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慶陽職業技術學院
當前,新課改精神指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我國的各大高校紛紛響應新課改的舉措對高校體育課程進行改良,主要體現在課堂內容的轉變:從原來的教師決定教學內容變化為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學習。這樣的舉措確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實現了部分自主學習,但是,教學重點仍然更側重對于體育技能的掌握,導致學生在選擇課程時,首先考慮的是這門課好不好學,能不能輕易拿到學分,個人的興趣反而放到了最后,課程的設計并沒有完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雖然現在普遍開設了瑜伽、體育舞蹈、太極、足球、排球、籃球、網球、游泳等項目讓學生自由選擇,依然缺乏一定的實用性,一些課程在結束學習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便會逐漸遺忘某些技巧、動作,側面說明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機械學習的情況,缺乏與實際生活的有機鏈接,對于所學課程沒有真正吸收到營養,也沒有實現“讓健康體育理念受益終身”的目的。
高校體育教學的設計初衷必須認清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一切課堂的教學設計都應該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去考慮。一門好的課程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受益終身。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若是將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學生養成陽光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課程的設計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興趣,并且學會這一技能后能在日常生活中受益良多。另一方面,從高校整體教學質量來說,學生通過體育教學養成健康的體魄,為學習、科研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陽光的心態會幫助學生消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面對困難勇于挑戰,體育活動的良好實踐會讓他們增加自我的肯定,對學習充滿自信和興趣。
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多是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思想,一切教學計劃都按部就班,需要學生掌握每個教學重點,最后以完成每項體育技能為目標。然而,體育課程的教學,所面對的學生個體差異很大,身體素質不盡相同,若是一切都按照硬性要求來,學生完成度不高、學習興趣低下,教學質量勢必會大打折扣,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也會是敷衍居多,這都是因為教學目標是機械化而非人性化的緣故。同時,老話常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是很多人關于這個“學習的范圍”的認識是存在偏差的,體育課程的質量似乎沒有包含其中。所以,當前的教學目標應該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之上,走“人性化”的路線,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受益,把體育課程也看作是重要科目,是對自己的發展有益的。
教學方案的體現重點就在于呈現的方式,好的教學方式會讓教學效果成倍增長。隨著網絡、科技的高速發展,課堂教學的展現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教師應該改良過去“演示化教學方法”:即教師演示標準動作,學生反復模仿的機械動作。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旨在讓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從而有助于課程的順利開展和學習質量的提高。比如,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可以讓學生觀看明星運動員的標準示范,既可以通過明星效應吸引學生注意力,又可以讓每位學生都能全方位觀看標準示范;通過人體模型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明白人體肌肉構造,講解做某些運動時對應的發力肌肉,讓學生小組討論或自我感受,有利于實際操作時動作更加規范有效;像太極、體育舞蹈、游泳等課程,還可以給學生觀看相關視頻感受運動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前面的提到的三點教學改良方案,要想真正實現還需要最終教學評估方式的轉變,若是依照傳統教學評估以學生完成度、熟練度來判斷,會存在一定的偏差,畢竟有些學生因身體素質問題是會影響最終評斷的。現在的教學追求讓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創新,事實上,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也可以按照這個方向去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除了教師教導的內容需要學生去熟練掌握,培養學生正確的團隊意識、體育精神也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了基礎內容后,安排一個課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研討、創新,最后以團隊成果來綜合考評。因此,最后采取教學評估范圍,學生對體育技巧的掌握程度是評判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索、創新的學習成果,通過這個來評估學生的團隊意識、體育精神、創新協作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學生不以學分是否好拿、體育項目難操作為選擇課程時的主要考慮因素,真正做到讓學生從個人感受出發選擇有益的課程,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養成正確的團隊意識、創新能力,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繼續發光發熱。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貼近,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營造好的校園氛圍,更是從根本上貫徹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讓學習成為一件受益終身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