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澤 王月蓉
【摘要】本文闡述了數字化圖書館的一些基本特性,由此引出了知識商品這一特性,然后解釋了知識傳播的多種方法,并從版權等方面分析了現階段數字化圖書館知識傳播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數字化圖書館 知識傳播
引言:
所謂知識傳播是將知識產品轉人受眾的過程。知識交流促進知識消費,知識產品傳播的最終目標是促成社會對知識產品的使用。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知識能夠迅速運用的要求,迫使數字圖書館的功能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存儲與信息共享,上升到知識產品的傳播與利用上來。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遞網絡化、信息實體虛構化的特點,決擇了知識產品的傳播方式,也注定了知識產品運用措施的多種多樣。
1 數字圖書館知識的基本特性
數字圖書館的知識是圖書館員在知識生產中勞動的凝結,知識產品成為社會經濟成長的重要資源淇具有以下的基本特性:
1.1 商品性
數字圖書館知識產品是對人們在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中提煉而來淇生產過程是圖書館員的辛苦勞作是知識勞動的結晶。其具備運用價值,并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數字圖書館消費的知識產品是知識的聚集體,知識在產品中占有絕定性的比重,而且很重要的地方在于它是可用的,它的存在往往能夠解決某一特定的問題,而這也是它能夠成為商品的重要原因。
1.2 無損耗性
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品在充分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表現出無損耗的個性。同樣的知識,無論是高深或是淺顯,都不會因為傳播而造成損耗。
1.3 共享性
知識產品具有共享的特性,一項新的發明最終將惠及全人類,但這種共享必須建立在對科學發現的優先權與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知識產品在數字化條件下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流通。如果沒有對生產者權益的保護,就無法對知識產品的生產和傳播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在幾個比較著名的數字化圖書館侵權案例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但與此同時,不能將知識產權的保護放縱擴大,這樣也會導致知識共享的速度越來越慢,越來越多的人想吃知識“鐵飯碗”。
2 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傳播
數字圖書館的知識傳播是將知識產品傳遞給用戶的過程。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傳播作為聯結知識產品與用戶的紐帶,具有與知識生產同等重要的特性。通常,知識產品用戶對高質量、高時效和個陜化的知識產品需求強烈,涉及范圍也從科技領域擴展到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用戶往往很難直接獲得能充分滿足自身需要的知識產品。因此,數字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自身覆蓋廣泛、服務快捷、互動交互的網絡技術的優勢,通過多種方式來傳播知識產品。
2.1 市場交易方式
數字圖書館針對社會知識產品的需要,通過生產活動產出知識產品。用戶為滿足自身的知識需求,渴望得到知識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作為供需雙方在知識市場中對知識產品進行交易,使知識產品能夠傳播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從而轉化為生產力,而這正是知識產品的市場傳播方式。由于知識商品的特殊性,知識產品市場呈現出的特征為: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知識產品能夠進行傳播有著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意義。其一:由于知識首次呈現出商品的特性,能夠在市場上大規模交易,而且價值不菲,促進知識產品的生產。其二:知識生產者與使用者在市場中完成了一定聯絡。故而促進了知識產品的生產和流傳,繁榮了知識產品市場。
2.2 宣傳傳播方式
所謂宣傳傳播方式,就是對知識產品的一種營銷。它通過對產品的廣泛宣傳來開拓市場,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有這樣一個知識商品,從而吸引更多的人購買,增加其商品價值。數字圖書館可充分利用多種手段,擴大產品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淇次他的意義還在于,數字化圖書館能夠很好的收集用戶的反饋,并將反饋的問題集中改進,從而得到一個更符合顧客心中要求的知識產品,體現了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
2.3 教育傳播方式
知識商品極高的知識含量是其區別于其他商品的顯著標志。而社會中的用戶的知識有著較大差異。這種水平上的不同將間接影響知識產品給其帶來的利益。因此,數字圖書館要確立以用戶教育為核心的任務準繩,針對差別用戶進行多種多樣的用戶教育,如舉辦教學演示、進行培訓、贈送指導材料等,以加強用戶的自主才干捉成知識產品的流通。
實際上,數字化圖書館很大的用處在于能夠提高客戶對知識的認識,能夠感受到知識對于各項問題處理的重要性。其次,通過教育,能夠極大程度上讓客戶能夠將知識轉換為有形之物:例如財富,例如處世經驗。而這些種種甜頭,將進一步促進用戶愛上數字化圖書館的使用,從而達到了目的。
3 知識傳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數字化圖書館建立數字化網絡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是在建立中卻遇到了諸多阻礙,這其中主要是版權問題。其中最著名的漠過于谷歌數字化圖書館侵權問題。
實際上,谷歌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個良好的數字化圖書館,能夠供給所有人使用,這樣的一個好的計劃并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整合世界信息,造福所有人類。”但是事與愿違,版權問題始終困繞著建立數字華圖書館的每一家公司。
2013年”月,美國三位作家將谷歌告上了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但是美國法官陳卓光以谷歌的數字圖書館項目符合“合理使用”的法律條款為由,由此認定上訴無效。
作家們當然不肯就此罷休,畢竟這涉及到許多長遠的利益。并向美國聯邦的第二巡回上訴法院再次提出上訴,然而在2015年10月16日,由美國聯邦的第二巡回法院的三名法官組成的審理團再次以“合理使用”為由駁回了作家的上訴。其上訴法院理由如下“谷歌的服務對象并不是某個體,而是所有大眾,所以并不構成侵犯知識版權。”“谷歌開放閱覽的書籍僅僅限于該書籍由作者已經授權或者其版權超過了版權保護期。如果不符合上述情況的,谷歌僅僅提供內容預覽以及封面,并不會供給所有內容”,所以法院裁定并沒有侵害作者、出版商等版權持有者的權益。從上述示例不難看出,即使谷歌已經很大程度上保護了作者的版權,想要讓大部分知識生產者接受這一有損他們利益的事仍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谷歌聯合創始人兼技術總裁謝爾蓋布林在其文章《一座永遠的圖書館》中表示“即使我們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最一流的圖書館保存得完好無損,但是如果不能讓人們輕易讀到,那也形同虛設。”布林有這樣的一個愿望主要的原因在于看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獲取知識都有相當的困難,而知識載體書又是比較脆弱,這才樹立了一個宏偉的目標“讓全世界快速共享全世界所有的信息與知識”。
谷歌的數字化圖書館有著種種的優勢,而人類將通過這一方式獲得前無古人的信息獲取與分享渠道,讓人們能夠更加快捷的查閱資料,但是版權問題始終是數字化圖書館建立的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但是實話來說,美國的出版商協會以及作家協會的擔心不無道理。據悉2008年底的時候,谷歌一共掃描了700萬本的書籍,但是僅有100萬本是版權已經過期了的,刨去已經授權的書籍,仍然有大量的書籍存在著版權問題。谷歌與這些作家協會打交道的事由來已久,早在2005年的時候美國作家協會就將谷歌高上了法院,本來在2009年的時候谷歌已經與原告達成和解協議,但是很快,由于此案甚至涉及到了其他國家作家的版權問題,這個和解協議就此作廢。可以說這樣的事情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仍然要進行下去,因為涉及到利益雙方公司并不愿意罷手。
還有一些企業則是眼紅谷歌數字化圖書館巨大的可能,也站在了谷歌數字化圖書館的對立面。例如以亞馬遜、微軟、雅虎為首的企業擔心谷歌會讓他們的電子書與廣告收益急劇下降,所以成立了“開放讀書聯盟”來反對谷歌與其他書籍出版商達成肋議。
當然也有一些疑似跟風的行為:以法國國家圖書館館長讓一諾埃爾讓納內為首的人以文化侵略為由反對谷歌數字化圖書館的建立。
從上面這些我們不難看出,數字化圖書館知識傳播可能最大的問題即是版權問題。涉及到利益的事情,向來不太好解決。
4 對數字化圖書館侵權問題以及對知識傳播未來發展的思考
本人對于法律知識了解有限,對于這類事情很難給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目前首先應該對所有作家的需求有所回應,能夠充分尊重版權,對于不愿意作品被錄入數字化圖書館的作家,不能夠強行收錄。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知識作品被收入數字化圖書館是早晚的事,因為這樣做有利于文化的保留也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有著諸多的好處。可能在不就的將來,政府部門會牽頭建立國家數字化圖書館,到那時卜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將更加豐富,人們的整體知識能力水平也會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暢,數字化圖書館合理使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陳光華,數字圖書館知識管理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7(3):189-189
[3]董永飛,谷歌數字化圖書館版權問題及我國版權策略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