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彥云,武文,賈志欣
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 天津 300450
衛星適配器自從由結構焊接代替鑄造后,成品率基本在95%~98%,經過補焊都能達到100%合格。但在材料的選用上都留有很大的加工余量,以防止因焊接變形而導致產品不合格。另外設計要求焊縫要達到QJ 2698A—2011的Ⅱ級焊縫,100%X射線檢測。為了保證焊接質量,在外圈單V形坡口焊接完成進行車床清根后,做一次X射線檢測,焊接完成后再進行一次最終的X射線檢測。不僅提高了經濟成本,也延長了生產周期,影響了加工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以進一步規范適配器焊接制造工藝,通過多次試驗,對焊接坡口、焊接方法、焊接參數都做了調整。生產出的適配器都優于之前工藝,生產出的產品,更加規范了適配器的焊接工藝。
衛星、飛船適配器為焊接結構件,由上法蘭、錐筒段(或直筒段)、下法蘭焊接而成(見圖1),直徑一般約φ2000mm,高300~500mm。其中法蘭和筒段自身也為板材拼焊件,本文只討論上下兩條環形焊縫。

圖1 適配器焊接結構
5A06是Al-Mg系合金中的典型合金,具有質量輕、強度高、耐蝕性良好、焊接性強的特點,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制造中,但是鋁鎂合金在焊接中易產生氣孔、裂紋、夾渣及未焊透等缺陷,而且線膨脹系數大,易產生焊接變形,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及性能。通過近兩年的研究,裂紋和夾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當前影響焊縫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根部的未焊透及氣孔,補焊最多的也是這兩種缺陷。
(1)未焊透 適配器主要缺陷是根部未焊透,因為適配器是由上下法蘭和筒段三部分組成。由于材料厚度都在30mm以上,筒段在滾制過程中圓柱度≥5mm,車制的坡口不在中性層上,因此裝配定位焊時,筒段與法蘭焊接易發生錯邊現象,導致焊接時難以熔透,產生未焊透缺陷。
上下2條環焊縫焊接坡口形式如圖2所示。錯邊產生過程如圖3所示。
(2)氣孔 ①材料特性:由于液態鋁在高溫時能吸收大量的氫,冷卻時氫在其中的溶解度急劇下降,固態時又不溶解氫,同時鋁合金密度小,導熱性很強,不利于氣體的溢出,因此鋁合金焊接易產生氣孔。②氬氣的純度和流量:氬氣的流量是影響熔池保護效果的一個重要參數。保護氣體流量過小,氬氣挺度不夠,排除周圍空氣弱,保護效果差;保護氣體流量大,不僅浪費氬氣而且會引起噴出氣流層流區縮短,穿流區擴大,將空氣卷入保護區,反而降低保護效果,因此應選擇合適的氬氣流量,氬氣流量與噴嘴直徑大小有關。③氬氣純度對焊接質量也有較大影響,氬氣純度低,雜質多,可增加弧柱氣氛中氫的含量,同時也降低“陰極霧化”的效果[1]。

圖2 焊接坡口形式

圖3 錯邊產生過程
(3)其他影響未焊透及氣孔的因素 ①環境濕度≤70%,盡量控制在65%以下。②焊件坡口的選擇及鈍邊的厚度、間隙。③焊接方法及弧長的控制,焊接參數的合理設置。
上下法蘭為φ1600mm、φ1930mm,厚度為80mm;筒段高度為480mm,厚度為35mm,如圖4所示,焊縫為Ⅱ級焊縫100%X射線檢測。

圖4 某型號衛星適配器
(1)舊工藝 采用雙V形坡口,如圖5所示,坡口角度為45°,鈍邊為2mm,間隙為2.5mm,采用這種坡口,當初是為了TIG焊打底時能有效地焊透,MIG焊接時焊槍的噴嘴能下降到焊縫的合適位置,保證焊道里的空氣能被氬氣有效排出,保證焊縫質量,但是這里要提出的是,筒段與上下法蘭的配合精度要求很高。①首先法蘭尺寸是機械加工出來的,精度是可以保證的,但筒段是由板材滾制而成,直徑誤差最好時也只能控制在3~5mm,這時筒段在車削坡口時,鈍邊很難保證都在筒段的中性層上,故而造成局部的坡口錯邊,同時板材余量要放大,至少要保證筒段內外各有7mm的加工量,伴隨著法蘭對接處的余量也隨之加大,無形之中加大了經濟成本和焊接工作量,增加了產生焊接缺陷的機會。②這種2mm鈍邊還要留有2.5mm間隙,對于對接點焊定位時也有很大的難度,原本就有錯邊,這種“尖對尖”的懸空組對在焊接時往往會加大產生錯邊的概率,使焊件的根部未焊透及氣孔的產生大大提高。

圖5 舊工藝雙V形焊接坡口
(2)新工藝 ①通過翻閱資料以及借鑒其他厚壁件對接坡口的方法,對坡口的角度以及先后順序、間隙都做了改進。首先坡口上使用了偏心的雙V形坡口,而且為6:4的比例,即先在筒段和上下法蘭的外部,車削(35×0.6mm=21mm)深為21mm的30°V形坡口,間隙放大到3.2mm,剩余厚度(35-21mm=14mm)14mm都作為鈍邊,暫時不車削坡口。②筒段滾制完成后,內部可以使用圓管進行內襯,直徑誤差能有效控制在1~2mm,這時再車削坡口,這樣能大大減少發生錯邊的概率。如果有錯邊,這時就要進行測量保留數據,如果有超出14mm,以最大的數據進行保留。③圓度保證了,鈍邊加大了,也降低了懸空配合組焊的難度,同時坡口控制在60°左右,筒段內外壁余量降低到3mm,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產生焊接缺陷的概率。
改進后的坡口及焊接過程如圖6所示,第一次坡口如圖7所示,實物如圖8所示。
1)首先要對工件進行焊前清理,采用化學物理方法清洗后(見表1),必須在24h內進行焊接,而且在焊前還要用鋼絲刷再進行一次清理,然后4h內必須完成焊接。
2)打底焊采用TIG焊進行施焊,但是在焊接參數和預熱溫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區別,見表2。
3)填充焊采用MIG焊進行填充,焊接參數見表3。

圖6 改進后的坡口

圖7 第一次開坡口

圖8 第一次開坡口實物
4)在進行填充焊時,由于新工藝的坡口夾角由原來的90°變為60°,而且深度加大,使焊槍很難下降到合適的高度,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對MIG焊嘴進行了改造(見圖9),并配備焊接變位機,由于焊槍不動,工件在勻速轉動,這樣可以使電弧電壓,弧長更加穩定,能有效地把焊道內的空氣排出,杜絕了氬氣紊流現象,同時降低了弧柱氣氛中的氫含量,提高了“陰極霧化”效果,也減少了焊接接頭,大大提高了焊縫質量。經過多次試驗,焊縫質量都能滿足設計要求。

圖9 噴嘴改造前后對比
5)在筒段與上下法蘭、外部焊接完成后,舊工藝首先要進行背部的機械清根,由于筒段鈍邊局部不在中性層上,以及對接定位焊時的誤差,導致筒段與法蘭發生錯邊,此時無法確定背面根部是否清理干凈,故要進行一次X射線檢測進行判斷,這樣一來成本提高,周期變大,直到完全沒有問題后再完成筒段與上下法蘭的內圈兩道焊縫,最終還要進行一次X射線檢測,作為產品檢驗報告。

表1 鋁鎂合金化學清理方法

表2 打底焊參數(米勒700焊機)

表3 填充焊參數(福尼斯TPS4000)
6)新工藝此時清根和二次開坡口合為了一道工序,方法使用R5mm×60°的成形刀進行開坡口,坡口深度要以之前記錄的數據為準,理論是14mm(如有大于14mm寬度的鈍邊,以寬的為基準再加上3mm),這就是所要車制坡口的實際深度,如圖10所示。按照這套方法可以達到滿意的清根效果,不僅有效地去除了未焊透,還杜絕了焊瘤、燒穿、未熔合等焊接缺陷,經過試驗證明,這時可以省去第一次X射線檢測判定工序,直接進行筒段與上下法蘭內圈的兩道焊縫的焊接,完成后只做最終X射線檢測,一次合格率提升到98%~100%。實物如圖11所示。

圖10 第二次開坡口

圖11 某型號適配器實物
綜上所述,在衛星、飛船適配器產品的研制中,舊工藝需進行二次車削獨立開坡口,一次車削清根,兩道X射線檢測;而采用新工藝,只需進行一次車削獨立開坡口,一次車削開坡口兼清根,僅做一次X射線檢測。采用新工藝后,節約了生產成本,減少了工序,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同時為同類結構產品的研制積累了寶貴經驗,相關成果已應用在“嫦娥”系列、空間站系列、北斗系列等多個國家重點型號任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