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僑刊鄉訊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媒介,起到溝通海內外,維系鄉情,同時對外進行傳播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外形勢的巨變,讀者的需求也在變化,國內僑刊鄉訊發展面臨著一些新情況,如何在新時期辦好僑刊鄉訊成為業界亟待探討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僑刊鄉訊在新時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關優化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僑刊;發展;問題;對策
一、前言
僑刊鄉訊是由國家新聞出版部門批準,主要面向海外、港澳臺地區發行的報紙和雜志,是開展對外宣傳工作的窗口和傳遞鄉情、聯絡鄉誼的紐帶,是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祖地人民與海外鄉情溝通聯系的“集體家書”。
僑刊鄉訊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媒介,起到溝通海內外,維系鄉情,同時對外進行傳播的作用。雖然幾乎在全國各地僑刊鄉訊都有所分布,但仍然以廣東和福建地區為主要的出版發行地區。
作為僑鄉人民聯系海外鄉親的一種書文載體和精神紐帶,僑刊鄉訊是外宣工作的主要陣地,它以“僑鄉”、“鄉誼”為特色,向海外僑胞展示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是展示祖國形象的新名片。
幾十年來,這些僑刊鄉訊如一封封家書為海外赤子所喜愛。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外形勢的巨變,讀者的需求也在變化。如何在新時期辦好僑刊鄉訊,圍繞“僑”、“臺”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等方面,需要業界通過實踐認識,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二、僑刊鄉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新時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及新媒體的融合,僑刊鄉訊得以長足發展,但是,僑刊發展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1.現代資訊和媒體技術帶來沖擊和挑戰
對于現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來說網絡媒體已經不是什么新鮮名詞了,對于媒體而言它早就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媒體形態,和傳統的媒體相比較互聯網新聞媒體主要就是靠現在互聯網所具有的互動性以及實時性來對傳統的媒體逐漸地呈現出取而代之的趨勢。隨著現在高速移動網絡和移動平臺的普及,傳統的媒體在互聯網快速的發展下受到了 強烈的沖擊,互聯網新聞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傳統媒體的發展也產生了十分深刻的影響。
2.現行體制對僑刊發展帶來的影響
由于歷史原因,僑刊鄉訊的辦刊主體多種復雜,如民間創辦的僑刊,有些是社會力量辦刊,有些是海外僑資辦刊,這部分僑刊多數走市場發展道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市場定位存在偏差。個別僑刊過度詮釋市場的作用,從純市場的角度辦刊,偏離了僑刊的辦刊宗旨;二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大,采編、發行、經營人才缺乏;三是部分僑刊編輯人員老化,后繼乏人。
(三)辦刊思想的誤區給僑刊發展帶來的制約
僑刊鄉訊與常規媒體而言,規模和人員相對較少,沒有專門的發行和市場拓展人員,對行業和自身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如對自己擁有的讀者研究少,讀者定位不準確,沒有經常分析讀者隊伍,及時根據讀者的變化來調整辦刊思路。但是,僑刊因地緣、族群、宗親形成的特定讀者群依然穩固。只要找準自身的發展節點,僑刊還是大有作為的。要發展就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激活僑刊的創造力。
三、新時期發展僑刊鄉訊的對策
當前,僑刊鄉訊正受到國外傳媒前所未有的沖擊。面對我國僑刊鄉訊的挑戰和影響,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與對策,才能做大做強。
(一)樹立主流媒體意識,增強品牌塑造
僑刊鄉訊的決策者要把自己報刊的發展放在國內大環境中考慮辦刊,擺脫機關刊物、內部刊物的狹隘意識,把僑刊辦成本土的主流刊物,成為本土信息的權威發布平臺。如東莞市僑刊《看東莞》雜志改版后,以“品讀東莞,知行天下”為辦刊口號,立志辦出一份具有全球視野、東莞特色、政經風范的新型僑刊,通過讀懂東莞,讓外界洞悉東莞。
(二)培育市場開拓意識,調整經營思路
僑刊鄉訊作為特定的媒介,與傳統的媒體有區別,但也有共性。目前,絕大部分僑刊鄉訊缺乏市場意識,不注重市場的拓展,因循守舊,固守傳統的辦刊模式,缺少活力與發展空間。因此,僑刊要培育自己的市場意識,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借助利用網絡優勢,開辟全新傳播途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大力發展,網絡新聞不僅成為人們獲得新聞的重要來源,同時也成為傳統新聞媒體尋找新聞線索的重要途徑。對于傳統的新聞媒介來說,網絡帶來的是豐富的新聞來源。越來越多的研究都已經表明,新聞工作者與新聞來源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合作,而是一種彼此利用、互相依賴的過程。網絡新聞源因其具有了一定獨立的發布信息的渠道,從而使得傳統的媒體與新聞源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力量對比的轉換。因此,僑刊鄉訊也應借助網絡順勢而為,比如建立自己的官網、官方微信等,及時傳播信息。在應用新技術方面,全面升級后的《看東莞》開拓出更先進的網絡產品,建立起立體化的傳播渠道。一是開發了iPad版雜志,二是在東莞時間網上開辟了“看東莞”頻道,進行內容的二次傳播,在利用新技術方面提供了示范。
(四)發揮雜志功能優勢,拓展經費來源
讀者對雜志的忠誠度和親密關系是可長期存在的。必須提高雜志為讀者“講故事”的能力,要維系讀者和雜志之間的獨特關系。在這方面,僑刊無論在題材還是讀者關系方面都很有優勢。如:中山市《中山僑刊》創刊30年來,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受到海外鄉親的鐘情喜愛,出版經費一直由海外僑胞捐贈。因此,辦刊經費上,僑刊要從原來完全依賴財政支持,逐步向財政支持與市場運營相結合,改變辦刊單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有利于僑刊的創新發展。
(五)整合社會資源,增強自身實力
僑刊鄉訊通常來說,資金,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相對薄弱。因此,需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增強自身實力。僑刊作為僑務工作的一個抓手、外宣工作的一個平臺,已經成為廣東僑鄉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廣東建設文化大省、拓展僑務工作的新局面的進程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只要努力創新,僑刊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姚藍.我說一點《廣西僑報》史.廣西華僑補校史[J] .八桂僑刊.2005年03期
[2]盧韜.按宗旨要求辦好僑鄉報[J] .出版廣角.1996年05期
[3]叢春華.福建鄉訊“信息冰凍”現象分析[J] .東南傳播.2010年11期
作者簡介:肖文(1969.03—),女,漢族,單位:廣州華聲雜志社,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級,研究方向:期刊編輯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