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華
(甘肅省臨夏廣河縣回民第四中學 甘肅 廣河 731300)
素質教育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并舉,既要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又要重視協作能力的提升。翻轉課堂教學法將學習分為兩個“主戰場”——課上與課下,課下學習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要求,課上學習則對學生的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法將歷史課堂的部分任務分配到課下,交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即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科學搜集信息并展示、分享。且翻轉課堂教學法往往配合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共同使用。學生要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者探究教師設定的某一主題就必須多方收集信息。以初中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可能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所有任務。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學生必須學會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并尋求與他人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會全面提升。
1.2 促進課堂時間高效化利用。傳統教學中,教師將大量教學任務放在課堂上,這擠占了大量課堂時間。學生面對課上繁重的任務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課堂效率無法保證。翻轉課堂學習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翻轉課堂學習法合理安排學生課上與課下的學習任務,同時給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學生能夠體會到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趣味,同時能夠靜下心來自主學習。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方式從講授知識變成了學生展示,學生課上探討問題的機會變得更多,課堂時間得以高效利用。
2.1 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小組。翻轉課堂教學法需要個人自主學習,也需要小組共同協作。教師要合理分配學習小組,為學生課下共同探討問題做準備。從當前的歷史課本的編排來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習需求,給學生小組內的成員安排不同人物。如課本中每一課的課前都會有導語,學生小組內應當有一人負責解讀導語,陳述歷史背景,為正式開展本課的學習做鋪墊。接著是課本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信息量大,需要有一名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正文信息,體現出不同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課本中有許多圖片,這些圖片是輔助學生理解正文內容的。小組內可以安排一人負責補充或拓展圖片信息。關于課本的“問題思考”部分則由小組內的成員共同討論,共同學習。
通過合理的分工,學生在課后學習時會更加有序。按照從導語到正文、從正文到圖片的順序進行學習,學生會對一節課的內容有清晰的宏觀認識。教師在課上只需補充細節、詳解難點即可。
2.2 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信息化時代,網絡上的歷史學科資源十分豐富,網絡平臺的資源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補充作用。尤其是在學習一些距今較為久遠的歷史事物時,學生往往會產生陌生感。觀看網絡視頻、閱讀相關網絡文章的方式能夠拉近學生和歷史事物的距離。如在講解《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一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與介紹北京人有關的視頻,并在小組內與其他人分享。每個學生尋找視頻的思路不同,如有的學生十分關注北京人的樣貌,有的學生則更關注北京人的生活環境。學生通過課下交換學習資料可以逐漸完善自己對北京人的認識。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視頻畫面轉換成文字表達出來。這種圖文轉化的方式可以考察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如果學生的陳述較為全面,則說明該小組學生所搜集的資料較為全面,他們的預習效果較好。教師在課上便可以針對學生的不同狀況調整教學計劃,刪去一些與交代歷史背景有關的內容。
2.3 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為充分體現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教師可以在課上開展多樣化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如抗日戰爭中,蔣介石的許多行為頗具爭議性。學生對蔣介石這一人物的看法不同,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對同一歷史人物的分歧在課上舉辦辯論會。通過課下閱讀網絡資料、小組討論,學生對該人物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借助辯論會的形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并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達到“取長補短、兼收并蓄”的效果。這種活動有利于學生間的思想碰撞,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總之,翻轉課堂教學法必須突出學生個性的培養,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觀念,解除束縛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因素,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做好課上與課下教學的配合。還要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少對學習不必要的干預,做好“引導者”的工作,避免陷入包辦學生學習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