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勞動就業管理處
在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沖擊的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加,中美之間貿易問題日益加劇,大學生就業形勢和以往相比較來看更加嚴峻。基于重大疫情中,社會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問題是畢業生就業創業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在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推動社會經濟水平提升會議中明確提出,必須緊抓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合理規劃畢業和招聘等,使其能夠順利畢業,達到就業目的。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想保障民生,關鍵在于就業。在最近幾年中,我國高等教學模式有了一系列轉變,從以往精英化逐漸朝著大眾化方面改變,伴隨著時間的延伸,每一年都存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規模增加的現象。通過整合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今年高校畢業生又突破了新的局面,幾乎達到了九百萬人,和去年相比較來看,遠遠超出了五十萬左右,增長速度極快,是近些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一年。
受社會需求疲軟以及畢業生就業質量不高和穩定性降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畢業生每年人數呈現出了增高趨勢,然而就業率卻處于降低狀態。
在今年,因為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導致我國消費速度逐漸變換,經濟下行壓力與日俱增,此種現象加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提升了學生就業創業的難度。結合相關統計表明,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不景氣,完全處于我國就業市場平均線之下。
對于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來講,因為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因此沒有制定畢業就業的規劃,想著明年經濟水平提升以后再進行就業創業,比如考取公務員或者是出國留學等,此種類型的學生不愿意先進行就業再擇業,或者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的,只是想著抱有自身應屆生的身份,而且學生家長也想著等疫情徹底過去之后再讓其就業。
伴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發生,企業還面臨著用工荒的現象,從一方面進行分析,大學生無法找尋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企業找不到可以勝任該項崗位的人員。產生此種情況的原因表現為多方面。第一,大學生在校內學習的知識點非常傳統,真正到工作的時候派不上用場,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工作要求。第二,畢業生沒有正確對自身進行定位,能力低下。第三,受周圍環境的約束,畢業生對最終選擇的崗位滿意度不高,存在著畢業生就業質量較低、穩定性不高等現象。
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各種各樣的新興產業出現,科學技術得到了一定的創新和改進,在這一背景下,社會對于大學生的需求逐漸增加,然而大學生方面存在著供給結構滯后現象。結合我國去年頒布的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文件來看,所謂大學生就業難現象,其實是人才供給結構性矛盾極大,在就業市場中,普遍存在著文科畢業生找工作難而理工畢業生供不應求的現。通過了解近些年就業市場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高校理工科專業和我國在經濟發展規劃期間對于人才的需求相一致,甚至在以往傳統文科類型用人崗位上進行招聘期間,也存在著過于關注工科學生的現象,這些現象均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求職市場對于理工科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過需要明確注意的一方面是,以上現象并不是說明求職市場內沒有文科生的一席之位,比如在公務員招聘期間,有的崗位公布要求專門對理工科學生報告進行了限制,在這一方面中,文科畢業生占據著極高的優勢。
每年的時候高校都會對學生進行擴招,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極快,我國學歷程度有了明顯提升,這一現象將諸多高校畢業生引進了社會中,與此同時,也加劇了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在就業市場自身競爭非常激烈的現狀下,我國經濟結構有所改變,企業生產結構被逐漸優化,這就促使企業對人才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從低層次演變成了高層次。而且在今年,因為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嚴重影響,企業經營期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甚至因為疫情原因,企業還存在著招聘違約情況。所以,今年的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是特別嚴峻的。
現階段,就業市場具備需求多樣性的特征,畢業生求職取向和相關要求相符合,各項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城市、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等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首要選擇,此種選擇極為關鍵。而對于中西部經濟非常落后的區域,高校畢業生通常不會考慮,基層單位以及中小型企業對于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極高的需求,需求層次也是非常高的。在目前的就業市場運營期間,和供大于求的沿海區域市場、國企政府機關以及大型企業相比較看出,中西部經濟較為滯后的區域是滿足市場需求量的重點。
當前階段,需要對大學畢業生進行正確性引導,使其全面了解到目前新型的就業情況,認識自身特征和能力高低,以免發生眼高手低的不良現象。和熱門區域、熱門企業以及搶手崗位相比較來看,可以適當的將關注點放在中西部經濟水平較低的區域或者是基層以及中小型單位、企業中,從根本上拓展以及延伸就業渠道。從實質情況來看,條件較為惡劣的中西部區域以及基層單位未來發展形勢更高,前景開闊,面臨的發展機遇多。對于大學畢業生在中西部區域以及基層單位就業現象,我國政府部門也頒布了一系列補償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劃,目的是促使大學畢業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基層就業環節中,從而確保自身價值被全面發揮出來。
在高校開展期間,可以成立相關的就業創業課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對畢業生就業提供良好的指導依據。不過因為我國職業教育出現時間不長,和國外實踐類型的教育相比較看出,產生的差別非常大,我國教學的重點為理論知識點的掌握,顯然,一味地掌握理論知識點而無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是不可取的,這就需要摒棄以往單一型的教學方式,大力創新學生思維理念,增強專業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掌握各項實踐技巧,做好學生上崗之前的培訓工作,制定以滿足社會需求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而真正意義的培養出可以滿足社會要求的綜合性人才。
第一,結合大學生創業發展情況以及社會提出的相關要求對院系專業進行合理設置,拓展師生比例,盡可能縮小和社會不相符的專業。舉例說明,科學技術得到了一定的創新和改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化技術逐漸出現,大多數高校也開展了有關于新型技術的專業,目的是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第二,對就業創業指導專業人員進行重點培訓,落實就業服務體系,使大學生得到良好的就業創業服務,同時還需要為其提供專業性就業指導。
第三,在高校中,還應當成立有關的創業中心,除了增強學生良好的創業理念之外,還需要進行專業性指導,采取舉辦各項創業活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進去,從活動中積累經驗,以創業推動就業,實現發展目標。
第四,培養高校創業團隊。高校中存在著創業師資隊伍缺失現象,而且指導水平較低。基于此,需要優化和改善教師教學理念以及方式,成立專業性的師資團隊,結合理論方面的知識點指導學生進行創業。
對于高校來講,除了合理制定有關的職業生涯教育之外,還必須依照學生專業特征選取與之相符的企業,和該項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共同培養學生。規范且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產生的作用極高,既可以加深高校對市場需求、現狀以及變化程度的掌握程度,快速制定培養目標,增強學生職業技能,和市場要求相一致,同時還有利于加深大學生和企業需求的匹配程度,企業結合基本要求制定完善的培訓體系,為畢業生提供一定的實習機會,以此幫助學生增強自身實踐水平,全面掌握各項要點,等到畢業以后能夠更好的勝任所處工作崗位。
政府部門應當將宏觀調控作用體現出來,積極指導大學生參與到就業中,落實完善對政策推動就業。我國在去年頒布了新時期推動就業的完善措施,該項措施內包含了創業指導、開展創業資助工程和拓展大學生創業獎勵標準等。大學生是我國發展的中堅力量,本身有著創業夢想,但是因為缺少充足的創業資金,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經驗較弱,所以創業受阻。對此,政府部門需要構建良好的創業環境,落實更多有助于創業的完善政策。
在今年,面對于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壓力,我國經濟被全面沖擊,大學生面臨著就業難等現實問題,在這現狀下,大學畢業群體要想順利進行就業和創新,和社會各項領域幫助有著密切聯系,只有加深政府、學校和三方共同合作,以此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良好的機遇。除了加大扶持力度之外,還要求畢業生提升自身專業技能、能力,掌握豐富的知識點,這幾方面決定了大學畢業生未來就業形勢,只有有著較強的實力,才可以在就業創業道路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雖然新經濟下行背景下經濟增長速度變化,不過也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通過調整經濟結構解決了就業結構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的各項矛盾,新型產業結構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增加,就業難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