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提議由來已久,近兩年將會是中日韓FTA簽訂的最為關鍵的時期。文章總結分析了中日韓FTA簽訂所面臨的挑戰,同時探討在全球價值鏈和第四次產業革命的背景下,在中國立場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日韓自貿區;全球價值鏈;貿易逆全球化
一、引言
隨著美國為了重新奪回在在全球價值鏈中的領導地位, 頻頻退出各種國際組織,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愈演愈烈,對世界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產生了強烈沖擊,同時也加速了全球價值鏈的重構進程。作為制造業較為發達,尤其是中間品出口較多的中、日、韓三個國家,已經深度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全球價值鏈的重組對三國經濟發展將會產生較為強烈的影響。在此背景下,中日韓三方開張自由貿易建設不僅有利于三國經濟貿易的發展,也有利于提高抵御如新冠肺炎此類外部沖擊的能力。
1999年到2019年,中日韓三國進出口總額迅速增長,增加了4.8倍(1999年約為1280億美元,2019年約為6230億美元),貿易總量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7%左右,經濟總量占世界25%,占東亞地區90%。以上數據表明,中日韓三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
二、文獻綜述
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政府鼓吹“保護貿易正當化”,以所謂的“公平貿易”掩蓋其單邊主義,劉均勝(2018)認為美國過激的貿易保護手段使得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發展一度停滯,亞太區域內各個國家將會面臨重組,這對區域性質的中日韓FTA或許是一個新發展契機。
李大偉(2015)提出中日韓在全球價值鏈中具有不同的優勢,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有利于三國優勢互補。具體來說,閆云鳳(2018)將三個國家的服務業進行比較研究,在全球價值鏈中,中國和日本服務業GVC地位較高,而韓國GVC參與度較大,全球價值鏈中服務業日漸重要,三國充分利用各自優勢進行合作,定有利于提高在價值鏈中的地位。對于制造業,任永磊(2017)對中日韓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進行了研究,中國在價值鏈中地位不斷上升,但是在高新技術制造業中地位仍低于日韓,日本近年來在價值鏈中地位呈現下降趨勢,韓國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比重最高,且保持一個相對平穩的地位。
在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對三國的經濟發展的作用的實證研究中,較多被使用的模型包括GTAP模型和引力模型。劉洋(2018)通過GTAP模型發現中韓自貿區有利于三個國家服務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但是對國內比較幼小的服務業可能會產生沖擊。張英,朱玉榮.(2014)和劉洪鐘,孫英楠(2015)運用引力模型,將是否構建FTA或者是否和某一經濟體均構建FTA作為虛擬變量引入模型之中,發現FTA對中日韓的貿易額的增長具有較強的正向關系。
對于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可能面臨的挑戰和難題,許多學者也從各種角度進行了探討。王俊生(2019),徐東昱認為為朝鮮問題,薩德問題均會對中韓貿易產生不利影響。金香丹,劉雅君認為中日韓自貿區遲遲不能建成的一個重要內在原因是三國都想將自己的偏好加入FTA規則中,希望占主導地位。
三、結論及建議
中日韓作為亞洲的領頭羊,在世界形勢不斷變化的當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時期,加快FTA談判,加深三國間在經濟、政治、公共安全等各個方面的合作,攜手走出疫情,共同抵御歐美貿易保護手段,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參與度,提速第四次產業革命進度,共同推動全球化進一步發展。
站在中國的角度,為中日韓的發展提供一下幾個建議:
(一)求同存異,以和為貴。中日韓在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民族問題是無法磨滅的。國家間良好的政治關系是一切交流合作的基礎,國家之間增加訪談交流頻率有利于帶動人民之間的合作交流,拉動國家間貿易額度。
(二)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重構進程,提升產業布局,提高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中日韓作為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國家,要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在高新技術制造業中占領中上游位置,提高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的出口。
(三)妥善處理朝鮮半島核危機,朝鮮半島無核化是中日韓三國的共同目標。作為鄰國,朝鮮半島始終是一塊不定時炸彈,不僅是其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美朝之間的摩擦更是令人擔心。加快改善朝鮮半島的關系,對中日韓的發展格局尤為重要。
作者簡介:趙萬甜(1996—),女,江蘇南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