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基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河鎮大莊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語文關系到學生以后的成長和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教學質量是評價教育水平的重要內容,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教學質量需要提升。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評價教學效果的標準仍然以成績為主。由于學生年齡小、身心發育不成熟,對語文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如果一味強調學習成績,只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語文教師需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當前,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對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最終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獲得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好奇心強,喜動不喜靜,自控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特點,不斷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實際生活找到可以開展情境教學的材料,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另外,教師還要創新情境教學方式,學會發現身邊的有效素材,巧妙地開展生活化教學、問題教學等,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在有趣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語文教師還要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有效結合了畫面、視頻和聲音,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1]。例如,在學習課文《盧溝橋的獅子》時,語文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盧溝橋獅子的視頻,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親身感受盧溝橋獅子具有的藝術價值,由衷地產生民族自豪感,以及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游戲設計,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氣氛。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對課文進行改編,自己設計角色的對話,然后在課堂上表演出來。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是我國教育的基礎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都能背誦不同的故事和古詩詞,但不能將其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培養學生必要的語文素養外,還要將教學內容同日常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通過云彩能夠看出天氣等,這些生動活潑的例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積累生活中有用的知識。針對低年級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片或科普片,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由此可見,運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都是教師占主導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講,較少為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這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機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只依賴教材來開展教學,要學會創新,鼓勵學生勇于發言,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和見解。教師只有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某個問題,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充分想象,而不能制訂標準答案,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教師要懂得巧妙引導,使學生能夠真正結合生活進行學習,懂得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3]。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學會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激發學生的語文思維。此外,教師還要認真設計問題的形式和內容。
1.課堂問題要有深度和廣度
學生的想象力是其拓展自身思維的最佳形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具有深度和廣度的問題,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不斷進行探索。例如,在學習課文《跳水》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當船長逼迫兒子跳入水中,會出現哪些結果?如果自己在事件發生的現場會怎么做?學生深入思考,同時深入文章中去體會主人公的想法和行為,使閱讀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充滿真情實感,從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2.課堂問題要有啟發性,鼓勵學生質疑
教學的目標是教師通過已有的知識開展教學,解答學生自身的疑問。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學生只有懂得質疑,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沒有讀過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分別講了什么故事,他們的作者分別是誰,屬于哪個朝代,你們喜歡哪本書等,這些問題都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欲望。在《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兩個鐵球真的能同時落地嗎?會不會搞錯了呢?學生質疑后,就會主動去做實驗,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當前,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準備了很多課外書供學生閱讀,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還能避免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很多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想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閱讀課外書,同時可以幫助他們獲取課本之外的更多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主動講述自己讀到的故事,并舉辦講故事比賽。這種有趣的教學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教師不能把課外讀物也當作考試的內容,這樣就失去了閱讀課外書的意義。教師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科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思考,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