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榮



【摘要】目的觀察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心理分析及護理。方法隨機抽取98例女大學生,均是于2018年9月-2020年2月在我院中治療的原發性痛經患者,按護理時間分為B組與D組,前40例實施心理護理,后43例實施常規管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負面情緒評分、疼痛評分。結果B組護理滿意度相比于D組更甚,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二者負面情緒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B組負面情緒評分相比于D組更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二者疼痛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B組疼痛評分相比于.組更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心理護理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負面情緒評分和疼痛評分更低。
【關鍵詞】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 心理護理 滿意度
所謂原發性痛經指的是生殖器未受損傷的痛經,高發于15~25歲未婚女性,臨床癥狀為腰痛和下腹痛,嚴重者臉色蒼白、直冒冷汗等。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與情緒變化息息相關,過度緊張和疲勞都會加重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舒緩不良情緒。本文隨機抽取于2018年9月-2020年2月在我院中治療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下為具體資料、方法以及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98例女大學生,均是于2018年9月一2020年2月在我院中治療的原發性痛經患者,按護理時間分為B組與D組,前者49例,后49例,B組均齡(19.52±2.45)歲,D組均齡(19.67±2.53)歲。所選患者均符合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診療要求,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以上數據信息相差很小,可比。
1.2 方法
針對D組實施常規護理,針對B組實施心理護理,首先增強對患者月經教育,告訴相關應對方法,強調月經期間強度的原發性痛經屬于正常現象,但是重度需要進行行為干預舒緩疼痛,告知其不能產生不良情緒,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而對于存在不良情緒的患者要找出具體原因,進而展開針對指導,幫助其消除不良情緒,例如指導其參加娛樂活動等,降低患者對疼痛的關注度。另外,還要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避免月經期間吃生冷食物,可以通過喝熱水來減輕痛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負面情緒評分、疼痛評分,運用本院自制的評估辦法對患者評估,對數據進行記錄與分析(實行百分制,分數越高代表臨床效果越好,血氣指標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的比較采用t值檢驗,計數的比較采用Xz檢驗,P<0.05代表存在顯著差異。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從表,的數據中能夠看出,B組護理滿意度相比于D組更甚,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負面情緒評分
從表2的數據中能夠看出,護理前,二者負面情緒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B組負面情緒評分相比于D組更低,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兩組疼痛評分
從表3的數據中能夠看出,護理前,二者疼痛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P>0.05),護理后,B組疼痛評分相比于D組更低,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痛經分為繼發性痛經與原發性痛經。后者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文獻顯示,原發性痛經與不良習慣、社會壓力、情緒波動等因素有關。其中大學生心理問題和痛經有著莫大關聯,很多患者在痛經期間都會產生焦躁的情緒,而這些情緒會抑制內分泌媒介產生,加重痛經。而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讓患者了解痛經出現的原因,進而有效應對,加強自我效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上述研究結果為:從表,的數據中能夠看出,B組護理滿意度相比于D組更甚,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從表2的數據中能夠看出,護理前,二者負面情緒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護理后,B組負面情緒評分相比于D組更低,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從表3的數據中能夠看出,護理前,二者疼痛評分血氣指標差異不大,護理后,B組疼痛評分相比于D組更低,其二者之間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和周倩、李玉仙、蘇海英等人探究結果較為相近,有代表性。
總之,實施心理護理的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的患者護理滿意度更高,負面情緒評分和疼痛評分更低,為一種良好的護理手段,值得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