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要“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戰略部署既是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施以來發揮效能予以的直接肯定,更是對新時代更好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提出的要求。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符合濱州實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濱州的突破攻堅,基層群眾自治工作面臨著諸多新情況,為解決問題,必須探索濱州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新舉措。
關鍵詞:基層群眾自治;意義;新挑戰;新舉措
一、深刻把握濱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社會主義民主廣泛性和真實性的最好展示
我國的憲法對人們的權力有一個明確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法律的規定在濱州的各項實際中得到了延伸、確認。在農村地區,國家為了保障農民的基本權利,設有村民委員會;在城市社區,設有居民委員會,這都是保障人民權利的直接呈現。有了這兩個機構,人民群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則,實行直接民主。“與群眾路線相關的民主制度即協商民主制度,它與選舉民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充分證明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真實性”。一件事怎樣干,按照什么步驟和程序,都有人民群眾來自己決定,這是廣泛性的最好體現。另外,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我們國家之中的,它成長的每個階段,發展的每個時期,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起,共同構筑起一套完整的體系,真正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這種體系的構建是完整、立體、全方位的,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是我市社會主義民主最真實的寫照。
(二)增強我市基層社會治理的時效性
我市基層社會情況復雜,例如在廣大農村,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如何獲取、村集體的收益如何分配、村公益設施如何興辦;又如在城市,社區的環境如何整治、公共衛生如何維護、困難家庭如何幫扶等,這都與人民群眾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社會治理要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僅在于利益的突出與維護,更在于社會治理主體必然要依靠人民群眾自身”。基層干部作為基層組織的重要成員,對基層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上級機關干部更為清楚。因此,在短時間內解決好基層社會出現的問題,運用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走基層群眾自治的方法,其效率往往會更高,效果往往也會更加明顯。否則,不管大事小事,無論重不重要,都交到政府手里,都由政府機關用諸多不必要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來辦理,一方面,這會大大增加政府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還有可能助長政府機關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挫傷基層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從而降低基層社會治理的時效性。
(三)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穩定的社會秩序應是政府提供的首要公共產品。這是因為,沒有穩定的社會秩序,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就無法得到保障”。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多因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存在利益和權利上的沖突,基層政府沒有正當行使手中的權力,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很多群眾往往選擇較為極端的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基層社會的穩定。我市現在正在大力推進城鄉改革,如“合村并居”工程、舊城改造、道路維修等,這些工作的開展,工程的推進,牽扯到各方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諸多矛盾,給維護基層社會的穩定帶來嚴重挑戰。如何在保證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提下,確保各項民生工程的推進,這是擺在基層政府面前的一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市不少地方通過健全基層述職、問責等長效機制,發揮群眾自治組織的協調作用,通過制定符合各村實際的村規民約、符合社區實際的居民自治章程等規范,使大量矛盾和問題在基層就得到了較好地解決,有力維護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充分認識濱州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新情況
(一)多種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帶來新挑戰
“當前國內各種思潮活躍,呈現出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復雜局面,各種社會思潮隨著時代洪流的前進起消長”。跨入新時代,我國基層社會的輿論氛圍發生了深刻變化,多種文化思潮相互交錯交織,不斷對基層社會的意識形態陣地產生著沖擊。文化多元的特性給基層社會帶來了諸多文化上的選擇。在新時代語境下,社會中存在的非理性民族主義思潮對基層群眾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這就導致了他們對錯誤思潮的辨別力相對較低。我們應當認識到這種結果的出現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這種必然結果之中也摻雜著一定的偶然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其中的必然因素,但卻可以控制偶然。當前,濱州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基層社會的穩定是其重要的保障。系統研究多種文化思潮的理論問題,全面認識文化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對策建議,是當代中國基層群眾自治工作過程中一個不容回避的迫切問題。
(二)網絡快速發展改變社會交往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中國的家庭社會交往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人們在交往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許多不穩定因素”。社會交往是人民群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成長和進步,因而普遍受到人們的重視。當今時代,互聯網在信息傳播、人們的生產生活、國家的經濟發展、文化的發展、社會治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在社會交往中的應用和普及,對人們的社會交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沖擊。網絡的迅猛發展,方便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對我市基層群眾自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情況,例如,騰訊QQ、新浪微博、微信等媒介已成為人們之間進行交往、獲取外界信息、表達自己內心思想的重要場所和平臺。從對立面看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篩選,但是網絡信息的迎合性心態和趣味正好契合群眾的求知心理,因此基層群眾是極易受不良社會思想侵害的群體。
(三)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新挑戰
隨著我市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的生育率在下降,同時壽命卻在延長,濱州市的老齡化問題就開始慢慢凸顯出來。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下降,不可能像年輕人和中年人那樣擁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投入到群眾自治的工作中去,他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和時間真正參與到基層群眾自治的工作中來,政府讓怎么做,他就按照步驟來,這就導致了做事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在大的方面來講,這也不利于人民群眾權利的保障。除此之外,濱州位于山東省北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外出務工無疑成為眾多濱州年輕人的不二選擇。一方面,這造成了基層社會“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缺乏;另一方面,這也使得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開展缺乏必要的后備力量,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開展往往陷入尷尬的無人可用的局面,例如社區開會無人參加、分配任務各自推辭、國家政策不聞不問等,這都是人口老齡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基礎群眾自治工作的新挑戰。
三、積極探索符合濱州實際的基層群眾自治的新舉措
(一)組織保證:堅持和健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
基層黨組織在領導基層群眾實現自治的過程中,要切實發揮好政治引領、服務群眾的功能。第一,基層黨組織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能第一時間了解群眾的訴求。借助這一特點,基層黨組織能把上級部門特別是黨中央的各項規定精神同人民群眾講清楚、理明白,讓人民群眾聽得懂并自覺踐行。第二,當前,濱州市的精準扶貧、農民福利、農業現代化推廣等工作正在大力推進,工作需要要求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增強服務的創新意識。基層黨組織應該主動承擔起保障基層社會發有效展、解決基層社會出現矛盾的的第一位的責任,真正通過在群眾生產生活中服務功能的發揮,不斷樹立起基層黨組織的威望和社會的公信力。第三,人才是基層黨組織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為此要實現基層社會能把人才引來,且能留住干出成績的良好局面,激發大學生村官等年輕有位的新生力量干事創業的活力;并充分吸收各類優秀人才中加入到基層黨組織的隊伍中來,保證基層黨組織的后備力量有干勁、有沖勁。
(二)制度保證: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向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方向發展
基層社會得以有效運行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群眾的自治,同樣群眾自治也是基層社會充滿活力源頭。實行群眾自治一方面可以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增強基層社會的凝聚力,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首要的是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的積極作用。把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納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軌道,確保基層群眾自治的各項工作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這是中央關于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重大部署。當下,濱州市很多城鄉社區制定了“社區公約”“村規民約”,組建了“社區居民議事會”“村民協商議事會”等自治組織,這些由群眾自發而形成的自治組織在協調鄰里關系、解決矛盾沖突、決議重大事項等社區治理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好的經驗、有益的成分值得廣泛借鑒。但是,這些自治組織能否真正在社區扎根并長效運行下去,關鍵還要看其能否實現制度化運作。因此,實現基層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對現階段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實踐保證: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暢通群眾意見表達渠道,首先要在心中有民,以自信、主動、真誠的態度,贏得群眾的信賴認可,聯通與群眾之間的心路,真情實意聽取群眾意見”。基于此,有效拓寬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渠道,本質上就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權利。因此,基于濱州市基層群眾自治發展的實際情況,應該對現有的民意輸入渠道進行規范引導。第一,抓緊抓實抓好民意工作,隊伍建設是基礎性的問題。只有隊伍建設搞好了,才能在根本上保證群眾客觀提意見和問題,才能保證群眾的意見更具參考價值。第二,保證民意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制度是最好的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機制,才能不斷加強信息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確保民意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第三,為保證人民群眾反映意見的暢通,應不斷拓寬民意反映的渠道。當前互聯網迅猛發展,因此,新形勢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充分開發互聯網民意反映的渠道,真正使互聯網在人民群眾意見反映的過程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通過以上分析與論述,可以發現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面臨著諸多新挑戰。面對世情與國情的新變化,我們應該對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有一個清晰的把握,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引領基層群眾自治工作的方向。因此,基于我市基層群眾自治工作面臨的問題,急需用一種新的視角、新的路徑和新的戰略來回應。
參考文獻:
[1] 張光輝,翟桂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勢和特點[J].科學社會主義,2019(06).
[2] 楊長亞.暢通和規范群眾意見表達渠道[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07).
[3] 何曉巖,陶君.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對多元社會思潮的引領力[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7).
[4] 張曉瑾.拓寬群眾利益訴求渠道 探尋社會治理新方式[J].人民論壇,2018(16).
[5] 李默海.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與規范基層政府權力[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05).
基金項目:濱州市黨校系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項研究課題“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濱州實踐研究”(編號:2020zxslx09)。
作者簡介:韓風杰(1992—),男,山東濱州人,中共濱州市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黨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