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擬通過對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作品《哈姆雷特》與迪士尼公司出品的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深廣的電影《獅子王》進行對比研究,文章從二者的可比性開始作出闡述,對二者在主人公塑造和主題思想上的異同進行比較,得出兩部作品的具體異同所在,再通過進一步的挖掘,從時代語境和作品受眾兩個方面分析出這些異同的原因所在,從而對兩部作品做出深入剖析和理解。
【關鍵詞】《哈姆雷郴 《獅子王》 異同 異同原因
一、可比性
首先,兩者必須在藝術成就上具有可比性。《哈姆萊特》是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在其創作中期創作的一部非凡的劇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不朽的地位。由美國華特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經典動畫片《獅子王》,取材于《哈姆雷特》以其勵志的故事情節、精美的畫面、鮮明的人物塑造深受世界各國觀眾的喜愛,也在人類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改編過程中對《哈姆雷特》人物,故事,主題等皆有所揚棄,新作品不僅沒有顯得驢唇不對馬嘴,還在新的語境里獲得新生。所以二者就藝術成就上來說可比性很強。
二、二者異同
在對《哈姆雷特》和《獅子王》的對比下不難發現,兩部作品形似神離,雖然《獅子王》取意于《哈姆雷特》,在大致相同的外衣下,作者對比較重要的兩個方面,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題上做了調整和改編。
1、主人公方面——憂郁與樂觀。“哈姆雷特憂郁遲疑而辛巴樂觀自信。”哈姆雷特本是典型的人文主義者,對人類充滿了理性的信念,但生活的不幸、人世的苦難使他深陷悲涼、憂郁。“巨大的震驚和憤怒,使憂郁的王子從個人的痛苦走人嚴峻的現實,從而擔負起自己的歷史責任,消滅克勞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會。可以說,復仇是他悲劇的開始,也是其悲劇的結束,而造就其悲劇的正是他介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性格。”首先,哈姆雷特不具備一個王子、未來國王的氣度和膽略。其次,哈姆雷特是一個偏激和悲觀的人物。而辛巴,兒時受到叔叔刀疤的欺騙與仇恨。因單純而絲毫沒有察覺他復雜的野心。父親死后,以為是自己害死了父親。背負“殺父”的罪名而流浪漂泊,在身心疲憊的時候友情的來臨給了他新生的希望與活力,在丁滿和彭彭的開導下體會到了生命的快樂與友情的珍貴,一次與兒時同伴娜娜的再遇,得知刀疤的惡行后變得勇敢而成熟。總之,在辛巴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美國式的調皮大男孩,他也會闖禍,也會遭遇挫折,但在痛苦和挫折中依然樂觀堅強,漫慢學會成長,最終找回自己的榮耀。”
2、主題方面——悲與喜。兩部作品體現出了截然不同的主題,《哈姆雷特》的主題是深沉而悲壯的“復仇”體現出的更多是“人與人之間的勾心斗角、耍各種陰險手段來達到自己目的,整個影片表達出對死亡、人性和人世的思考。”但是與之大相徑庭的是《獅子王》表達出的“成長,愛與責任”這個充滿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喜劇性主題,“這部影片具有內涵豐富的主題思想,甚至所有的文化和國界都無法超越,它向我們展示出了萬物的生長要遵照自然規律的深刻含義。同時,這也是一部對于愛、責任的探索和發現的溫馨作品。”該片中氣勢磅礴的場面刻畫和意蘊深刻的內容也促使成人開始思考生死的意義、智慧的傳承等一系列深刻的問題,給我們強烈的心靈震撼。
三、差異原因
同一個故事兩種不同的表達,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在我看來有三個方面,時代語境的不同,受眾有所差異,創作的動因不同,也就是在文學創作,文學接受方面對差異的原因進行探討。
1、時代語境不同。《哈姆雷特》生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正處在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由于政局比較穩定,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所以,這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而《哈姆雷特》正是“這個時代的縮影”。作品反映了人文主義理想同英國黑暗的封建現實之間的矛盾,批判了王權與封建邪惡勢力的罪惡行徑。而《獅子王》創作于1994年的美國,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美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也居世界第一,電影藝術和文學藝術發展環境非常好,所以《獅子王》就是時代之音,具有積極意義。
2、作品受眾有別。《哈姆雷特》寫出來是給大人看的,。故事里兩條復仇的副線使原來單一的王子復仇的模式變得豐滿,同時把哈姆雷特的形象與傳統的復仇悲劇者的形象區分開來,使其成為具有獨特魅力與價值、超越時代的人物形象。而《獅子王》的受眾卻是兒童。“1994年,美國迪士尼公司推出了一部名為《獅子王》的電影,這部改編自《哈姆雷特》的電影很快風靡全球,起初只是為了帶給孩子快樂,但最后卻連成人都被吸引進電影院。,《獅子王》將《哈姆雷特》中的元素拆散重組,使得原本充滿“仇恨”“陰謀”“悲觀”的消極主題內涵的故事變得溫馨,《哈姆雷特》中描寫的復仇觀不適合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們觀看,于是作者把復仇線淡化,迪士尼這部以成長為主題的“哈姆雷特”刷新了給人的印象。
結語:無論是《哈姆雷特》還是《獅子王》都是非常成功的經典之作,給人們帶來了視聽的享受和愉悅,心靈的洗滌與震撼。后者從前者中得到了借鑒,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新的天地。《哈姆雷特》不屬于英國而屬于全世界,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全世紀,它就像燦爛星空中的北斗,為人們指引著方向。而《獅子王》憑借著對人類共同的對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的精神向往,也通過改編,創造出了不朽的經典藝術作品,二者不分伯仲,都是人類藝術史上的兩顆璀璨的鉆石。
參考文獻:
[1]梁苑霞.《哈姆雷特》在《獅子王》里的印記[J].英語廣場,2017 (03).
[2]呂雯霞.《獅子王》與《哈姆雷特》精神對比 [J].電影文學,2011(66).
[3]賀雨晴.《獅子王》與《哈姆雷特》的電影精神對比[J].文化視野,2016(22):129.
[4]易舫.《獅子王》與《哈姆雷特》的電影精神比較[J].電影文學,2015(21).
[5]黃浪.以《哈姆雷特》為藍本的跨文化語境影視作品改編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4.
作者簡介:宋辰(1999-),男,漢族,山西太原人,本科,研究方向:戲劇影視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