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檢驗他們學習水平的唯一根據,就是他們在實踐過程當中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專業技能水平。但是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在進行自身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采取產教分離的模式,也就是讓很多學生都在學習期間內專注于課本的學習,而忽視了實踐能力的長期塑造。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往往會以現有教材的內容為依據,而忽視了各行各業在生產過程當中所提出的最前沿的知識,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接受到的信息和實際操作過程當中所需要的信息之間的脫節,從而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大打折扣。以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為例,產品設計行業與企業和市場需求、與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有著緊密的關聯,那么,如果學生在所掌握的知識結構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專業技能存在嚴重脫節,那么不僅無法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更新提供幫助,也會使企業對我們的學生不認可。
很多高職院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依然沿用著“教師講課,學生聽課”
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大多數理論類課程的掌握水平,但是卻無益于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學生甚至還會對理論的學習產生依賴,從而抗拒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學校組織的各類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之下,學生在接受了一定的理論教育之后,就必須到實踐基地當中進行應用,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學生才能夠檢驗自己的知識是否有效。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卻違反了這種學習和實踐之間的天然規律,尤其是對于以培養專業技能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適用性更低。
傳統的高職院校雖然也會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活動以及相應的實踐基地,
但是由于許多高職院校所具備的資源有限,與此同時,和其他企業之間的聯系程度也較低,因此高職院校為學生所搭建起來的實踐基地往往和真正的工作場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這種不容忽視的差距,又會使得學生在這些實踐基地當中所積累的實踐經驗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學生只有在真實的工作環境當中去審視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并且將這些知識和實際的現實加以結合,并且獲得真實環境的反饋,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職院校職業學生的培養過程當中,教師所起到的作用舉足輕重。但是當
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當中,依然更加偏重于教師的學歷,而對教師是否具有各個專業領域的實踐能力和經驗不甚看重。這樣一來,就會使得許多高職院校招聘進來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依然偏向于理論方面的教學,而無法給予學生很多實踐方面的啟發。除此之外,由于具有深刻實踐經驗的教師的缺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一旦遇到實踐方面的問題,也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的打擊。
要想使得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能夠真正吸引學生的興趣,并且提前讓學生了解到各行各業當前的發展情況,進而掌握最為前沿的實踐知識,高職院校就必須提高和各行各業企業之間的聯系密切程度,定期去企業了解其對于專業人才的要求,與企業深入探討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創新,將企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專業課程建設之中,只有將行業的需要與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適合行業需求的合格人才;并且從企業當中獲取更多的先進實踐知識,用以支撐自身的理論教學過程。就比如說在室內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和當地的一些知名室內設計公司進行合作,邀請設計公司資深設計師,為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加一些實踐案例,通過設計師對實踐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更加生動的使學生了解崗位、行業及市場的實際需求。
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市場需求相脫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教學模式的過于落后所致。因此,在當前提倡校企協同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增加和學校進行合作的企業的數量,在各個專業當中,都為學生尋找本地最為優質的企業,讓學生能夠在理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到這些企業當中學習最為先進的實踐知識。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致力于創設先進的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并且在這樣的教學模式的引導之下,培養出技能優越的人才。
實踐基地是否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參與實踐工作所獲得的知識的有用性。因此,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應當致力于和著名企業合作,尋求外界的資金和技術扶持,以此來搭建一個聯合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實踐基地,作為學生綜合發展的橋梁。在搭建這一基地的過程當中,學校可以和企業達成協議,在實踐基地當中引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當中使用的先進技術,與此同時,由企業匹配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專家,來為學生進行實踐的指導。而高職院校也應當和企業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為企業培養和輸送最能夠滿足他們當前和未來發展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實踐型教師的引進,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改革舉措,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對于實踐知識的領會水平。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在進行教師招聘的過程當中,適當平衡教師的學歷水平及其實踐經驗,要在各行各業中引進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也具備實踐技能的綜合知識能力強的教師,讓更多具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的教師能夠進入到高職院校當中,為學生傳授他們多年以來從事實際生產活動過程當中所積累的經驗。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應當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成長空間。高校在提升教師的學歷和職稱的同時,讓教師能夠和企業之間的專業人才建立頻繁溝通的渠道,讓他們到相關企業去掛職鍛煉,從企業的實踐生產過程當中汲取到更多的養料。通過真實項目全過程地直接參與,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將社會實踐中的動態信息轉化為教學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從而全面的提高教學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
對于我國的各大高職院校來說,其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水平是否能夠符合各個企業在生產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實際需求,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職院校未來的發展前景及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而在當前提倡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以產教融合的模式進行人才培養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是否能夠明確專業的培養理念、針對自身課程模式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構建適合自身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進行有效的突破,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落實過程當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