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0)宋潔潔
宮頸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由于早期宮頸癌患者臨床癥狀不典型,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經處于中晚期,此時患者已經錯失了最佳手術治療時機,故臨床多通過放化療以控制病情進一步惡化[1]。但無論是單純的放療還是化療均有一定局限性,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此次研究以在我院就診的82例晚期宮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調強適形放療聯合TP化療(順鉑聯合紫杉醇)治療的臨床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診的82例晚期宮頸癌患者分為對照組(n=4 1)和觀察組(n=41)。對照組年齡53~74歲,平均年齡(62.41±4.21)歲;觀察組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2.29±4.17)歲。兩組基本資料無組間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納入標準 經病理學、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晚期宮頸癌,FIGO病理分期為IIIb~IV期;預存生存期>6個月;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其他惡性腫瘤;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嚴重免疫功能障礙;精神障礙;過敏性體質;嚴重感染。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調強適形放療治療,依據CT掃描結果勾畫大體腫瘤靶區(GTV),腫瘤臨床靶區(CTV),CTV外擴0.5cm為計劃靶區(PTV)。GTV放療劑量為50.4~56Gy,PTV放療劑量為48~50Gy。照射劑量達40Gy后開始進行后裝治療,6~7Gy/次,共3~5次。觀察組在放療基礎上給予TP化療,紫杉醇:135mg/m2的藥物溶于500mL生理鹽水后于3h左右滴注完畢,每個化療周期首日給藥1次。順鉑:65mg/m2的藥物溶于500mL生理鹽水后靜脈滴注,每個化療周期開始的1~3d給藥。21d為1個化療周期,兩組均連續給藥2個月化療周期。
1.5 觀察指標 ①腫瘤標志物:使用化學發光法檢測治療前后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水平;②免疫功能: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水平;③統計兩組3年生存率。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3年生存率用n%表示,行χ2檢驗;SCCA和CD3+、CD4+水平用±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SCCA和CD3+、CD4+水平比較(±s)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SCCA和CD3+、CD4+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SCCA(μg/L) CD3+(%) CD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18.24±2.37 6.31±1.14 52.46±5.14 39.67±4.15 39.68±3.75 30.17±3.16觀察組 41 18.36±2.45 4.19±0.75 52.17±5.20 44.29±4.76 39.84±3.92 35.24±3.48 t 0.255 9.948 0.254 4.684 0.189 6.906 P 0.822 0.000 0.800 0.000 0.851 0.000
2.1 SCCA和CD3+、CD4+水平 觀察組治療后SCCA水平低于對照組,而CD3+、CD4+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3年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3年生存率(31/41,75.61%)高于對照組(20/41,48.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276,P=0.016)。
調強適形放療是在三維適形放療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放療模式,其能有效控制腫瘤區域和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具有針對性強、副作用小等優勢[2]。而TP化療亦是目前臨床用于宮頸癌治療的常用方案,但單純化療治療周期較長,長期使用化療藥物會給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帶來極大破壞[3]。此次研究探討了調強適形放療聯合TP化療治療晚期宮頸癌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腫瘤標志物SCCA水平較低,而3年生存率較高,這表明調強適形放療聯合TP化療治療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化療藥物不僅能殺滅轉移的微小病灶,還可促使腫瘤細胞處于同一細胞周期,從而大大提高放療敏感性[4]。此次研究還對比了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CD3+、CD4+水平均低于治療前,這可能與放療、化療治療破壞了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有關,而觀察組治療后CD3+、CD4+水平高于對照組則可能與兩種治療方案聯用可快速殺滅腫瘤細胞有關。
綜上所述,調強適形放療聯合TP方案化療可有效降低晚期宮頸癌患者SCCA水平,且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較小,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