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娟
(江西省武寧縣第一中學 江西 武寧 332300)
數學學科本身與其他學科存在巨大不同,其更強調學習嚴謹性與邏輯性,因此,在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應強化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為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魅力所在。在現代化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滲透之中,學習遷移理論能夠更好地檢驗學生日常學習的效果,從而培養學生智力得到良好發展,以此學習遷移得以在素質教育理念之下發光發熱。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可能轉化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將學習遷移得以合理化與科學化運用到數學教學實踐之中,提升學生數學學習遷移能力,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
1.1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滲透學習遷移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的推動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使得小學生能夠將日常課堂中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內容更加系統化的整合到一起,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以此來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能力,得以在吸收數學新知識的基礎之上,更好的歸納和總結以往的舊知識,確保小學生數學學習思維與數學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小學生自我數學新知識的生產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1.2 在小學數學日常教學活動之中,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往往以應試標準為基礎,去構建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和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欲。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之中,為了推動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教師通過運用學習遷移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逐漸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轉化為以學生為基礎的教學理念,從而依靠系統化、概括化的教學技巧,來幫助學生將日常課程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思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能力,確保學生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之中更穩定的接受數學知識的傳授,在新舊知識遷移之中更好的實現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
2.1 營造和諧氛圍。在小學數學學習遷移的教學引導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懂得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使得學生能夠有效的在教師合理引導之中樹立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以此更為積極有效的應對數學學習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學習遷移活動之前,應對教學環境進行有效的構建,以此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環境的潛移默化影響之中,改變自身的去學習態度和學習思想,在學習遷移魅力驅使之下,沉浸在學習的海洋之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
具體地,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努力:一是轉變觀念,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充分進行“再創造”學習的時空,從而激發學生的遷移意識、發展學生的遷移能力;二是倡導學生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通常可以迸發出無數思維的火花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而這些思維的火花和良好的情感體驗無疑就是學生進行學習遷移的陽光和雨露。
2.2 誘發遷移聯想——高效教學的靈魂。在小學數學學習遷移的教學設計之中,聯想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通過聯想能夠幫助學生在回憶新舊知識之中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以此在舊知識梳理中去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并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整合和歸納數學知識內容,使得遷移聯想得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比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比與比以前學的哪些知識相似?能不能聯系除法中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想一想比是否也有類似的性質?”然后讓學生分析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自己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在這里,學生由比聯想到與其相似的分數與除法,又由分數的基本性質、除法的商不變性質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
2.3 突出數學概念的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存在大量的概念性知識,這些概念性知識本身較為抽象,小學生難以在自身理解范圍之內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其包含的主要原理和規律,因此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困難重重,而通過學習遷移模式的引入,能夠將概念為主線通過相近相似的知識對比和分析將其有效的連接起來,確保概念性教學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讓學生得以更好的在系統的概念學習之中強化對概念的內容理解,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
比如,“同樣多”的概念,在比較數的大小中讓學生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然后以它為核心,講清兩數相差和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應用題的算理。在學習乘法意義中又用“同樣多”的概念來理解相同個數、1份數、份數、總數的意義及其關系,再繼續延伸認識除法中平均分的意義(平均分就是分的每1份的數同樣多),從而幫助理解除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