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王小涵 庫麗加那提·帕提汗 姜鵬
(新疆軍區總醫院呼吸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肺膿腫是指由于各類病因誘發的患者肺部組織化膿性疾病,在患病早期主要體現為化膿性炎癥,之后由于繼發性壞死而產生膿腫。該疾病的誘發原因較多,如氣管感、多發膿腫、血性感染和肺癌等。肺膿腫的起病急且發展速度較快,常出現畏寒、體溫升高、咳嗽、黏液性膿痰以及咯血等一系列癥狀表現。體位引流是臨床中常用的排痰治療方法,在各類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治療中均具有廣泛應用,該治療方法中通過調整體位使肺部病灶呈現高位狀態,從而實現痰液引流與排出。近年來有報道指出,采用支氣管鏡灌洗的治療方法可準確作用于患者肺部病灶,通過應用灌洗液反復沖洗可促進膿液和致病菌排出,有利于改善通氣功能[1]。鑒于此,以下將分析在肺膿腫患者中聯合應用支氣管鏡灌洗和體位引流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2 月本院74 例肺膿腫患者,依據治療方案分為兩組,觀察組:37 例,男/女:22/15;年齡37~76 歲,平均年齡(58.3±0.6)歲;肺膿腫病程3 ~19d,平均病程(8.6±1.3)d。對照組:37 例,男/女:21/16;年齡36 ~78 歲,平均年齡(58.5±0.4)歲;肺膿腫病程3 ~17d,平均病程(8.4±1.5)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如抗感染、祛痰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照組患者應用支氣管灌洗治療,患者在灌洗治療前需要嚴格禁食禁飲,保持仰臥體位。以2%利多卡因實施局部麻醉,以纖維支氣管鏡完成常規檢查,明確病灶部位,鏡頭放置于病變部位,將生理鹽水稀釋之后的抗生素和地塞米松對病變部位進行注入沖洗,10 ~20mg/次,約30 分鐘后實施負壓吸引,3 ~4 次/天,直到灌洗液變清澈為止。完成灌洗治療后在病變部位注入0.5%甲硝唑溶液,10ml/次,退出支氣管鏡設備。患者治療后需保持側臥體位約一小時左右,2 次/周;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體位引流治療,于CT 輔輔助下確定患者肺膿腫的具體部位,當患者肺膿腫處于上肺時需保持半臥體位,在其臀腰后應用軟枕進行適當墊起,約呈現45°角,同時身體朝健側傾斜約60°;肺膿腫處于右下肺部者,保持頭低腳高體位,同時胸腹部朝左側旋轉約60°左右,在頸部下方放置軟枕;對于肺膿腫處于左下肺部者保持頭低腳高體位,同時呈俯臥位,并在下腹部放置軟枕?;颊呔鶓脧椓噹ι细共窟M行綁縛,以促進咳嗽,進行引流5 分鐘后開始,由下至上進行扣背,在此期間指導患者保持深呼吸和用力咳嗽,時間為10 ~15 分鐘/次,3 次/天。2 組患者均于治療一個月后評估療效。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即咳嗽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白細胞計數等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復查胸部X 線片等提示無膿腔;顯效:即咳嗽、發熱等癥狀明顯緩解,同時血象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復查胸部X 線片等提示膿腔較治療前縮小>50%;有效:即患者的癥狀緩解,并且血象檢查改善,復查胸部X 線片等提示膿腔的愈合達到30%~50%;無效:即治療后癥狀未改善,血象檢查結果仍提示異常,復查胸部X 線片提示膿腔縮小不足30%??傆行?(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涉及數據以SPSS19.0 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 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7.30%,對照組83.78%,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肺膿腫是臨床中高發的感染性疾病,多是由于各類病原菌感染誘發肺部組織的炎癥及壞死,目前對于肺膿腫患者主要采取抗感染以及膿液引流等治療,然而療程較長同時療效欠佳。支氣管鏡灌洗治療用于肺膿腫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且療效確切,在纖維支氣管鏡到輔助下,能夠準確且快速的使藥物作用于肺部病灶,具有較高的治療效率[2-3]。通過灌洗液對于患者肺部病變處實施反復沖洗,并促進膿液致病菌和分泌物的迅速排出,同時病灶處反復灌洗,有利于快速稀釋分秘物,從而促進痰液排出體外。在灌洗治療過程中可對支氣管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從而使咳嗽加劇,進一步加快分泌物排出體外,因此可顯著提升通氣功能[4]。在結束沖洗后進行抗生素治療,有利于提升病灶局部藥物濃度,因此可更好地促使肺部病灶膿腔的炎癥吸收。在此基礎上配合體位引流,使患者能夠有效的用力咳嗽可促使膈肌上移,能夠有效提升胸腔內壓力,因此可對膿腔進行充分有效的擠壓,更有助于痰液排出體外[5]。
綜上所述,對于肺膿腫患者聯合應用支氣管鏡灌洗和體位引流可顯著提升療效,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