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南閘中心幼兒園 是菊鳳



我園有個占地約一萬平方米的開心農場,里面種有十余種果樹。農場里,春天桃紅柳綠、山花爛漫;夏天樹木蔥翠、果實累累;秋天水果豐收、芳香四溢;冬天落葉滿地,別有一番風味。農場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沙一石都是孩子們學習、生活、游戲的最好資源。
九月開學季,孩子們走進心愛的開心農場,一棵棵柿子樹枝繁葉茂、高聳入云,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一個因手掌測量樹圍而引發的“柿子樹有多高”的生成測量活動很快拉開了序幕。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后,孩子們在測量方法上達成了共識:第一步借助工具測量樹高;第二步用刻度尺測量工具長度;第三步記錄測量結果。經過前期的分組、取名、設計記錄表、搜索工具、做計劃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后,孩子們進入開心農場開始了分組測量樹高活動。
時間:2018年9月12日
片段一:用平衡木和管子測量
“小天使”測量組帶著計劃表和工具來到了開心農場柿子林,組長柔柔說:“我們到那邊去搬平衡木吧!”于是小組成員一起合作搬來了平衡木并緊靠著柿子樹立好。
“哎呀,差太遠啦!”浩浩大叫起來?!澳蔷团郎咸葑佑霉茏恿俊!敝t謙建議道。話音剛落,只見辰辰和柔柔飛快地搬來梯子?!白屛遗郎先ツ弥茏釉囋嚳茨懿荒軌蛑 辩麋髟谕榈膮f助下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浩浩將管子遞給琪琪,琪琪手拿著管子用力往上伸,試圖去碰到樹梢,可是柿子樹太高了,還差一大截呢,孩子們犯難了。
分析反思
通過中班一年的農場課程探究,幼兒對測量已有了基本的概念,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首先,幼兒知道要聽從指揮、分工合作,他們在組長柔柔的指揮下齊心協力地搬來了平衡木,具有了初步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琪琪爬上梯子試圖測量柿子樹的過程中淇淇還為她扶好梯子,不僅表現出了團隊合作精神,安全保護意識也初步建立起來。
其次,幼兒會隨著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方法,其實在測量前的計劃表上,幼兒所設想的工具很簡單,主要是平衡木、PVC管、竹梯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沒有如謙謙所建議的那樣組合型的,案例中幼兒的思維、行動隨著事情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盡管最后沒有如愿測量,但依然令人贊嘆。
由于幼兒年齡小、經驗尚淺,對“樹有多高”的概念還缺乏清楚的認知,所以在案例中孩子們出現了用平衡木、爬梯接管子這樣的方式測量樹高的行為。
支持策略
1.給予幼兒開放的探索空間
幼兒的探究能力是通過親身體驗、實踐操作、不斷積累新經驗得以提升的。在第一次測量樹高的過程中,我始終沒有進行干預,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把時間、空間交給幼兒,放手讓幼兒自己去思考、實踐并嘗試解決問題。
2.基于問題引發幼兒深層思考
本次測量因為之前設想的工具不適合幼兒未能完成測量工作?;亟淌液螅揖瓦@個問題引發幼兒思考:“站在梯子上測量安全嗎?即便管子能夠得著樹梢,那測量工具除了梯子、管子,還有人,這么復雜且又有重合,測量出來的數據準確嗎?有沒有其他又長又輕的工具,不但便于測量與讀數,還能讓測量數據盡可能準確?”孩子們眾說紛紜,有的說用鋼管,有的說用木條,有的說用塑料管,還有的說用竹竿,但又有人覺得鋼管難找、木條太重、塑料管長了容易彎曲,最后一致認為用竹竿測量是最好的方法。幼兒的思維是有定勢的,但是如果老師能抓住契機做適當引導,則會讓幼兒的思維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擴展。
3.支持幼兒遍尋適宜測量的竹竿
“小天使”測量組的成員確定目標后,紛紛行動起來,分別到教室、校園資源室、各自的家庭去尋找又長又細的竹竿。瞧,孩子們把阿姨打掃衛生的竹撣子都拿來了。因為怕一根竹竿夠不著,在老師、阿姨的協助下,孩子們還把兩根竹竿綁在了一起。資源的廣泛與合理利用,使得孩子們的測量行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也讓課程實施有了新的生長點。
時間:2018年9月19日
片段二:用竹竿測量

扛著綁好的竹竿,“小天使”測量組又興高采烈地去柿子林進行第二次測量,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綁的竹竿能不能夠到樹梢。辰辰對謙謙說:“我們的竹竿這么長,應該可以夠到樹梢了吧?!?/p>
來到柿子林后,大家一起用力讓竹竿豎立起來并靠近樹干??墒且驗橹車泻芏嗟臉?,伸出的枝枝丫丫擋住了長長的竹竿,孩子們無法讓竹竿靠近想要測量的柿子樹。這時組長柔柔說:“我有辦法了,我們先把竹竿斜放著,從這里往上伸?!弊冯S著柔柔的身影,我發現她站的地方果然沒有很多的枝丫,而且還靠近柿子樹的樹干。孩子們開心極了,把竹竿放下來,再小心地將竹竿從柔柔站的位置立起。我走到他們身邊說:“你們可真能干,會想辦法讓長長的竹竿立起來并靠近柿子樹的樹干??墒悄銈冊谶@里是看不清竹竿有沒有夠到樹梢,誰愿意站在遠一點的地方去觀察?”琪琪說:“我去?!彼f完就跑到遠一點的地方當起了觀察員。當小組其他成員豎起竹竿并伸至樹梢時,琪琪在遠處大聲喊道:“超過啦,超過啦?!边@時,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分析反思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他們遇到問題不會像之前一樣只會求助老師或干脆放棄,而是努力想辦法去解決。案例中當濃密的枝丫擋住幼兒測量的腳步時,作為組長的柔柔能想出可行的辦法并帶領組員排除困難繼續測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會思考、有主見且有領導力的學習者。當幼兒的心思聚焦在努力將竹竿豎起而不關注竹竿的長度是否與柿樹的高度相匹配時,教師的介入及時喚醒了幼兒的思維,將幼兒快要分散的注意力集中過來,有力地推動了測量活動的持續、有效開展。
支持策略
1.借助討論進一步聚焦問題
回到教室后,我借助拍攝的測量視頻,讓幼兒說說在測量過程中出現的有趣的事和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測量的興趣。面對第二次測量出現的問題(兩根竹竿綁在一起,其高度超過了樹梢),孩子們一時也想不出好辦法來。過了一會兒,謙謙說:“可以將多出來的一段不算在里面?!彼奶嶙h得到了同伴們的一致支持?!翱墒嵌喑鰜淼囊欢斡卸嚅L呢?到底高出樹梢多少我們也看不清啊!”我的一句話提醒了大家,孩子們覺得這個方法也行不通。
教師借助視頻引發討論、適當點撥,讓第二次測量時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聚焦,喚起幼兒的深層次思考。
2.家園合作助推幼兒精準測量
為了進一步解決新問題,我決定借助家長資源來深入開展測量活動。我在家長群中將班級最近開展的課程做了一個詳細的介紹,并將在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作了相關的說明,同時設計了一張表格,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出謀劃策,并將討論結果由幼兒進行記錄、家長進行說明。家長們紛紛獻計獻策,呈現的結果也是多種多樣。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弊尲议L參與到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成為課程的支持者、合作者,不但開闊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途徑,也更好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有了家長的參與,在第二天的分享與交流活動中,孩子們拿著征集表,個個躍躍欲試,搶著要上來分享各自的好辦法。
3.提供現場進一步驗證探討結果
孩子們選擇了四種易操作的方法(見圖1、圖2、圖3、圖4),帶著準備好的工具再次來到了柿子林進行實地驗證(見表1)。

圖1.人持竹竿法

圖2.竹竿拼接法

圖3.竹竿接軟繩法

圖4.氮氣球測量法

表1.四種測量方法驗證結果
經實踐驗證,孩子們發現只有第3種測量方法是最適宜的。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在過去教師會將自己思考好的方法直接告訴幼兒,然后為他們準備好所有的工具,幼兒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就可以了。然而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師思考在前、觀察始終、支持在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主動思考,努力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雖然耗時、費力,然而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在教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下找到了適宜的測量工具,測量工作的第一步很好地完成了,但接下來如何借助有刻度的尺子進行讀數、記錄又擺在了孩子們的面前,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將數據累加等又將成為孩子們和老師進一步要思考與實踐的話題。
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中,只要教師敢于放手、善于觀察,一定會發現幼兒成長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瞬間。在此基礎上,只要教師勤于思考、善作引領,幼兒一定會生發出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哇”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