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本文從民間舞蹈校本課程開發角度出發,就江蘇民間舞蹈文化資源的開發價值著手,對其進行分析與研究,對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的性質、目標以及內容選擇上展開談論, 希望對江蘇民間舞蹈在地方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充分開發和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方向。
〔關鍵詞〕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開發;應用
蘇北區域的民間舞蹈雅致中又透露質樸與活潑;蘇南區域的民間舞蹈相對溫柔和抒情;徐淮區域的民間舞蹈較為剛健、粗狂和樸實。全面掌握和開發江蘇特色的民間舞蹈資源,并且進行有關舞蹈專業的課程校本開發,培育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專業舞蹈人才,帶動地方高校的綜合應用型發展,是當前地方高校發展過程中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的開發價值
1.拓寬藝術視角與表演風格 江蘇省的民間舞蹈文化資源非常多,有著十分鮮明的地域民間特色。目前依舊流傳在江蘇民間的舞蹈種類將近四百種,數量多且內容、形式豐富,例如“花鼓”“花燈”以及“龍舞”等,最有名的當屬“花鼓”。江蘇省的民間舞蹈有著自身獨特的風格,其富有較高的訓練價值,不僅有展現海邊漁婦穿梭織網時的“頜首、展臂、抬腕”等舞蹈肢體語言,而且富有“欲動先出胯,邁步微微顫”的舞蹈動律特色。同時,江蘇省民間舞蹈當中的演員面部表情非常豐富,和其肢體的配合形成江蘇民間舞蹈獨特的風格與神韻特征。江蘇省擁有大量且特色鮮明的民間舞蹈,使其在舞蹈文化資源上占據很大優勢,由此成為地方高校民間舞蹈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
2.培育家鄉情感及滿足市場需求 中國民間舞蹈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是一個民族或地區人民的性格展現,所以要想繼承與發展各地區的民間舞蹈,就需要走進其生活當中,感受其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與文化特色。地方高校的學生許多都來自本省,學生們經過本門課程的認識和學習,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增加對家鄉的情感。除此之外,江蘇省本就屬于我國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其精神、文化建設比較繁榮,當地高校的各類舞蹈專業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和運用地方民間舞蹈,不僅促使其在畢業后面向市場有很大就業優勢,而且有助于帶動地方高校向著綜合應用型發展,促使學校舞蹈人才培育和市場需求之間緊密聯系。
3.有效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昆舞”是由南京藝術學院馬家歆教授根據昆曲文化提煉出來的,其不僅充分運用了昆曲柔美的身段,而且在教學當中不斷發展,從而形成了“昆舞”。江蘇南京藝術學院中的舞蹈學院專門設立了“昆舞專業”,這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同時也使得昆舞在藝術規范性上獲得系統化的改進和提高。但是,要促使昆舞獲得“本真”且廣泛的傳承,其傳承主體非常重要,不僅僅要使得昆舞規范化,更要使得昆舞常普遍化,由此就要求地方高校在校本舞蹈課程中對著重關注其開發,在舞蹈課程設置上有效融入昆舞的教學內容,由此不但有助于學生領悟昆舞的優美韻味,而且有助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效傳承。
三、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的具體性質、目標及內容選擇
1.課程具體性質 江蘇民間舞蹈課程開發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江蘇民間舞蹈知識技能以及風格的理解與掌握,促使學生認識和了解江蘇民間舞蹈類型及風格形成的背景歷史文化,提高其對于江蘇民間舞蹈的內在表現能力,增強其對于地方舞蹈的研究意識與能力。江蘇民間舞蹈課程在推動地方民間舞蹈繼承和發揚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與價值,其作為以人體肢體動作為主要舞蹈學習內容的課程,經過學習肢體動作來認識與接受當地文化,從而利用舞蹈來發揚當地文化,因此,江蘇民間舞蹈課程帶有人文學科的特點。除此之外,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要經過對肢體動作的各個時空與運動軌跡的剖析來完成授課,由此學生們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特征,由此可見,江蘇民間舞蹈課程還帶有自然學科的特征。
2.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決定了課程教學的具體方向,在設定江蘇民間舞蹈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注意三點:
(1)兼具知識與技能 不論藝術教育上的哪個課程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知識技能體系,各個地區的民間舞蹈特色不同,其原因是民間舞蹈形體運動的軌跡與時間和空間都有所不同,且這些不同所形成的基本身體體態、律動以及姿勢技巧等也各有特色。所以,要想學好江蘇民間舞蹈,首要一點就是學習和掌握其基本知識和技能,只有在充分掌握其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后,才能夠使得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和總結民間舞蹈共性,以及江蘇民間舞蹈的特性,從而展開江蘇民間舞蹈創作與表演。所以,在對江蘇民間舞蹈進行繼承與教學中,要兼具其知識和技能體系的創建。
(2)結合過程與方法 江蘇民間舞蹈課程的過程和方法的設定主要展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培養學生對于江蘇民間舞蹈風格及韻律的充分掌握;第二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和有關教學方法,使其在之后自己進行教學時知道怎樣進行教授;第三推動學生在即興舞蹈創造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和研究新的即興創造方法與規律,有效培養和塑造學生的即興舞蹈創造力;第四利用地區優勢,借助假期時間,帶領學生們參與當地民間舞蹈演出或采風,并且還可利用相關舞蹈影像資料搜集,讓學生在觀看后提升對所學內容的背景歷史和人文風俗的認識和了解,感受地方民族精神,培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3)統一情感與價值觀 情感以及價值觀對于人成長發展起到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江蘇民間舞蹈課程作為我國文化藝術傳承方式之一,在學習江蘇民間舞蹈的過程當中,使得課堂教學包含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需要凸顯對學生情感上的熏陶以及價值觀的培育。在培育學生對當地民間舞蹈學習興趣和提升積極性的同時,對學生們展開熱愛祖國與家鄉的主題教育,使得學生形成繼承與發展家鄉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的觀念與責任。由此可見,江蘇民間舞蹈是舞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將其與我國歷史、社會發展以及民族文化進行聯系,是擴展學生文化知識面,促進其綜合素養提升的有效方法。
3.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內容選擇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原則與體系規定著設置其教學內容是要表達出不同地區民間舞蹈所獨有的舞蹈語言特色,并且凸顯出舞蹈中的重點和難點肢體動作,由此才能夠促使學生更系統和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該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這就要求舞蹈研究者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要從大量的江蘇民間舞蹈資料當中提煉出精華。
除此之外在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的內容選擇上還要注意其廣泛性,而廣泛性指的就是教學中相對開放性,盡可能多的包含江蘇地區的代表性民間舞蹈,畢竟教授的課堂教授時間畢竟非常有限,所以,就需要其他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對教學展開有效的補充。例如,安排學生們集中欣賞當地民間舞蹈表演,或者組織大家走進本地民間地區,調查了解其舞蹈類型和特色,由此更好的開闊學生們眼界,增加其內在文化涵養,提高其自我學習力和舞蹈創作力。
結 語
總的來說,江蘇民間舞蹈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進行江蘇民間舞蹈課程開發,非常有助于地方高校基礎藝術教育目標的落實,有助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揚,有助于帶動我國各省份民間舞蹈之間的深入交流,以及帶動各省份與本省的文化共建。全面有效利用江蘇民間舞蹈文化資源開展課程研發,是地方高校應盡的責任,因此,明確江蘇民間舞蹈課程的性質、目標以及教學內容,是將其充分開發的關鍵基礎,除此之外,言傳身授的課堂教學、真實情感的引導、即興舞蹈的創作等教學方式的運用也是江蘇民間舞蹈獲得“本真”以及有效繼承與發揚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劉小紅)
參考文獻:
[1]葉玲.江蘇民間舞蹈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7(8).
[2]焦雨婷.試論閩南民間舞蹈文化資源和校本課程的開發[J].戲劇之家,2015(12).
[3]尚文進.民間舞蹈"跳馬伕"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J].體育教學,2009(6).
[4]馬曉莉.海南民間舞蹈在中小學舞蹈教育中的傳承路徑[J].戲劇之家,2019(27).
[5]王露.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高職師范院校校本課程中的運用[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9(1).
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民間舞蹈特色資源庫的構建與研究”(17YSBOO5)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