馮麗雪
(重慶市沙坪壩區第一實驗小學校 重慶市 沙坪壩 400030)
數學拓展型課程是利用相關教學資料,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著眼于培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是一種體現不同基礎要求、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課程。拓展型課程的研究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除此以外,研究結果能夠促進校園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提高教學效率。從二年級起,我校每周四下午開設一節數學拓展課,本文以小學低段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研究拓展型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 學生自主學習意愿不強,學習效果差強人意。當問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時,大部分執教拓展型課程的教師表示效果不好,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教材難度、選擇意愿和學習態度。
(1)教材偏難。不僅僅是教師在訪談中反映了數學拓展型課程教材內容偏難、偏多,大部分學生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在45人中,在課堂上完全能聽懂數學拓展型課程內容的只有12人,而有一部分不懂的卻只有33人。教學內容偏難,不適合學生的學情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2)被動選擇課程。大部分學生選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程的原因是因為教師的要求(46.7%),33.3%的人是看同學們選才選的,只有15.6%的學生選擇這門課程是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如果下個學期允許他們自主選擇數學拓展型課程,只有31.1%的學生會再次選擇數學拓展型課程,有28.9%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再次選擇數學拓展型課程。大部分學生是被動選擇數學拓展型課程,直接導致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佳,減少了他們的積極情感體驗,影響了他們對數學拓展型課程的二次選擇。
(3)學習態度不端正。在課堂學習中主動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比被動選擇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更好,每節課從來都不聽講的只有11.1%,有時候認真聽講的學生有15.6%,這也是為什么表1中有的學生在后測中反而成績更差,這些數據主要反映的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正因為學生自主學習意愿不強,才導致了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1.2 教師課程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訪談中發現教師在上課之前都會認真備課,并編寫教案、導學單、制作PPT等,每人平均備課花費的時間平均都在5小時以上,但是數據顯示教學效果卻事半功倍,課堂上完全能聽懂教師講課內容的只有12人,同時認為教師上課進度正合適的學生只有37.8%,57.8%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的進度太快。
雖然教師為數學拓展型課程的教學設計做了精心準備,但是由于自身的課程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專業培訓和課程可利用資源缺乏。
1.3 學校保障與評價機制不完善,教學工作落不到實處。
(1)監督力度不夠。有效的監督是保證數學拓展型課程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從教師的回答中可以確定的是學校有成立專門的小組監督拓展型課程的開展,但是并沒有深入,不能保證拓展型課程的質量,這樣拓展型課程很容易流于形式。
(2)評價方式單一。從訪談中可以了解到學校是有評價標準的,但是只以教師的備課筆記作為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標準,評價方式過分單一和片面,對教師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備課,還應該包括課堂教學等。同時對拓展型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僅要有教師的教學效果,還應該有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學生的評價應關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應該只停留在做題和考試上。
2.1 學生:學生自主選課,端正態度。在數學拓展型課程開課之前,先由各班數學老師組織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在選課之前各班數學教師要向學生詳細介紹課程的性質、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讓學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選擇課程,避免盲目選擇。最后各班數學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數學學習能力和課堂表現,擇優選取學生參加數學拓展型課程的學習。這樣既能保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保證數學拓展型課程的學習效果。
2.2 教師:優化教學策略,以學定教。《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課堂中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知識,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從根本上改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每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各有不同,拓展型課程最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促進個性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正確掌握學情,依據學情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才能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達到最優化的發展。
2.3 學校: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完善課程體系。首先,為保障數學拓展型課程的有效實施,學校不僅要制定教師評價標準,還應該設有學生的評價標準,評價的標準要多元化,以此來全面評定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學校要對任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對數學拓展型課程的定位、目標、教學方法等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的時候,緊扣教學目標,重難點突出。最后,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社會關系,開發和引進各種與拓展型課程有關的資源,如教案、課件等,以此來縮短教師的備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與教學質量。尤其要與已經實施數學拓展型課程的學校建立長期的溝通與學習關系,相互學習相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