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懸疑類型電影的眾多分支中,包含無限循環元素的電影與平行時空元素的電影在近十年來成為十分火熱的題材,它們中的大部分都被貼上“燒腦”、“驚悚”等標簽,也向觀眾傳達了這些類型影片的定位。本文將簡要談一談無限循環電影、平行時空電影之間的關聯性與各自區域中較為不同的部分。
關鍵詞:無限循環;平行時空;懸疑電影
懸疑類型電影是美國最早的影片類型之一。這一類影片設有神秘的懸念,并往往伴有驚悚元素,意在時刻調動觀眾的緊張感與影片的神秘性。利用主角多舛的人物命運來引起觀影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近十年來,《恐怖游輪》、《彗星來的那一夜》等懸疑影片的呼聲非常高,這些電影突破常規,摒棄了普通的敘事手法,選擇了不同尋常的“無限循環”和“平行時空”這兩個新奇的概念,突破了線性敘事與線性因果邏輯的限制。平行時空就是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是指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宇宙平行存在著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在這些宇宙中,也有和我們的宇宙以相同的條件誕生的宇宙,還有可能存在著和人類居住的星球相同的、或是具有相同歷史的行星,也可能存在著跟人類完全相同的人。同時,在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發展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我們的宇宙中已經滅絕的物種在另一個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斷進化,生生不息。無限循環則是電影中獨特的敘事手法,在一維或多維時空敘事時,主人公反復經歷的相同事件即可稱為循環。
無限循環與平行時空元素在許多懸疑電影中是相輔相成的,2008年上映的電影《恐怖游輪》就完美運用了這兩種元素。影片講述了一位母親與朋友出海游玩,不幸遭遇暴風雨,在登上一艘經過的游輪后發現這艘船在1930年神秘失蹤了,游輪里空無一人。隨之而來的連環兇殺讓主角杰西陷入恐懼與無限輪回之中。影片中有三種形態的杰西,由自己殺死自己和自己殺死同伴的無限循環產生?!犊植烙屋啞防昧酥Z維科夫自洽性原則,即人可以回到過去,但是不能因此改變歷史的進程。其基本含義為,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主人公經歷的就是自我改變后的結果,其遭遇的對手就是另外的自己。影片前期,眾人在游輪上看到一幅畫,這幅畫描述的是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綁架死神觸犯了眾神,被打入冥界,他請求返回陽世三天去掩埋自己的尸首,而他卻沒有如期歸來。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讓他每日將一塊巨大的石頭推上山頂,由于石頭實在太重了,每次沒到山頂就滑落下去。所以他就無止境地去做這件事。眾神認為,沒有什么比無效無望的勞動更嚴厲的懲罰了。這幅畫就暗示了影片的內容,電影結尾出現的出租車司機,在片中被賦予了死神的形象。司機對杰西說,如果她會回來的話,車費可以下次結。杰西并沒有回去,為了終結輪回,與兒子重新生活,她義無反顧踏上了出海的船,然而其實兒子和她自己早已在車禍中喪生。
再者,要談一談無限循環與平行時空這兩個元素的關聯性。假設平行宇宙真的存在,也就是說在多維時空敘事中,人類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其他時空,也許是意念也可能是人身。當發現這種穿越性的真實存在后,人的意念或人身會不斷進入不同的時空,選擇命運往最好的方向發展的一個,也就是最完美的那個時空。因此,在反復進入不同時空時會產生部分循環。例如2013年上映的影片《彗星來的那一夜》,該片是主人公人身進入了不同時空。女主角艾米麗和朋友們在聚餐,新聞說今夜會有彗星來臨,緊接著就有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手機碎裂、失去信號、一場大停電。眾人走出房子向別的住戶借手機,卻發現周圍的每一棟房子里都是他們自己,他們與不同時空的自己相遇了。為了表現平行時空互相連通的影響,影片引入了循環元素,都是部分循環的無限發生。影片在結尾處使人性的黑暗面暴露無遺。艾米麗在自己的時空中,發現男友疑似出軌,于是她走出房子,看著不同時空的自己,最終選擇了殺死其中一個幸福的自己,代替她在那個時空繼續活下去。人的一生中,每一次選擇就會分裂出一個新的時空,因此平行時空的元素設置是為了警醒觀眾,每一次選擇都很重要,甚至都會導致不同的結局。多重時空敘事的優點在于它能制造許多不同的結局,展示多個可能性,觀眾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游戲心理也得到了滿足。
從悲觀的角度看來,命運的不公性隨處可見,無限循環電影的出現實際是對現實生活的投影,而平行時空元素則是人類對于擺脫命運束縛的強烈愿望的表達。上文歸納的許多穿越電影都基于主人公能夠改變歷史,讓命運往好的方向發展。人類在無法輕易改變命運的大背景下,平行時空的出現可以實現人生發展的多樣性,同時又給生命帶去了無限的可能性。茫茫宇宙中,無論命運如何,我們都要盡力成為那個最完美的自己。也許命運未知又無法改變,但將自身的懶惰與懦弱所造成的惡劣后果推脫給命運是不可取的。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那些成功改變命運的主角之所以有“主角光環”,與他們身上堅毅勇敢的優秀品質是分不開的。
無論是平行時空的誕生,還是無限循環的延續,都是人類渴望改變命運的表現。在許多被搬上熒幕的科學命題中,平行時空和無限循環都是特別的存在。它們不僅能引起人們對于物理科學的探究興趣,更能引發人類對于命運的思考。在電影中,人類終于可以插上夢想的翅膀,大膽實現和探索那些未知的知識與領域。
參考文獻:
[1] 張境容.淺析電影《恐怖游輪》中的無限循環問題[J].大眾文藝,2012(24)
[2] 楊鵬鑫.論環形循環敘事電影的建構原則和形態慣例[J].當代電影,2018(10).
作者簡介:于琳蕓(1999—),女,上海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