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圍繞人居環境的文化和實踐學習為主的學科,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戰斗最關鍵的一年,脫貧攻堅戰后,是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不論是設計扶貧還是鄉村振興,與環境設計專業都是息息相關的,本文就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介入設計扶貧的實際案例進行了案例路徑和實施舉措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之后的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做一些經驗總結,引導下一步的教學改革方向。
關鍵詞:設計扶貧;鄉村振興;民居設計;鄉村風貌
一、從設計扶貧到鄉村振興
(1)政府政策支撐:工信部2018年工信部印發《設計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西昌學院藝術學院積極將設計介入扶貧,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了新農村建設、鄉村環境美化、鄉村校園文化建設等,近三年來進行了10余項扶貧工作。2020年后
(2)校園政策支撐:2019年,環境設計專業結合鄉村振興進行了對應的課程改革、研發等,帶領學生從鄉村民居、民族民居、鄉村風貌等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政府、企業對接,參與地方扶貧和鄉村振興。
(3)教師積極響應:環境設計專業教師積極響應設計扶貧和鄉村振興中有關人居環境建設的政策導向,進行了大量的地方服務工作。
二、案例市場轉化路徑
(一)政府合作
環境設計專業積極與對口支援的縣城積極合作,簽訂了西昌學院環境設計師生與布拖縣政府、昭覺縣政府的設計扶貧專項合作協議,免費向這些支援縣城提供新農村設計、民族民居室內設計、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環境設計相關課題研究報告等。為這些地區建立了政府的設計案例數據庫,。
(二)創新創業
環境設計專業學生近年來參加省級、州級、校級各類大創項目,教師創立了爾果文化創意公司、設計工作室等,主營室內、景觀、彝族民居、彝族家具、彝族文創產品等的設計業務。實現了設計—產品—市場的孵化。
(三)專項課程改革
專業核心課程課程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等,經過了兩次課程改革,第一次課程改革使得課程學時劃分更科學,教學過程更靈活。環境設計專業是在國內是新興專業,課程體系來自百年包豪斯,從設計素描、設計色彩、三大構成等基礎專業課到計算機輔助制圖、效果圖繪制都來自于藝術類課程,而專業核心課程的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等專業課程,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用、教學大綱到教案都受到工學、農學等的影響,理論學時偏重,實踐學時偏輕。
第二次課程改革,進一步促進產教研融合服務地方,特色更加鮮明。根據常年來師生實踐的地方項目和科研成果,2019年環境設計專業形成了民族民居改造和鄉村風貌建設兩大拓展課程群的建設,作為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的先行課程,鄉村風貌建設課程群由鄉村文化調研為基礎,大一開始與教師進行田野調研,以涼山州為中心的西南片區的民族民居、鄉村風貌等進行深入的文化調研,提取豐富的鄉村文化元素,進行調研整理,提取成果;大二階段學生進一步進行專業課深入學習,并嘗試使用文化元素進行階段設計小作業,利用調研對象產出研究論文、設計作品等小成果,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注意篩選成果內容,進行可行性成果的幫輔轉化,輔導學生將發表成果論文或把設計作品轉化應用。
三、實施成果
(一)家居產品研發與應用
教師與學生聯合開發了一系列與彝族民居相關的衍生家居產品,作品多達100件以上,其中投放市場的30件以上,作品包含彝族家具、彝族繡品系列的座椅、茶幾、餐具、抱枕、冰箱貼等家居產品,投放市場反應良好。實施過程: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劉阿芝、楊丁與涼山州文旅投進行對接,產教研融合,將“涼山彝族家具開發應用研究”、“民族文化產品開發與應用研究”等100多件課題成果進行篩選,開創了爾果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將產品投放市場。
(二)非遺文化傳播
以彝族民居建筑、彝族漆藝等省級、國家級非遺項目作為依托,舉辦了多次校企合作的文化沙龍,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文化類鄉村建設的傳播,也為下一步規劃鄉村風貌建設的論壇會議作了大量前期工作。
(三)文創產品研發與應用
鄉村旅游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戰略實現途徑之一,經過探索環境設計專業確立了“鄉村旅游+文創IP”這一主題,搭建了環境設計、視覺傳達、產品設計幾個專業的橋梁,環境設計專業以民族地區有豐富的文化資源為背景,積極與交叉學科創業合作,與視覺傳達專業參與“民族文化應用產品研發”,“國家藝術基金—彝族漆藝創意設計人才培養”,“彝族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人才培養”等。師生共同研發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創產品,計劃在未來三年與涼山州的鄉村旅游建設進行對點幫扶,實施“一村一品一方案”的手工藝文創產品品牌打造。目前師生與涼山州文旅集團合作,已經將一批優秀作品進行了市場推廣。
(四)室內設計項目
大涼山鄉創驛站項目:鄉創驛站位于昭覺縣日哈鄉,原建筑體是日哈鄉的鄉村小學,在政府將小學搬遷后,這些漂亮的建筑成為了大涼山的社工之家。二次設計要求滿足鄉村創新創業、就業扶持、社工人居環境提升的空間需求,同時能夠對外營業,但由于資金建設短板,暫時只能做公共區間和營業包間的施工,因此要求我們就此作出彝族傳統文化和現代結合的作品。本項目中,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劉阿芝與校外專家楊丁一行,帶領環境設計專業10余個學生,深入彝族美姑縣、昭覺縣、布拖縣等文化濃郁的地區進行了田野調研。
四、結語
介入鄉村振興,為地方服務是高校社會責任的一部分,特別是地方高校。高校服務地方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改革,也能更好地讓學生從思想品質、實踐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環境設計是不斷提升人居環境為學習目標的一個專業,不僅要提升城市人居環境,也需要教師、學生、設計師們都參與到當下的鄉村建設中來,為鄉村的人能夠“歸田園居”而設計,建設富有鄉愁情感和詩意的美麗鄉村。
作者簡介:劉阿芝(1989—),女,彝族,四川鹽源人,教師,研究方向:民族民居設計、鄉村風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