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老齡化程度的日漸加深,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必須積極應對的社會問題。認知癥老人,是在這種大環境下,逐步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群體。認知癥照護已經成為養老服務的剛性需求。正如Dr.Astrid Norberg認為:“只要沒有徹底治愈認知癥的辦法,卓越的護理就是最有效的治療?!?/p>
關鍵詞:老齡化;認知癥照護;養老服務
一、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項目介紹
九九照護是九九養老旗下的專業長者照護機構品牌。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是九九養老產業有限公司開設的第一家專業認知癥照護機構,專門為不同階段的認知癥(老年癡呆/阿爾茲海默癥/失智癥)老人提供專業、個性化照護。引進日式認知癥專業化照護和管理模式,生活即是康復的護理是九九照護的服務特色,能有效改善認知癥長者的認知能力、延緩記憶衰退進程、保持身體健康。為其精神上消除心理焦慮、重拾生活樂趣、找到生命價值。
認知癥患者團體包括認知癥及疑似患者,不論是自理、半自理還是失能都為該項目的服務對象。認知癥是一種腦部疾病,也做失智癥、癡呆癥、阿爾茲海默癥等。隨著病情的發展,會產生忘記親人長相、在外肚子徘徊等癥狀。
團體家屋是一種源自瑞典的全新照護模式,小規模接納因認知癥而需要照護的長者,在類似家庭的環境中與工作人員共同生活,協助認知癥長者恢復自理生活能力。
團體家屋為認知癥患者提供了友好的生活環境。該項目們為認知癥長者營造更友好的生活環境,完善的適老化設施及配套讓長者生活更安全舒適。全部空間無障礙這樣使生活更安全;全周期的環保設計這樣使生活更健康;居家式的生活空間這樣使生活更舒適。團體家屋在友好型的環境中為認知癥患者提供生活化的服務,針對認知癥長者個案制定BPSD(認知癥精神行為癥狀)康復計劃及健康管理方案,并以QL(Quality Life:品質生活)方式執行方案,確保癥狀緩解及延緩病程發展,維護生命尊嚴,提高生活質量。
團體家務為認知癥長者提供QL品質生活,集體化生活讓長者遠離孤獨,社會化工作可延續長者社會功能,家庭化作息將重建長者生活能力。認知癥長者及家庭也會得到全新改變,認知癥患者會在照護下轉變為積極生活者,家庭照護的壓力將會降低,親屬的生活質可以得到量提高,這里可以與親屬時時互動,和諧的家庭關系也將得到緊密維系。
二、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項目特殊性與先進性
九九照護的團體家屋的照護理念頗具特色。他們強調“生活即是康復”,這樣的照護模式保障了認知癥長者有尊嚴的生活。團體家屋僅有18間床位,這樣的小規模照護可以達到高度家庭化的生活環境并能有效提供個別化的支持服務模式。在照顧方法上采取減法照顧,讓長者的生活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在團體家屋中會組織長者開展特色活動以及康復治療互動,這樣既可以保持長者所習慣的生活形態,又可以保持長者一定的社交生活。這些活動積極鼓勵認知癥長者、家屬、照護者一起行動,這樣可以達到緩和認知障礙,并減少問題行為的出現的效果。
團體家屋所提供的不僅是照護服務,更是認知癥長者所要居住和生活的私人起居空間以及公共活動空間,達到從“管理”到“照顧”到“陪伴”的全方位的服務。整體的空間選取了暖色地面及白墻木飾營造溫馨安寧的居家生活空間,室內材料均采用安全環保材質,創造安心健康生活環境。建筑結構、室內設計針對認知癥長者特點最優化(方向引導/房間布置/監控),強化五感六覺體驗讓空間直接參與長者認知康復。
私人起居環境以小規模9人生活單元重現長者生活場景,生活單元內功能完善,同時保有長者個人隱私空間,最大化實現對長者的尊重。每個房間采用單人間標準,通風及采光條件優良,內含獨立衛生間(面積28㎡)。房間內所有生活用品配備齊全,真正實現長者拎包入住。房內布置可根據長者習慣進行調整,同時,我們鼓勵長者將習慣的家具物品一同帶來使用,營造長者專屬私享空間。公共客廳使單元與單元間自然連接,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是長者的主要社交空間在活動區一側,就是家屋居民共享的公共廚房,老人們在這里將會和工作人員一起準備每天的餐點,一起做家務,這些正是“團體家屋照護”的最大特色,“生活既是康復”。家屋設計雙廚房,護理廚房采用商用廚房標準,安全、衛生,由專業廚師制作種類豐富的營養餐食。
另外,活動空間設置開放廚房,供長者參與備餐、簡易烹飪、烘培等家務活動。另外,專設寬敞獨立的專業助浴間,空間恒溫控制,配備完善的適老潔浴設備,在此為長者提供理容美發及24小時潔身助浴服務。以及專設設施齊全的清潔間,實現清潔消毒功能,除保證長者衣物、布草干凈衛生外也鼓勵長者在此參與清洗、晾曬及疊放衣物等家務活動。
在滿足基本生活起居的同時,為保持長者與社會聯系,團體家屋專門開辦一間咖啡書吧,此處為維系長者社會功能,以及社會聯系的主要平臺,長者在此獲得工作者身份,從事簡單工作并與社會人士交往互動。同時,書吧作為認知癥宣傳及認知癥友好社區的主要場所,連接更多社會資源,提升照護能力。
全面的照護不僅包括科學化的生活空間,也需要細致而個別化的生活照料。無論長者的身體狀況如何,美味營養的膳食都是生活樂趣的主要來源之一。團體家屋聘請資深的營養專家與專業的本土廚師團隊,基于長者需求和家屬意見,制定營養膳食菜單。帶來營養健康的同時讓長者享受美食的樂趣。菜單每周更新,精致分餐擺盤與豐富的食材搭配,讓就餐成為每天的精彩時刻。在起居照顧方面,專業的照護人員會與長者建立良好的生活關系,了解長者起居習慣及喜好禁忌,引導建立良好作息規律。事無巨細,每天協助長者起居、潔面、口腔清潔、服藥、助餐、排泄、足浴以及進行房屋清潔整理。
團體家屋會貼心的根據長者的狀況或及時更換長者衣物及布草,為長者潔身沐浴,理容美發,修剪趾指甲。管理人員也會每日定時查房,隨時關注長者身心狀況并及時有效處理突發狀況。在團體家屋所有長者生活照料計劃均由照護團隊、家屬以及長者本人共同制定完成,并定期根據長者變化調整計劃內容。
三、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項目的照護方法
團體家屋為長者們設計了多姿多彩、祥和歡樂的各種活動,以便為不少“身懷絕技”的老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各種愛心滿滿的精彩活動,不僅能讓老人們豐富文娛生活,還能一展當年身手,重回曾經的美好。例如有展示長者文采的書法和朗讀活動,享受創意生活的美術和手工課程,唱歌和舞蹈時光使樂在其中,也可以在游戲、比賽以及棋牌活動中度過歡樂時光,同樣也有生日節日派對、家庭開放日這樣的溫情時刻。
團體家屋會為每個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體檢評估并進行健康監測。在醫療過程中照護者也會陪診就醫并且申請醫療綠色通道。
在生活中,長者也會參與家務以及烹飪的過程中,以達到生活能力的重建。并且可以參與到書吧的工作,并且參與一些志愿活動,以達到社會功能的重建。
四、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項目的記憶專項照護
對于很多患有認知癥(老年癡呆癥)的長者來說,環境的改變,歲月的變遷,會給他們帶來遺忘、失語、失認、失用 、視覺障礙、妄想和幻覺以及行為障礙等癥狀。然而,為了緩解這些癥狀,目前針對認知癥者的各種藥物療效甚低,尤其是其耐受性差,長者服用后會有像困惑、跌倒、脫水等等的不良反應。因此,非藥物療法在團體家屋的服務中被廣泛的推崇及應用。無論在緊急情況下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非藥物療法可以準確地減少很多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并為入住的長者帶來舒適和愉悅感。
團體家屋以長者的認知障礙等級為基礎依據,根據認知癥的疾病特性與照護需求,為長者們設計了認知訓練性活動、社交與娛樂性活動、感覺與運動性活動等三大類適用于健康、失能或認知障礙長者的一系列記憶專護療法。通過多種認知癥康復療法和活動的組合,能夠重新喚起認知癥長者的感官記憶、情感記憶及技能記憶。
(1)認知訓練性活動。認知療法(CognitiveTherapy)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感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團體家屋中主要會使用顯示導向、學習療法以及感官刺激等治療技巧。
(2)社交與娛樂性活動。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幫助被治療者達到健康的目的。音樂刺激能影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音樂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能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團體家屋中主要會使用體適能運動和日本加賀谷宮本式音樂療法這兩種治療方式。
親膚療法。一種新式的非藥物緩和療法,也被稱作觸摸療法(Haptic Therapy)膚,用輕柔的手法,搭配精油對老人手、足、背部位進行親膚按摩。觸摸療法,用手指感受手指,用肌膚感受肌膚,通過接觸和認同,帶給老人足夠的存在感和安全感。這種舒適感和安全感加強了老人與員工或與家屬之間的信任和默契,便于更好地交流和護理。同時,安靜的環境及安全的氛圍讓老人安寧入靜,可以改善睡眠,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或身體的疼痛。從醫學的角度上講,瑞典式觸摸療法可以激發老人身體釋放催產素——一種快樂激素。這種激素可以增加愉悅感和對身邊人的信任度。團體家屋中的工作者通常會使用輕緩觸療、精油芳療以及體足浴療。
(3)感覺與運動性活動。也稱意義療法(Logotherapy)是一種在治療策略上著重于引導就診者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團體家屋中會在植物認養和寵物關懷兩方面開展生命治療。
植物本身具有很多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研究證明,植物產生的空氣負離子具有調節中樞神經、降低血壓、改善肺換氣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內分泌功能等作用。植物釋放的植物精素,有降壓 、鎮定等作用,起到芳香理療的功效。植物色彩對人的感知、認識、理解、記憶起重要作用,使人心情平和、寧靜,充滿希望。園藝栽培通過勞作后的休息來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盆栽培植 、花卉種植等園藝活動可以培養想象力和創作激情;植物的生長是一項溫和而緩慢的過程,可培養忍耐力與注意力,充實生活,消除空虛感。園藝栽培對社會心理也有多方面影響,可樹立自信心、防治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社交能力,增強責任感等。
生活中,人們會養各種各樣的動物做寵物來陪伴自己。動物,其實不僅僅可以做伴侶,還可以當心理咨詢師。用動物治療心理病,在世界上已成為一門公認的科學。不少國家都進行了一系列試驗,這些試驗雄辯地證明了家里養有貓、狗這樣的動物對人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團體家屋中堅持非藥物干預要基于“以人為中心”的照護理念,基于長者的職業、興趣愛好、能力及需求去開發,以發揮最大效果。每一位長者都會享有一份屬于自己的記憶專戶照護計劃,以延緩長者認知癥狀的發展進程,保有更有質量的晚年生活。
五、九九照護認知癥團體家屋項目的家庭和社會服務
家庭是認知癥長者最熟的生活環境,家人也是認知癥長者最重要的陪伴著與支持者。在團體家屋中將對家屬心理支援,開設家屬心理準備及干預課程。并且提供家庭照護支援,如開展家庭照護技巧培訓、提供家庭照護咨詢以及長者返家專車接送。
團體家屋所服務的群體不僅局限于機構內所居住的認知癥長者的,關注社會認知癥群體并提供幫助也是機構的責任與義務,力求建設認知癥友好社區。參與項目服務的工作者也同樣需要支持,團體家屋香米重視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關注員工健康與職業發展。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良好運行可以促進行業進步,熱心公益,為社會團體提供幫助。
最后。愿我們可以用自信與微笑迎接每一位長者,尊重長者人格,認真聆聽,真誠交流。尊重長者及家屬選擇,絕不辜負長者與家屬的每一份信任??梢詾樽约旱墓ぷ鞲械阶院溃瑸槊刻爝M步并為長者的點滴進步感到驕傲。
每一位長者都是一座圖書館,他們在流淌的時光中收獲人生,在曾經的故事里沉淀出歲月的滄桑。愿歲月的故事能被留住,每一位長者過上健康而有尊嚴的生活讓長者有尊嚴地、健康地生活。
作者簡介:李月(1995—),女,河北邢臺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