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已然成為時代的重大戰略主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把鄉村振興擺在優先位置,充分認識鄉村振興任務的長期性、艱巨性,典型帶動,尊重并發揮基層首創精神,發起和總結典型經驗,發揮核心力量,協同發展。同時,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成為我國大部分省區的重要經濟支柱,其中紅色旅游的開發形式最為突出,提出以來就迅速成為國內旅游的新亮點和老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更多地區以旅游扶貧及鄉村振興的視角看待紅色旅游,具有獨特的發展意義。本文以紅旗村為例,針對紅旗村特色文旅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剖析。
關鍵詞:紅色資源;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旅游還處于初級開發狀態,屬于本土游客自發游,未形成規模化、常態化,帶動經濟發展有限,因此急需加快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與利用,依靠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吸引人氣,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振興。緊扣自身紅色文化優勢,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唱響紅色文化歌曲,建設紅色文化高地,拓展紅色文化產品,創造性地運用紅色旅游的發展形勢,形成具有示范意義的紅色文化產業鏈。我市許多鄉鎮紅色資源豐富,各地要充分發揮這些紅色資源優勢,著力建設一批以紅色元素為主體的特色小鎮。按區域科學編制紅色旅游發展規劃,從挖掘梳理、修繕保護、線路規劃、景點打造、宣傳推廣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聯合實施一批紅色旅游重點開發建設項目,形成紅色旅游拳頭品牌。
自區委明確區政協聯系海南鄉旅游產業發展工作以來,區政協就曾對海南鄉旅游產業發展,開展了調研工作。近期,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查研究工作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區按照全市籌備“第四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重點工作任務和重點建設項目推進工作方案”明確的階段目標,就我區推進“牡海景觀大道民俗風情文化旅游產業帶”的建設,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力圖通過對我區海南鄉紅旗村在推進特色文旅產業發展中,這個點存在不足的解剖,期望通過思考,對推進我區“牡海景觀大道民俗風情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帶來一定的益處。
一、海南鄉紅旗村的現狀
西安區海南鄉紅旗村,據我調研了解,過去,這個村在海南鄉11個村級組織中,無論是村集體經濟發展,還是村容村貌,都比較靠后,而且過去一直很少有人會注意到這個小山村。自2016年開展梨樹節后,這個村開始有了一定的人氣,尤其是2019年5月以來,區委、區政府通過推進振興鄉村戰略,依據紅旗村人文客體打造的紅色文化展館,依托梨樹園自然資源以及借北純京東數字農場的入駐,打造的生態觀光田園綜合體,紅旗村這過去無人問津的小山村,在牡丹江村級組織中有了一定的小名氣,而且一度在去年7.1前后人氣爆棚,日均接待參觀人員達到200余人次。如今走入紅旗村的觀光帶,破舊不基的村容村貌已得到極大程度的改觀。即使在日常,村里打造的觀光帶,也已經有了人流涌動。紅旗村的變化,得益于區委、區政府抓機遇、順勢而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決策的正確實施。
二、剖析問題與不足,帶來的思考
鄉村經濟發展“營養”嚴重不足,農民收入渠道單一,產業缺位,活力缺乏;鄉村+信息化、鄉村+智能化、網上購物等現代化新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鄉村生態宜居”,實現生態文明還處于探索中;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壯年,離開家鄉到城市謀生,造成農村人才流失、老齡化日趨嚴重;對紅色文化資源的載體革命遺址重視不足。2019年以來,西安區依托紅旗村山水人文資源,貫徹“旅游強省”戰略,在推進產業融合上,以打造紅旗村田園綜合體為重點,挖掘抗聯紅色文化教育品牌,提出的講好紅旗村的故事,打造集“廉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這個思路,是符合紅旗村資源稟賦的。但在運作建設中,依然存在著寓教于樂與消閑,以及規劃設想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與不足。
(1)休閑的基礎設施不配套,人流集聚效應吸引力不夠。由于區情實際,西安區在推進紅旗村資源開發利用中,資金投入不大,這也就制約了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紅旗村目前建設的人民空軍起飛地紀念紅色教育廣場及展館、抗聯小路和田園綜合體三個功能區,普遍沒有路標提示和介紹,且功能區間的道路,也只是臨時鋪設砂石路面,遇有雨季,就會因坡度達,無法保持平坦。好在為了改善道路狀況,區政府已經納入未來建設規劃。目前,紅旗村文旅觀光,可供游客頓足尋游的文化娛樂設施不多,僅有的一些設施,標準低,田園綜合體休閑和觀光農業配套水平偏低,因此,人流集聚效應還沒有提升起來。
(2)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鄉村民俗挖掘不夠。在我區管轄范圍內,分布著海浪河及濕地、老黑山日軍侵華碉堡遺址、南拉古村老黑山西北側防空洞、沙虎村金代古城墻及龍王廟、娘娘廟遺址等亟待開發的旅游資源。目前,紅旗村的各功能區,還沒有與之形成相互間的連帶效應,感受不到人流的自然流動效應。究其原因,是作為城郊村的休閑功能沒有體現出來,尤其是體現徒步健身觀賞的功能不濃。城市郊游休閑觀光,就要有讓人暢游的小路,沿路有使人留戀的味道和景色。目前紅旗村的田園綜合體這個功能區,上山路與下山路是同一條路,而田園綜合體這個功能區周邊,分布著老黑山、南拉古和啦南村防空洞等自然資源,目前并沒有完全開發起來,也沒有與紅旗村文旅開發相互呼應并形成聯動效應。
(3)運行資金短缺,人才匱乏。開發鄉村旅游,普追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紅旗村也一樣,資金短缺依然是制約紅旗村文化及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考慮運營成本,以及初期規模與質量提升不夠到位影響,紅旗村抗聯展館的導講員,由于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從業人員面對參觀光游客還不是很適應,講解的切入點感染力不強。據到過紅旗村的游客反應,紅旗村的軟件服務,解說的專業化,以及引導服務都與穆校下城子抗聯密營地有差距。以紅旗村田綜合體的開發利用為例,據紅旗村支部書記丁德強介紹,由于沒有人懂怎樣作最小的改動,得到最好的效果,致使在鋪設抗聯餐廳門前的綠色草坪中,反復返工,最終也沒有預留出人行道路。
(4)自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土文化不濃。從紅旗村展館和田園綜合體的定位以及人民空軍起飛地紀念廣場的名稱、以及百米“黨建+文化”長,是依托抗聯傘兵英雄殉難遺址為歷史積淀,規劃建設的。但建成后的視聽感覺與初始設想的主題思維有些背離。來此參觀的游客反應,村里特有的歷史積淀,抗聯傘兵英雄殉難遺址這個紅色文化主題素村挖報的不深不透,展館特色給人的感覺是“大而不全”而最該展示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傘兵”歷史,這個極具紅旗村本土特色文化顯現的不夠充分。
紅色文化不僅在革命戰爭時期發揮了重大作用,而且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時期,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仍然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牡丹江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紅色文化也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牡丹江人。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如何賦予這些紅色文化以新的時代精神,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 黃利鳴.參政黨理論研究論文集(第八輯)[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2] 蔣學基.參政黨與中國現代文明發展 [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基金項目:2019-2020年度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系統科研項目(編號HSY201940)成果。
作者簡介:周欣(1979—),女,法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黨史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