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貿易戰發生以來,對中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產生深遠影響,貿易戰爭一直存在。本文從發生現狀和原因探究入手,回顧整個發展歷史,結合當前的各種政策變化,推斷出中美貿易戰的特征—長期性和嚴峻性。
關鍵詞:中美貿易戰;原因探究;特點分析
一、美國對中國貿易政策的變化過程
特朗普上任之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關系發生了一些變化,呈現出“倒W”的趨勢,分為五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特朗普競選總統期間至2017年3月。在這個階段,特朗普發表大量對中美貿易逆差事件不滿的言論,指責中國操縱匯率,對中國對外出口的商品進行補貼。特朗普上任后,相繼簽署了《特別301報告》和《2017年度國別貿易壁壘評估報告》,這兩個報告都針對中國各行業的出口。 第二階段是 2017 年 4 月至 7月。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首次會晤。隨后中美展開貿易談判“100天計劃”。 第三階段是 2017 年 8 月至10 月。在這期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針對知識產權領域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審查,依據則是301條款.第四階段是 2017 年 11 月至年末。美國總統特朗普成功訪華,簽訂了2535億美元的創世界記錄的經貿大單,中美經貿關系似乎回歸正途。 第五階段是 2018 年以來,特朗普政府持續強化對華貿易政策,采取了提高關稅、“反傾銷”、“反補貼”等常規貿易保護手段,同時也援引本國貿易法對中國發起非常規性貿易救濟調查,如“301 調查”、“201 調查”、“232 調查”等
二、中美貿易戰主要現狀
(一)中國當下的經濟狀態
近兩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在逐步回落,回落的狀態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指經濟還未發展到更高層次階段之前的回落,原因主要是經濟危機、政局變動或政策不完善等,由經濟運行規律之外的因素造成,這種回落狀況往往可以通過改變以上因素使得經濟增長重新起來。
第二種經濟回落則是經濟運行規律內在因素決定的,就說中國目前的情況:投資,內需,外貿三個主要因素。投資方面,公共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等在各省的各等級新區也基本上投資完畢。外貿方面,最近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促進作用,踢除低端產業,發展高精尖產業,但是產業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勢必造成外貿領域的經濟換擋空隙的增速下降情況,低端的沒競爭力,高端的技術實力和價格又沒有優勢。所以在高端的外貿出口上,是需要科技本身的慢慢積累和研發,這個是需要時間的。內需方面,內需其實就是相對于國家而言的個人投資消費,經過過去內需消費的快速增長,現在的國內消費增長乏力。
(二)美國的經濟形勢
美國近些年來的情況是比較穩定的,因為其經濟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大體運行模式應該是投資國內外產業、出口技術科技外匯、然后國內民眾用這些方面的收入來消費。其高端行業科技出口占經濟比重較高,基建投資方面投資較少,基建適合以國家為主題進行發展建設和更新換代,因為其需要資本太大,回收周期太長,投資風險過高,不是民營企業的理想投資對象。所以美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是科技,科學技術的緩慢發展規律決定了其整體增長速度不會有太高的增長,反而因為其他國家科學技術的增長而削弱其經濟增長動力。風險方面,由于美國的金融行業比較發達,企業主體的聯系緊密復雜,而美元因為又是國際儲備貨幣,其控制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導致美國經濟整體的動蕩。
(三)目前貿易戰的基本形勢
美國的關稅增加方式是果斷,按自己的目標來進行,目的可能是讓中國大量進口美國產品,同時最好少出口到美國產品,中國高科技企業不要來搶市場份額。中國的關稅也是按美國的舉措來進行,增加、暫緩等等,有些被動,目的是用這些舉措來牽制美國加稅。從這次的加稅時間來看,其和美國加稅時間同一時間可以看出。但是從這次的官宣時間則可以看出,我國正在變化節奏,有點變被動為主動的意思。
三、中美貿易戰的深層原因
分析此次貿易戰的深層原因,應該從兩個方面來思考,第一個方面在于對美國國內施政,第二個方面在于對中國關系。
(一)對內施政的角度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主要目的是在下一階段美國大選中獲勝同時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
(1)為了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實施貿易保護政策
按照當前形勢,共和黨在國會兩院都占據著很大的優勢地位,共和黨過往幾年的主要票倉在中西部和南部,那些地方的主要產業包括制造業、能源產業、鋼鐵業、運輸業、農業等,主要代表著傳統行業的利益。特朗普喊出“美國制造業回流、貿易保護”的口號,將會很大程度的吸引到五大湖區非共和黨占據的選民,因此,這些口號和政策將成為向選民拉票的重要工具,并為連任總統助力蓄勢。
(2)在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與貿易保護政策進行相互配合
美國國會審議通過了稅改計劃,財政赤字將進一步擴大,在這個階段采取貿易保護政策,短期內貿易逆差會降下來,進口關稅收入會上升,國內相關產業的盈利將會變好,使得財政赤字收縮。
(二)對中國關系的角度
主要是對中國外交戰略發生轉變、抵制中國高科技技術產業的發展、使貿易逆差赤字降下來

(1)中國的日益強大已經成為美國國家戰略上的主要競爭對手
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中,占據主要領導地位,而中國隨著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這一系列舉措,幫助中國以高速的經濟增長帶動國家發展。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不可避免地沖擊美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話語權地位,面對沖擊,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發生明顯改變。
(2)縮小貿易逆差是美國政府當務之急的人物
中國對美貿易逆差問題一直存在,特朗普借此問題,展開對中國301調查,并由此做出一系列貿易限制舉措和反傾銷措施。但是中美貿易逆差是兩國經濟結構和國際分工決定的,不能把責任全推給中國,這是市場自發決定的結果,應該主要深究自身制度問題和經濟結構 問題,不然只能短暫解決燃眉之急。
四、中美貿易戰的特點分析----長期性和嚴峻性
我們判斷中美貿易摩擦會日趨嚴峻,主要基于以下理由:其一,無論是從經濟利益還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這次貿易摩擦和貿易沖突充分反映和體現出了美國的戰略調整具有遏制中國的一面,甚至在遏制中國的過程當中,除了戰略層面,經濟層面也體現出了美國不同利益集團的利益是趨于一致的。其二,美國對中國的利益訴求。從301調查報告來看,很顯然貿易不是主要問題,核心是技術、服務業和《中國制造2025》。301報告非常清楚、明顯地表明,美國要改變的是影響美國戰略發展的制度性層面的因素,這涉及中國政府無法妥協、讓步的底線。其三,我們在解決貿易沖突的過程當中實際上已經做出了很大努力,采取了很多措施,現在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習特莊園會”以及特朗普訪華,這兩次重大的中美高層接觸過程當中都對中美貿易關系進行了協調,但至少從目前的態勢來看,這兩次協調的結果是不能令雙方滿意的。
參考文獻:
[1] 雷達.中美貿易戰的長期性和嚴峻程度[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
[2] 郭可為.中美貿易戰:動機分析與情景推演[J].國際經濟合作,2018(05).
[3] 李春頂.中美貿易戰的進展、影響和應對措施[J].中國市場,2018(24).
[4] 趙柯.中美“貿易戰”原因、發展與應對[J].領導科學論壇,2018(10).
[5] 王宇,劉箴.中美貿易戰背后的博弈[J].北方經貿,2018(08).
[6] 余永定.對中美貿易戰的幾點看法[J].清華金融評論,2018(07).
作者簡介:魏廣通(1997—),男,安徽合肥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