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玲
(福建省建甌市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福建 南平 353100)
情境創設的主要任務目標就是將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營造給學生,這就要求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不僅自身要實現對教材的有效把握,還要注重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依據,將教材中的知識轉變為學生興趣度和參與度較高的問題,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內容的認知、理解與把握,特別是要注重借助微課強化探究性教學情境的創設。比如,在進行小學英語《Unit4 The Mid—Autumn Festivals is coming》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中秋節的典故與含義”活動,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資源對中秋節的相關介紹視頻進行播放,并對于該章節的知識內容進行重點講解闡釋,讓小學生對中秋節的內涵與活動進行跟深入地了解和探究。之后教師可以再提出問題:“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Mid—Autumn Festivals?”,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還能夠對“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這一句式進行練習”,這個過程中既強化了學生英語想象能力、口語交際表達能力的提升,又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基于中秋之美的感受與體驗、欣賞與創造,也實現了學生創新精神、觀察與想象能力、思維與記憶能力的提升。由此能夠讓學生在微課的觀察和學習思考中,實現對英語知識的有效認知,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對中秋節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認知與理解,在學習體驗中實現英語知識體系的構建。
從身心發育上看,小學生尚不成熟,他們相對比較喜歡參與人數較多、趣味度較強的活動,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維度地進行理論性教學活動的實施,那么學生的興趣點難以得到有效激發,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基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微課手段進行教學實施,對以往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著眼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提升,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活動的精細化設計,將學生帶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之中,在愉悅、輕松的環境和氛圍中實現知識的掌握。在進行在進行《Colour》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觀看“顏色拼圖”這一微視頻,微課視頻中描繪出了很多色彩繽紛的圖形,有食品水果、交通工具、房子、樹和人,在視頻播放中學生學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能夠得到充分激發,之后讓小學生將拼圖中的每一種顏色運用英語表達出來,說出每一個圖形的顏色構成,在表達的過程中,其他小學生進行思考、評價和監督,這樣的游戲既強化了學生英語記憶效果的提升,又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基于顏色感受與體驗、欣賞與創造,也實現了學生創新精神、觀察與想象能力、思維與記憶能力的提升。在進行《Number》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隨意地用微課視頻出示一組數字,最好是電話號碼,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依次作答,答對計5分,不答計0分,答錯扣2分,最后看看哪個小組的得分最多,這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字表達自然而然地向現實生活回歸,也實現了學生交流探究欲望的激發。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自制力相對缺乏,立足于進一步強化英語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強化微課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學全過程的考核評價機制,注重從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量化考核,設定好具體的評分標準,隨時公布考核的分數。同時,為了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勵,教師應當設置小組間的對比、考核等,實現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持續性提升。教師還應當強化網絡手段的充分應用,將其充分引入到教學評價之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基于互聯網創設教學評價平臺,這些評價內容可以將學習心得、教學建議、教學方法、教學質量等充分地納入進去,以教學評價平臺為依托,實現對每一位學生的全方位評價,教師還應當組織開展學生之間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對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小組交流活躍程度、小組總體成果進行評價,激先敦后,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學和合作互助,強化小學生團隊意識、活動參與和知識素養的全方位提升,進而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動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微課資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交流、探討中進行英語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認知,其積極作用在于為學生的信息來源和交流渠道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學生個體之間實現了更多的信息、內容、知識等的交流,實現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持續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