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梅
(貴州省遵義航天高級中學,貴州遵義 563000)
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項共同要求。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發掘。比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將高中化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出現的情況和學生的表現進行結合,從中找到核心素養教學的切入點,從而讓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內心,引起學生的共鳴。
互動教學是當前教育領域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它強調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來實現對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其實,互動教學本身就體現了教師對學生認知能力、學習習慣的尊重[1]。它不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那樣以教師的地位為主導,不再特意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而是要求教師和學生處于相對平等的地位:我來教,你來學;你來反饋,我來指導;雙方的交流是多層面、多角度的。可以說,地位平等是實現雙方互動交流有效進行的保障。因此,教師在互動交流中要注意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讓學生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下的行為和角色轉變。
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年齡正在邁向成年,個性逐漸養成,有了自己的主見和訴求,正期待能獲得平等的對話。教師在互動教學中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就是在培養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平等對話。這是一種很好的核心素養教育,能讓學生了解尊重的意義、價值,進而反射到對教師的尊重,對學業的尊重,對未來服務社會、貢獻國家的尊重上面。
高中化學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要以高中課本知識為載體來進行。對化學知識的教學離不開課本,核心素養教學也同樣離不開課本。因此,教師要通過課本尋求知識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機結合,不能讓兩者脫節[2]。
例如,人教版高一化學課本中有一章是關于“化學能與電能”的知識,這里面提到我國目前的火力發電是通過對各種材料的燃燒來產生化學能,最終實現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并且給出火力發電站的工作原理圖,方便大家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過程。根據這節課內容,教師可以設置一場討論,討論話題是“火力發電對國家發展的貢獻”“火力發電中化學知識發揮的作用”“如何用化學知識推動火力發電產能效益的提升,并平衡火力發電與環境污染的關系”……教師通過討論課,一方面激發學生的交流意愿,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化學原理在火力發電以及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感受、意識到化學知識的研究運用是助推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學生形成崇高的化學使命感和積極性,讓學生自發投入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技術瓶頸的攻關中去,以便在未來能更好地為國家建設事業做貢獻,助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這種討論活動既是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方式,又能巧妙地將課堂知識、課本內容和愛國情懷、學科鉆研精神等核心素養進行有效關聯,其教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遇到難點是必然的。很多化學知識、原理、反應或者化學品的特性等都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也不是幾張圖片或者結構圖就能夠體現的。那么,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點的時候,教師應該如何處理呢?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看待學科難題、勇敢面對困難、堅忍不拔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和上進意識。
例如,涉及有機化合物中烴類物質的結構、性質以及烴分子官能團的特性等研究時,學生可能會出現概念混淆、特性混淆和不好理解等問題,可能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對化學感到厭煩。教師要通過良好的互動了解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到底哪里遇到了困難,幫助學生分析出現錯誤、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學習要講究方法,以理性分析判斷應對問題,而不能輕易地被一些挫折給嚇倒。同樣,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案例給學生灌輸這種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研究精神[3]。
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的科學家在十分簡陋的實驗環境和科研條件下,全力以赴克服困難,最終成功研制出“兩彈一星”。又或者是,居里夫人為了研究放射性物質而導致身患白血病的科研獻身精神等。教師要通過這些可親可敬的事跡感染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很正常,千百次的實驗換不來想要的結果也不是丟人、尷尬的事情,要讓學生對科學的發展、學習的進步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是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實踐,更是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課后總結是高中化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強化認識、加深理解、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課后總結以及作業、試題點評等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做好師生互動,實現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例如,在對一些考試題進行講解時,教師發現學生的思路很有新意,但考慮卻不夠周到,那么,在點評中教師一定要側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肯定,讓學生獲得認可;還可以請學生講講自己產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和原因,為什么會有新的想法。至于學生考慮不周的地方,教師則可與學生探討,幫他們找出到底哪里沒有考慮全面,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并利用這個機會開展研究,激發學生的自我篩查與反思總結能力。
再如,教學高一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大家的發言將這一章節的重點內容羅列出來。有的學生總結了鈉的物理性質,并給出鈉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的學生則給出金屬鈉與水的反應方程式。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回答和列舉,幫助大家復習課堂知識,或者提出一些問題引發討論:鐵不能和冷水、熱水產生反應,那么可以和水蒸氣反應嗎?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和摩爾體積之間又是什么關系?應該怎么總結這些知識點的規律呢?
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后總結與點評過程,通過師生的良好互動,啟發學生思考和總結,使學生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高中各學科教學中,化學課比較考驗學生的研究精神、學習毅力,因為化學本身的知識點、原理概念相當抽象,而學生的基礎、閱歷、經驗比較淺薄,在化學學習時容易遇到較大的挑戰。其實,這種情況也為核心素養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要以互動教學為有利契機,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狀況,潛移默化地灌輸核心素養教育,從而帶動學生整體學科、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