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和變革作用。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育概念,已不能涵蓋信息技術對人類教育的深刻影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正在開辟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空間。本文討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和實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內涵 實質
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創建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在按照這種改革目標所形成的教學活動進程中,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媒體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工具,即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顯然,在這種場合,作為教學系統的教師、學生、教材與媒體四要素,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間有完全不同的關系。因而成為教學活動進程的一種穩定結構,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既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要實現這樣的教學改革目標,就離不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這可以通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各種特性加以證明。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
目前對信息技術的兩種不同認識:一種是基于對信息機器、信息設備及其應用軟件的操作和應用,認為信息技術是對信息機器、信息設備及其應用軟件的操作技術,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往往容易以技術論的思想、機器論的思想來認識信息技術,并認為教育信息化是以計算機替代教師講課,以計算機來呈現教學內容,以計算機來存儲教學信息,追求省力化、機器化、電子化、信息容量最大化,甚至產生了學校教育消亡論的思想。其結果是,教學中除了教師灌以外,還有機器灌、電灌。這種理解認為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學習信息機器、設備。例如,計算機和因特網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作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則主要是將計算機、因特網用于教學過程中。
第二種是基于對信息的操作技術,認為信息技術是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應用的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它的內涵包括兩個方面:1.手段。即各種信息媒體。如印刷媒體、電子媒體、計算機網絡等,是一種物化形態的技術;2.方法。即運用信息媒體對各種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交流、應用的方法,是一種智能形態的技術。信息技術就是由信息媒體和信息媒體應用的方法兩個要素所:組成的廠言包含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整合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不只是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機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理論上,課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指的是對課程設置、各課程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評價等要素作系統的考察與操作,也就是說要用整體的、聯系的、辨證的觀點來認識、研究教育過程中各個教育因素間的關系。
從認識上講,我們在談整合的時候應該把它同信息技術在教師教學中的應用區分開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必須同時實現兩個目標:學科的教育自標和信息技術的教育目標。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整合。
從操作層面上講,信息技術與課程是兩碼事,并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因為現代技術解決了人做不了或不能做的事,人利用技術后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
二、課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詞為我國科學界和哲學界創用,以對譯英美科學界和哲學界中的術語“integrate”。在不同學科中,整合都具有獨特的含義,在哲學意義上,“整合”是指系統的整體性及其系統核心的統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或因素合成為一個新的統一整體的建構、有序化過程。它的理念是從事物自身出發,著眼于自身及其各個因素、部分,最終落腳于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發展變化。從系統科學方法論的角度看,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各個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各要素發揮最大效益。相應地,我們可以把教育教學中的整合理解為“教育教學系統中各個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發揮教育系統的最大效益”。
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本質的探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被動地納入,而是主動地適應和變革課程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師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為整合主動因素人的地位,并且實現人與物化的信息之間,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融合”,“是將信息技術既作為意識,又作為內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課程及學科教學之中的理論、實踐與結果”。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對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產生變革影響和作用。確切地說,信息技術并不能激發學習動機,不能使人更聰明,也不能使人更勤奮,信息技術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發課程的變革,但卻是課程改革的有利促進條件。這是因為,作為智能化的技術,信息技術既包括基礎設施又蘊涵著人類的高級智慧,正是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產生了學習革命,誕生了知識經濟,才使人類邁入信息化社會。
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首先,信息技術的智能化,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情況自動生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其次,信息技術實現了人機互動模式。第三,信息技術改變了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這將極大地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變革人的傳統的課程觀、教育觀和教學觀以及學習觀等,應該尊重人的獨立性、主動性、首創性和反思性、合作性。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將有利于營造新型的學習型社會,營造全方位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質上是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課程研制理論和實踐,是指信息技術有機地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教學實施等方面融合為一體,從而對課程的各個層面和維度都產生變革作用,進而促進課程整體的變革。
參考文獻:
[1]謝彥仁.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19
[2]李娟.信息技術與低年級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優勢[J].中國新通信,2019(2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