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珎 佛山市南海區信息技術學校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在培養模式、考核模式、評價體系上都沒有明確的、統一的、有針對性的標準,嚴重制約了職業教育的有效發展。為解決此問題,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綱領性文件《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在方案中首次提出要在全國逐步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標志著我國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模式上步入探索新階段。隨后,決定在職業學校逐步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這一前瞻性的舉措是我國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制度上的大膽嘗試和重大突破,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和意義。
目前,浙江省、廣東省、湖南省、江蘇省等的中等職業學校已將試點工作落實到位,并穩步推進。各個學校根據自身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評價標準、培養方向與行業企業需求對接,評價過程、教學過程與企業行業生產過程對接,逐步形成培養內容、評價標準、課程改革與企業深度融合的機制。
另一方面,在職教20條中,國家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即職業院校在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中發揮的主導作用。方案指出:職業院校更要利用好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在人才培養、學歷證書試點中的引領作用。中職學校也應該順應大趨勢,抓住大變革的機遇,積極參與進行“1+X”證書制度試點書證融通建設探索。通過有效整合校企資源,在“育訓結合、書證結合”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具備行業企業認可高含金量的技能證書,切實解決學校主體職業教育模式下企業對復合型物流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與畢業生知識技能與行業需求和崗位能力不匹配現實矛盾,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對服務廣東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度。其實在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書證試點的工作中,專業和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考試認證、校企融通等方面,都大有可為。
“1+X”證書制度實行教考分離,引入第三方機構,全面參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制定、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實施、考試評估,有利于對人才的客觀評價,也利于促進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把“1+X”證書制度與現有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式改革相結合,參照物流行業的職業標準,有利于提高中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物流職業水平,提高培養質量。通過引入行、企業職業標準,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評價內容和評價機制,從而多維度、更全面地評價技能人才,提升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
在職業學校,學生可通過免修部分課程、依法依規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或免試部分內容等方式,推動“1+X”證書制度的實施。這一激勵政策目的最大限度是激發學生考取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的動力。物流專業,實操性強,應用性廣,校企合作情景廣闊的特點更加需要采用書證融通的措施,進一步活化學生的內生動力,激發物流專業的學生自己的需要考取證書的動力。這有利于學生利用校內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充足的課余時間,掌握相關物流專業知識,提升物流專業技術水平,獲取相關部門頒發的物流專業權威資格證書,真正實現對行業、企業的全面對接。
“1+X”證書制度試點書證融通的實施,更強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的綜合評價。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變革時代,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要適應發展趨勢,不斷自我學習、獲取技能證書,增強技能水平,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通過實施物流管理專業“1+X”證書制度書證融通,強化物流專業實踐能力和物流職業技能。這一舉措符合物流行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升就業層次,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監控教學質量,制定切實可行的多項教學控制方法和體系,從教學的內容、方法、周期和過程等方面實施嚴格的教學質量管控,并對結果進行客觀評價。未來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需要引入三方評價模式,也即由學校、教師、學生共同評價,由學校督導處制定量化標準,分別由督導、教務代表校方進行過程評價,由教師互聽互評,由學生打分進行學習過程評價,形成相互制約、共同評價的質量監控體系。同時,建立雙證制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信息反饋體系。通過有效的物流管理“1+X”證書質量信息反饋體系,可以及時跟蹤調查學生就業后的工作表現,收集企業反饋信息并進行分析,便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的質量監控體系應當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尤其在教學實踐環節,只有通過全面的考核與評價,才能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為了更好地設計教學情境及任務,我們必須根據物流企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流程,開發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創建更新案例資源庫,引入“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課程體系。
為了保證物流教學各個環節與企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有效對接,從而更好地滿足物流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上要做到物流課程及教材與物流崗位與技能相銜接,根據崗位需求細分專業能力和專業崗位。同時,結合物流行業人才需求和崗位要求,根據專業教學計劃要求,科學、合理提煉物流崗位核心技能,深化實習內容改革。注意加大學校專業調研和課程調研的力度,教師多到企業中實踐、跟崗,學會向“師傅”轉變,善于在典型工作任務中提煉教學內容,結合工作崗位需求,研究課程設置的內容,以崗位定課程。
具體來說,在物流專業建設上,必須遵循學歷教育的基本要求設置課程,根據學校自身的發展定位以及專業發展的需要,將職業目標、培養方式、考查標準、評價標準等融入專業核心課程。“1+X”證書制度的實施,重新構建新的課標和課程體系,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針對性。與此同時,物流專業課程建設要動態更新完善,不斷了解最新行業發展趨勢,把握行業發展方向,根據物流行業和企業的需求不斷調整專業核心課程及教學內容,以適應新的崗位要求和變化。
把書證融通與“三教”改革同步進行。首先,組織全員教師深入學習”1+X”證書相關政策文件,區分傳統“雙證書”,理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X”證書的內涵與實施意義。其次,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師資培訓,學習“X”證書教學設計理念、培訓方法,培訓工具,做到認識統一,行動統一。第三,按照模塊化教學明確分工,根據物流行、企業的崗位需求編寫和重構課程體系和內容。
雙師型教師是中職學校物流專業“1+X”證書制度的重要推動者和實施者。各學校應根據自身的教學安排,制定完善的專業教師培養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穩步推進,打造一支“雙向兼職、雙崗一體、互兼互聘”創新雙師型教師團隊。首先,專業教師定期下企業參加實踐,通過親臨一線的生產實踐,用真實的企業案例進行教學,讓枯燥的理論課堂教學變得有血有肉更加豐滿。同時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互派機制,定期雙向互派。圍繞物流管理專業“雙證制人才培養”,安排專業教師通過異地訪學訪問,參與異地校企交流與合作項目,學習企業專家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用于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其次,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師資培訓項目,鼓勵專業教師通過參加各類專業技能認證和教學能力比賽,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綜合能力與素養,更好地為產教融合的“1+X”雙證制人才培養輸送優秀師資。
隨著中職學校物流專業“1+X”證書制度的探索正在不斷提速,可以肯定,物流專業的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培訓體系和內容、課程開發、師資培養、書證融通等是在試點中繞不開的重要環節,必須把上述所有的環節和重要節點有機整合,才能真正實現物流專業人才的有效培養。我們深知,在試點的過程中,也許前途荊棘密布,但是作為中職物流人,我們必將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