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
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不但需要重視業務的開展還需要重視財務,將業務和財務融合在一起不但符合財務人員轉型的需要,還是企業提高財務管理水準的重要措施。在傳統財務模式下,企業無論是高層人員還是普通的財務人員、業務人員業財融合的理念都比較欠缺,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也不夠有效,這也導致了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共享比較的困難,同時會給企業更好的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受到財務共享的影響,業財融合的進行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這對于企業戰略目標實現意義重大。這便要求我們必須重視業財融合,將企業財務和業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
在企業綜合發展資源比較有限的條件下,財務人員若是能夠很好地了解企業運營情況,根據財務數據和獲得的相關資料來幫助企業進行決策的制定,從而更好地分配相關的資源。在合理的管控業務基礎上,給業務部門提供針對性比較強的服務,從而推動相關部門改革更好地進行。
企業做好綜合管理為的是價值最大化的實現,業財融合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業務和價值之間的關系,做好業務環境的拆解,從而更好地引導企業控制業務,從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1]。若是企業的業務工作和財會工作之間的聯系不夠密切,那么很難及時地了解市場變化和企業經營的風險,無法將企業業務情況更好地反映出來,也沒有辦法幫助企業進行業務實施方案的調整。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做好業財融合的管控工作,更好地分析價值,對風險進行預測,幫助企業更好地把控業務開展的情況,及時地進行業務實施方案的調整,幫助企業提高其經濟效益。
企業財務工作需要在做好核算的情況,業財融合的進行能夠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能夠做好市場的預測、分析利潤,并對風險進行評估,若是企業的業務和財務工作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那么部門之間的聯動也很難有效,甚至還會給財務共享模式下業務實施部門的聯動成果造成極大的影響,比如影響營銷部門和采購部門,導致企業的管理比較的分散[2]。這種情況下,企業應該重視業財融合,增強業財融合的實際力度,根據企業業務方面的需要來給企業提供財會服務,避免出現企業財會工作流于形式并且不符合業務發展需要的情況,在財務共享的情況下,做好部門之間的聯動,給業務更好地完成奠定基礎。
隨著社會科技發展,數據資源也在不斷地增加,對數據的內涵進行挖掘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事物發展,能夠提高企業的預判能力,讓企業的預判更加地科學。就高速公路服務區而言,通過大數據來對節假日的商品銷量峰值進行預測,并在這個基礎上做好人員的管理和調整,合理的配置商品,避免出現爆倉、商品供應不足的情況,保證服務區商品貿易的正常進行。利用業財融合能夠對財務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業務發展的規律,提高財務數據共享的有效性和質量。
對于企業而言,業財融合本質上是將業務和財務結合在一起,業財融合可以幫助企業從整體出發分析業務的開展情況是不是符合發展的目標。業財融合的進行也可以幫助企業財務人員轉型更好地進行,從以往的會計核算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就當前而言,企業業財融合存在下面幾項問題。
首先,在業財融合的時候,有些財務人員對自身服務者的身份認知不夠明確,甚至認為自己是監督業務執行的人,業務人員則認為自己是被監督的人,在業務開展以后,雖然較為主動地接受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監督,但是很容易產生業務被財務兼并的感覺,心理上的排斥感造成在實際工作中對業財融合的整體性不重視,這也給業財融合的正常開展造成了一定阻礙[3]。其次,企業財務和業務部門工作的時候,其目標并不一致,業務部門主要目標是提高自己的業績,財務部門目標是對企業成本進行合理的控制,合理的控制風險,而業績的增長也會導致費用增加和壞賬損失的增加,這也很容易導致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配合較為消極。
企業想要做好業財融合便必須重視財務和業務工作的結合,二者融合的實際效果,受到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溝通的影響較大。就當前而言,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機制建設存在較大的問題,兩個部門的目標規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也會影響業財融合更好地進行。
現代企業想要更好地發展便必須重視業財融合,而想要做好業財融合,便必須將激勵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機制的作用發揮出來,但是現在很多企業雖然進行了績效激勵機制的建設,但是設置的相關指標比較的復雜和繁瑣,針對性和有效性非常欠缺,這也導致了很多員工都比較重視考核指標的研究,很難將員工工作積極性激發出來,甚至很多時候,激勵機制的作用并沒有真正地發揮出來,企業也沒有對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統一地進行業績的考量,往往將兩個部門分離開來,將各自目標情況作為依據來進行考核,在業財融合中,激勵機制的作用很難真正地發揮出來[4]。
企業運營的時候,企業財務部門并沒有全面地參與到業務工作開展中去,僅僅通過記賬的方式來對業務進行監督,業務部門也僅僅反饋自己生產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沒有真正的實現,這種情況下,企業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各擁有屬于自己的數據,財務部門沒有很好地參與到業務部門前期合同制定中去,沒有真正的做好數據的共享,僅僅能夠通過事后審核找到存在的問題,無論是風險控制還是規避都不夠有效。
財務共享模式下,能夠集中管理相關的數據,給業財融合更好地奠定基礎。
業財融合的進行能夠切實提高財務管理的效果,企業必須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性[5]。首先,企業管理人員必須真正地認識到業財融合的價值和作用,將企業整體戰略放在中心的位置,真正的認識到財務工作開展的重要性,重視財務工作和業務工作的聯系和溝通,對二者工作方向進行明確,引導二者更好地融合。其次,對業務和財務的協作關系進行明確,統一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工作目標,從企業整體出發,將財務和業務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將財務的服務作用發揮出來,業務工作開展的時候,也應該主動積極地配合財務,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真正做好業財融合。
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的目的便是對企業的業務和財務進行集中的處理,在進行業財融合的時候,企業也應該重視先進技術的引入,切實提高財務共享中心處理信息的效率,提高數據傳遞的有效性。并且也應該從企業整體發展需要進行財務和業務系統優化方案的制定,對業務和財務目標實現進行優化,提高資源配置的有效性。此外,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想要更好地實現業財融合必須關注信息共享中心和業務端信息傳遞,提高信息傳輸的效率,更好地進行財務數據的轉化,給業財融合更好地進行奠定基礎。
財務共享模式下,想要做好業財融合,企業財務部門必須重視思維模式的創新,將不同管理工具合理地利用進來,提高信息挖掘的效率,轉變自己的工作模式[6]。并且,企業應該從自身的需要出發來優化業財融合流程。首先,需要對財務核算標準進行細化,對財務核算的流程進行優化,切實提高財務核算的效率。其次,需要根據業務需要來進行財務共享程序的簡化,通過平臺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工作,將系統的作用發揮出來。
企業首先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出發來進行監督管理章程的制定,在探索的時候對細節和條目進行改善,給業財融合更好地進行提供制度上的保證。其次,需要重視先進系統和軟件的融入,給業財融合更好地進行提供技術上的支撐。最后,還應該重視人才的引進,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切實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素養和水平,進行考核機制的優化,從而給企業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將財務共享的優勢發揮出來,便必須重視業財融合,進行財務共享機制的建立,從企業的發展需要制定科學的制度做好業財融合,重視人才的培養,進行經驗的總結,在提高財務共享質量的同時做好業財融合,給企業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