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雯
【摘要】目的:對足底采血疾病篩查新生兒接受綜合護理對成功率的影響進行系統研究與探討,以改善足底采血現狀。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的50例新生兒作為實驗對象,數字奇偶法分組后探究每組干預效果。對照組(25例):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25例):應用綜合護理。對比兩組新生兒面部痛苦表情評分、家長配合度評分、采血配合度評分、采血成功率。結果:實驗組面部痛苦表情評分為(1.16±0.22)分、家長配合度評分為(06.17±3.54)分、采血配合度評分為(93.89±5.33)分,各項指標數值與對照組相比,臨床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采血成功率為96%(24/25),高于對照組(68%,17/25),臨床比較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將綜合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疾病篩查足底采血工作中,可使得采血成功率明顯提高。
【關鍵詞】綜合護理 新生兒 疾病篩查 足底采血 成功率
目前階段,血液檢查已經成為新生兒疾病篩查的主要方法,能夠在癥狀發作前,對代謝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和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盡早發現并制定治療措施,以免誘發諸多不良后果,確保新生兒身心健康發育與成長。基于此,文章將新生兒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重點闡述綜合護理在疾病篩查足底采血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對成功率的影響,希望有所幫助。
1、資料和方法
1.,基線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8年08月~2019年08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50例,利用奇偶數分組法將其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齡(6.93±0.54)d;實驗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齡(6.75±0.62)d。兩組新:生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數據經比較未見差異,可比性突出。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即參考常規性護理要求進行。
實驗組應用綜合護理,具體路徑如下:
第一,健康教育。很多家長對于新生兒疾病的認知并不全面,且認為血液采集過于痛苦,所以也會拒絕采血。但是,采血在疾病篩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護理工作人員有必要向家長進行解釋,以確保篩查工作的順利進行,盡早發現問題并治療,以保證人口素質水平的提高。
第二,采血前護理。應為新生兒提供必要的采血環境,盡量保證房間陽光的充足性。要求采血室內部的物品排列整齊且[凈。室內溫度應調節到22-24攝氏度。如果室內溫度偏低,新生兒的血流速度緩慢且四肢冰冷,導致局部血流不充足,影響采集成功率。如果室內溫度偏高,新生兒會哭鬧并出汗,使其血液過于黏稠。家長要對血液篩查表格進行詳細填寫,為后期隨訪提供便利。
第三,如果為早產兒亦或是體重偏低的新生兒無法采血,家長要填寫延遲采血的表格并簽字,方便后期的核實工作開展。
第四,在采血的過程中,應遵循無菌操作原則,佩戴口罩與帽子。采血時,護理工作人員要具有較強的責任感,對新生兒的反應進行觀察,確保呼吸道的暢通性,以保證采血更加準確,盡可能緩解新生兒疼痛感。完成采血后,要使用無菌棉球對針眼進行按壓處理,對患兒的情況加以觀察。
1.3 評價指標
對對照組、實驗組新生兒面部痛苦表情評分、家長配合度評分、采血配臺度評分、采血成功率等多項臨床指標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兩組新生兒臨床干預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展開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血成功率)、計量資料(面部痛苦表情評分、家長配臺度評分以及采血配合度評分)分別選擇使用n(%)、x±s進行表示,并展開X2檢驗、t檢驗,如果P<0.05,即可代表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存在。
2、結果
2.1 實驗組、對照組新生兒面部痛苦表情評分、家長配合度評分、采血配合度評分分析
前者面部痛苦表情評分為(1.16±0.22)分、家長配合度評分為(96.17±3.54)分、采血配合度評分為(93.89±5.33)分,后者面部痛苦表情評分為(3.35±0.46)分、家長配合度評分為(81.97±3.11)分、采血配合度評分為(84.68±2.61)分,t值分別為21.4747、15.0676、7.7594,P值分別為0.0000、0.0000、0.0000,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后發現,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
2.2 對比兩組新生兒采血成功率
實驗組采血成功率為96%(24/25),對照組采血成功率為68%(17/25),X2=6.6396,P=0.0099,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新生兒進行疾病篩查,可使人口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盡可能規避出生缺陷,也為優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而在疾病篩查中,各環節質量都會對陽性新生兒的診療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新生兒的疾病篩查,使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順暢,血液樣本的科學性采集,也是提高檢查結果準確度的有效手段,因而逐漸發展成疾病篩查的重要組成。在這種情況下,護理工作人員在標本采集與篩查的過程中,就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理論水平以及知識技能,參與培訓教育,進一步優化臨床護理操作的能力,在與護理支持相互配合的基礎上,減少不合格標本的產生幾率。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應用綜合護理,各項臨床指標與對照組相比,組間對比差異性顯著(P<0.05)。由此可以了解到,新生兒在疾病篩查過程中,采用足底采血的方式,在引入綜合護理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足底采血的成功幾率,且新生兒與家長的配合度也不斷提高,值得臨床全面推廣。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應用于疾病篩查新生兒的足底采血工作中,干預效果理想,使得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發生率減少,同樣也提高了國內人口素質水平,對臨床篩查工作的開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推廣可行性顯著。
參考文獻:
[1]孟凡華.探討綜合護理對新生兒疾病篩查足底采血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5):133-134.
[2]許靜.綜合優質護理干預在新生兒足跟采血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4):207.
[3]彭麗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0):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