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 湖南文理學院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農林科技學院 鄧愛華 湖南文理學院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樊紹剛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農林科技學院 王云 郝小花 楊友偉 崔京珍 湖南文理學院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我國木本糧油資源豐厚,栽培歷史悠久,十二五以來,在國家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木本糧油產業從規模、產能、質量三大方面逐漸提升,致力于構建發達的木本糧油產業體系。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木本糧油產業還處在初創階段,木本糧油林能否優質、豐產、高效,與栽培技術和管理措施密切相關。要想做大做強做優木本糧油產業,就必須培養掌握豐產栽培技術的人才。對于應用型人才來說,職業應用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為重要的,這一能力也成為了學生能否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關鍵,在發達國家如加拿大在接受三年制、四年制學歷教育的學生中,大多具有從事農業工作的背景,有農業行業的實踐經驗,實現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并舉。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應該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職業要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我國木本糧油資源豐富,加快振興木本糧油特色產業,既是糧食安全工程、民生小康工程又是國土綠化工程和生態文明工程。在建設生態文明和國家糧油安全的大背景下,實施振興木本糧油戰略工程是歷史時代的要求。武陵山區部分地區經濟相對落后,“三農”問題依舊突出。但是這些地區擁有發展木本糧油的優勢條件,完全可以通過發展山區特色經濟使農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木本糧油樹種改良、木本糧油品種結構的調整優化、林木撫育、土壤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木本糧油林高產培育和集約化經營管理技術以及木本糧油的精深加工、保鮮和儲存技術其根本在于人才隊伍建設。因此,地處武陵山區的農林類高校開設木本糧油生產技術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和學生發展的需要,而且是應用型大學轉型升級、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
授課對象為農林科技學院農業技術與管理、園林技術??茖I,后擴展至林學、園林與園藝本科專業。
1.有利條件。多數學生來自湖南、貴州及其周邊的南方省份,對木本糧油產業尤其對油茶有所了解,對課程興趣較高,渴望掌握實用技術。
2.不利條件。一部分學生對農林實訓有抵觸心理。這些學生一般在農村長大,但是極少參與農業生產勞動,對農業實踐較抗拒。另一部分由于缺乏職業發展規劃,對未來的職業選擇較為迷茫,立場搖擺,態度較為消極。
對于以上情況,充分掌握學生的客觀差異,尊重學生的未來選擇,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職業要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制定授課內容,同時要做好必要的引導和教育,除了教授課程知識,還要系統介紹專業的就職背景和職業發展,將現代文化知識和思考方法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順利實現職業目標。
一是學院校內建設木本糧油良種繁育基地20 畝、塑料大棚1500 平米,設有油茶、山核桃、錐栗試驗區,良種苗木年生產能力為100 萬株,完全能夠滿足學生的實習與實訓。二是學校與湖南同飛農林科技開發公司共建丁家港鄉杜家沖村共同建立了5000 畝油茶產業示范園,作為教學實習基地。三是學校建有“木本糧油學院”和“木本糧油研究所”,建立了專業實驗室,聘請了省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指導教學科研工作。
1.應用型本科教育處于探索階段,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木本糧油生產技術”教學屬于一次嘗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目前雖然獲得了一些成功,但距離應用型教育改革的要求尚遠。課程內容的組織上,知識、信息、活動等內容體系安排,主要基于學科的邏輯順序,還需要在學科體系中權衡,不斷校正課程目標,形成課程間的相關性,產生綜合效應,給學生一個整體的認知。
2.應用型本科教育體系的不健全,也是限制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因素
應用型教育課程的開展如何與當地經濟發展、與職業目標銜接,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學生在掌握職業能力的同時如何得到社會認可,對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更有幫助。如法國在農業職業教育中縱向層次鮮明,培養目標明確;橫向溝通緊密,資源利用合理;證書文憑互認,整體銜接通暢,已經形成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
3.師資力量的短缺也是重要因素
木本糧油生產技術課程涉及的內容板塊,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與探索,不斷加強自學,但尚有一些內容板塊由于各種原因淺嘗輒止。但是我們積極與校外同行進行協作,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和兄弟院校多交流,堅持每年請校外專家圍繞木本糧油教學、科研等方面來校講學,向有木本糧油企業和行業拜師,向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學習。同時還定期派課題組成員到省內外兄弟高校學習交流。
木本糧油生產技術校本課程圍繞服務地方經濟這一宗旨,嘗試了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改革評價方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定程度實現了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辦學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