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美
因疫情原因,自2020年1月下旬起,天津絕大多數涉及外貿出口的企業停工停產。3月份,疫情在國內基本得到控制,但在歐美等重要外銷市場卻迅速爆發開來,為應對疫情,各國均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封國封城、停飛停運等舉措,貨物以及人員無法實現正常流動。
在進出口貿易值方面,今年1至5月,天津口岸共完成口岸進出口貿易值4867.61億元,同比減少13.5%。其中,進口2580.76億元,同比減少14.6%;出口2286.85億元,同比減少12.2%。
在港口和機場貨運量方面,今年1至5月,港口外貿出口3175.78萬噸,同比減少9%;口岸外貿集裝箱完成330.38萬標準箱,同比減少11.8%;天津機場空港口岸進出境飛機3190架次,同比減少68.9%;貨郵吞吐量完成3.68萬噸,同比減少12.1%。
從出口產品類型來看,疫情爆發初期,我國最早采取停工停產措施,外貿出口受影響的行業主要體現在玩具、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后期隨著疫情在全球爆發,歐美等購買力較強區域停工停產,工業、電子、原材料、半成品等行業也受到嚴重沖擊。對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數據降幅均在15%~20%不等,甚至個別行業出現歸零現象。
經過我國政府和人民的齊心抗疫,今年3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天津各行各業陸續恢復工作。國外的形勢卻不容樂觀,疫情越來越嚴重,項目停工、企業停產,并對出入境貨物和人員進行嚴格限制。資金流緊張使國外的諸多知名連鎖銷售企業紛紛關門停業,日本迅銷集團關閉了優衣庫在美國的50家門店;耐克關閉了包括北美、西歐、大洋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的零售門店;蘋果公司也宣布關閉美國國內的線下門店。
天津的服裝代工企業如“天津服裝”、電子產品代工企業如“亞光耐普羅”,在往年同月份訂單均已排產至下半年,今年因國外疫情沒有訂單,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國外重大工程項目的停工,也給天津的重工業設備制造企業帶來重重困難,如中鐵裝備(天津)的盾構機每年有數億美元的銷售額,其中一半以上銷往國外,參與地鐵、隧道建設項目,今年因疫情影響這些建設項目幾乎全部停工,訂單被迫取消或推遲。據此,預計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天津外貿企業將會面臨訂單不足甚至難以維持的局面,并會隨著疫情在國外的蔓延擴散而承受更大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物流受到直接影響。通常情況下,外貿貨物運輸主要方式有海運、鐵路專列以及航空運輸。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的航運景氣指數跌入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跌至較重不景氣區間,創歷史新低。
據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統計,大型港口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降低5%~20%,航運企業一季度同比下降15%~30%。天津船舶和空運、鐵路的吞吐量也幾乎同比例下降。
而在國際上,由于部分國家已經宣布封國或者封城,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對貨運船舶、飛機、列車實施限制,關閉口岸、機場等物流集散場所。居家辦公、隔離、交通管制等原因導致到港貨物的疏散流程變慢,港口擁堵。由于所需運輸量下降,傳統航空公司為維持成本,紛紛關閉航線提高價格。此外,傳統外貿公司的貨運業務主要靠貨運代理人來承運,再由貨運代理人去航運公司批量訂艙,實現優惠運輸價格,傳統航空公司承擔的更多只是運輸環節。由于貨運代理企業不再具有以前大批次訂艙時的議價能力,客觀上導致外貿企業的運費成本大大提高。例如,聯合包裹、聯邦快遞等知名國運空運企業,由往年的 30元~40元/每千克的中美航空運費飛漲至近200元/每千克。除了運費上漲的負擔,外貿企業還面臨訂單取消難退運、無法控制運輸時間、取消訂艙被處高額罰金等諸多困難。
一季度初期,我國企業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航運受阻,造成從中國供應的零件中斷,如德國大眾、日本豐田因缺乏零配件陷入停產危機。目前,我國各行各業已基本恢復正常。與此同時,海外疫情卻擴張迅猛。國外陸續實施封城措施,部分工廠陸續停產,物流受阻,部分元器件缺貨嚴重,這給天津部分出口導向型生產企業和來料加工型企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斷供風險。
出口退稅是指外貿出口業務中,我國出口商品的增值稅率為零,并且稅務機關還要退回商品在國內流通環節已經征收的國內稅賦部分,如增值稅、消費稅等,使產品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增加產品競爭力。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政府應對天津外貿企業的退稅率進行調整,為企業降低成本、減少損失。
2020年3月17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將1084項產品退稅率由原來的10%提高到13%。例如天津華源線材制品有限公司出口一批貨值137萬多元的鍍鋅鐵絲,按照國家2020年3月20日起執行13%的出口退稅率計算,這批貨物將獲退稅17.87萬元,相比之前10%的出口退稅率計算的額度,企業多獲得了4.12萬元的退稅紅利,這是天津海關2019年稅則調研工作給企業帶來的利好。
國際貿易中,不可抗力是指買賣合同訂立以后,非買賣雙方任一當事人的過失,而是發生了無法預見、無法避免和預防及非當事人所能控制的意外事故,致使合同不能按期履行或不能履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當事人依照法律或合同而免負責任,另一方當事人不得對此要求損壞賠償。因發生疫情導致供應鏈不暢、物流阻隔,進而導致交付困難或交付終止屬于不可抗力,外貿企業在出現貿易糾紛時,可充分引用該條款。天津外貿協會、商會應充分協助遇到類似困難的企業,為其提供相關咨詢、開具證明等,幫助其渡過難關。
貿易術語(Trade Terms)也被稱為價格術語(Price Terms),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示成交價格的構成和交貨條件,確定買賣雙方風險、責任、費用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
最常用條款有EXW條款,即在賣方工廠交貨,交易達成交貨后,運輸、保險、進出口報關、報檢等責任均由買方承擔。FOB條款:其中文含義為 “裝運港甲板上交貨”。使用該術語,賣方應負責辦理出口清關手續,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交到買方指派的船上,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前的一切風險,裝船后一切風險由買方承擔。CIF條款:其中文含義為“成本加保險費、運費”。使用該術語,賣方負責按通常條件租船訂艙并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裝運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并負責辦理貨物運輸保險,支付保險費。DDP條款:其中文含義為 “完稅后在目的地交貨”。它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將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給買方,承擔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一切風險和費用,辦理進口清關手續,交納進口稅費,即完成交貨義務。
往年,天津進出口企業為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常采用CIF條款,甚至DDP條款,為客戶打理好一切送貨到門前的事項。今年由于疫情,國外各個物流環節均處于不可控、不可預測的狀態,建議天津外貿企業在貿易過程中,盡可能采用EXW或FOB條款,規避企業在物流環節的不確定性,工廠交貨即交付,而運輸、配送、報關報檢等環節,由買方或其指定代理人負責。
但是無論合同哪一方負責運輸,都不得不面對貨物的檢疫檢查和航次變化等問題,因此在國際運輸方面,企業一定要提前關注航班和航次的變化,并提前準備好各國為應對疫情臨時采取的衛生檢疫所需要的手續。
國際貿易付款方式指在外貿行業發送商品和物資交易行為時發生的結算方式。國際貿易中較為常用的付款方式有以下三種:一是電匯T/T(Telegraphic Transfer),是指匯出行應匯款人申請,解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一種結算方式。電匯較為便捷,但由于風險原因,常作為支付訂金的支付方式。二是付款交單 D/P(Douments against Payment),是指代收行必須在進口商付清貨款后,才可以把物權憑證交給進口方的一種結算方式。三是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是銀行應進口商要求,開給出口商的一種在一定條件下保證付款的銀行保付文件。銀行作為中間人擔保買賣雙方信用,銀行信用的存在,解決了貿易雙方互不信任的難題,彌補了其他結匯方式的不足。
前兩種付款方式在以往的實際運用中較多,天津出口商因出于對客戶的信任,或嫌麻煩,常常采用電匯或付款交單的方式結清全部貨款而不是訂金部分,即貨物出口后甚至到港簽收才收款。疫情蔓延導致國外部分地區封國封城,跨境物流不暢,出現不可控因素導致訂單取消且無法運回,或者收貨人財務狀況出現問題導致收貨后無法支付貨款的幾率大大增加。因此,在疫情期間,天津外貿出口行業宜采用信用證L/C作為結算方式更為安全。信用證是銀行信用,在貨物發出后,只需向銀行出具發貨憑證,即可由銀行代付貨款。
2020年6月第127屆中國商品進出口交易會開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展會以網上辦展替代實體展。廣交會是中國最大的國際貿易洽談平臺,網絡廣交會的舉辦意味著疫情不會阻斷國際貿易的發展,天津企業積極抓住此次機會,將商品展示由展柜搬向 “云端”,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逆境中尋找機遇。在網上展位可接入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和京東、阿里國際站等跨境電商平臺,并充分利用AR、VR、AI等新技術,充分挖掘外貿資源潛力,提升外貿業務水平。
本次展會天津共有244家企業參展,展位749個,其中外貿企業意向成交額占比為48.5%,機電產品及輕工產品仍是意向成交的主要產品,兩類產品占意向成交總額的84%,其中五金制品、家居裝飾品及家具配件、餐廚具分別占該類商品意向成交額 的 40.6% 、30.4% 和25.2%。由于疫情原因,防疫物資和醫療器械的交易異常活躍。從意向成交國別分析,歐盟、東盟、中東為主要成交地區,分別占意向成交總額的23.7%、13.9%和10.9%。
2015年10月,天津被海關總署列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2016年初,天津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天津是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城市,為有效緩解疫情對外貿企業經營的沖擊,進一步為天津外貿賦能,天津海關充分發揮下轄東疆關區保稅和港口的雙重優勢,開通“特殊區域跨境電商出口”的業務模式,在該模式下,企業可以將待出口商品提前備貨至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入區即可退稅,訂單產生后再分包裹分批運往境外,相對于原來的碎片化訂單,有效降低了退稅成本和時滯,有效提高了企業資金回籠速度,為中小微出口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關選擇,提升其抵抗風險的能力,減少了整體物流費用,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確保企業進口物料不斷檔、出口物資資金不占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滯后影響不容忽視,天津外貿企業除了面對訂單減少、國內外市場收縮等問題,當務之急是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進而穩定國際市場份額。為防止供應鏈斷裂帶來的風險,除應盡量備足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外,還需調整供應商在多國的布局,盡量避免依賴單一國家供應商的局面,做到風險分散化。另一方面,可將部分可替代性原材料供應商和部分加工環節轉至國內進行布局。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天津濱海新區積極參與“接鏈”專項行動計劃。2020年,天津濱海新區將至少舉辦18場各類撮合對接活動,以解決企業實際困難。
天津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天津濱海新區企業,該公司主產“超聲刀”產品,產品出口西歐、北美地區10多個國家。2019年,其出口份額超過600萬元。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嚴重影響了該公司的供應鏈,其原料采購依靠的遠洋航線運輸,航期延長班次不確定,原材料采購產生缺口。為應對疫情影響,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將材料采購重點放在國內,并將原有60多家供應商擴充到了120家,全部替換了之前從美國和德國等國家采購的物料,國產化率高達98%,實現中國本土造,在解決了供應鏈問題的同時,還申請了新的國際認證,為進入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
疫情當下,諸多國家封國封境、停產停運,一些原有的物流路線無法繼續使用,賣家的貨物存在進倉困難以及成本增加的問題。一些國外剛需產品,存在即使不計運輸成本,也無法拿到貨物的問題。
面對日益嚴重的疫情形勢,對于跨境電商行業而言,不僅需要物流服務商積極開發一些性價比高的新路線方案,也需要賣家靈活變通,及時尋找到合適的替代方案。
海外倉儲成為外貿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指建立在國境外的物流倉庫設施。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中,國內外貿企業運用市場調研或大數據等方式,統計目標市場所需商品的種類、數量,然后大批量、小批次地將大宗商品運往國外進行儲備,最終根據國外客戶的訂單需求,第一時間在海外倉做出響應,并在海外倉進行最終包裝歸類、配送等動作,以實現最小風險、最快交付。海外倉是一種外貿行為中物流整合方案,其意義已經超出了單單在海外建立倉庫的范疇。
此外多式聯運也是一個疫情背景下的新物流方案。隨著各國陸續出臺的封境或停航政策,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原有物流通路的正常運營,物流價格全線上漲,時效也受到影響。國際物流行業推出海鐵聯運、中歐班列等新物流方案,打通了通往各國的國際物流干線,拋棄過去的“海運+公路”或“江海+公路”才能到達內陸港的國際物流干線,大大縮短了國際物流時間,是空運物流直達的補充,同時也降低了國際物流的費用。
以某國際貨運(天津)有限公司為例,為盡可能降低客戶在疫情期間的運輸成本,提升保稅倉到貨時間,公司運輸鏈條在國內公路運輸受阻的情況下,迅速打通了天津—西安—鹿特丹的國際班列路線和成都—墨爾本的海鐵聯運路線。比以往的航程反而節約了25天和10天的運輸時間。賣家們除了可以積極尋求新的物流路線方案外,海外倉作為備貨體系的補充,可以為賣家提供多種供貨選擇,疫情期間海外倉備貨也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疫情的影響,實現貨物進退自如。
疫情發生后,國外客戶因各種原因可能延遲收貨,或者取消訂單,但天津廣大外貿企業切莫因此與之斷了聯系。除了可采取文中提及的種種避險方法外,應主動與國外客戶保持聯絡,如在口罩、護目鏡等國外極度缺乏的物資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贏得客戶的信任。疫情終將過去,天津產品的競爭力仍在,而國外的需求也會逐漸恢復,因此保持與客戶的聯系也極為必要。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與世界貿易不斷融合,外貿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天津的經濟建設,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開放是把“雙刃劍”,日益密切的聯系導致國外的種種突發因素對天津外貿行業的影響愈來愈大,因此在國際貿易支付方式選擇、國際物流運輸方案優化、柔性供應鏈等領域的避險研究,以及在類似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的重大危機和潛在機遇等方面的深入探討顯得極為必要,這會促進天津外貿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