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鵬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青年巷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道德與法治教學已經成為小學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關系到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能帶領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現象,強化他們的道德品質。近年來,教師關注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學生思想信念的引領者,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融入實踐活動教學中,明確展示出社會給予學生的根本任務,讓學生自主履行應盡的義務,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內涵。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多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地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過于看重“黑板式”教學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文化知識,沒有享受到主動學習知識的權利,也未能體會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樂趣,這逐漸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影響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能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一般采用較為被動的教學方式,將教材上的內容陳列在黑板上,不關注學生是否接受了文化知識,也沒有關注到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只是單純地講解完文化知識內容[1]。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足,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關注文化知識的傳授,卻沒有注意到學生應如何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未能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也沒有創設出有趣的課堂教學形式,這很可能形成無趣的課堂教學氛圍,降低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
應試教學一直都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其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接受與掌握能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只要學生成績提高了,便是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卻不知道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想取得良好的成績,卻沒有真正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真正教學意義,亦沒有把道德與法治文化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只是營造出一種學習假象,沒有真正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內涵。同時,小學教師還認為道德與法治就是一門副科,并不屬于三大主科,在學習上可有可無,并沒有真正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這只是一個教學的內容,卻不是教學的必要內容,進而影響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2]。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應試教育的思想,建立素質教育的理念,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真正重視學科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思維能力。學生應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能夠自主學習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形成開闊的學習視野。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當前教師最常使用的教學工具。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合理加工和整合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差異性,將這些相似的知識點安排在一張PPT 上進行整合,再展示出知識點之間的對比,幫助學生認識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3]。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認識道德與法治知識的主要途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將一些生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創設出生活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講授教材上的內容,增強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深入理解。
情境化教學是最能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方式,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學最常應用的教學形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創設出真實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構建出真實的道德事件發生場景,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活動,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的內心世界,了解道德與法治的本質內涵。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能感知到道德與法治的文化內涵,同時牢牢記住了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材內容,思考這一角色體現出的道德素養,將角色的行為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例如,在講授“安全”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創設道路上的情境,有的學生扮演警察,有的學生扮演行人,有的學生扮演司機,他們都能從情境中了解到交通規則,知道如何遵守交通規則,明確交通事故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對交通規則有深刻的印象[4]。
分層教學更能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每一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符合他們對文化知識的認知水平。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采用分層教學手段,按照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進行分層教學,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綜合能力,了解他們對道德與法治文化知識的接受水平。其次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分出優、中、差三個等級。最后,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掌握道德與法治教材上的內容,能夠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對于學習較為中等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將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文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用自身的實際行動感染他人;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對道德與法治教材講述的危害做到預防,盡量避免這些危險,維護自身與他人的安全,從而真正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開展生活化、問題化、分層化教學手段,積極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將道德與法治知識真正傳授給學生,以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強化他們的道德素養,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優良品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