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綿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本文選取我院160 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探討其病因及相關高危因素,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6 月收治的160 例青年腦卒中患者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青年160 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年齡18 ~45 歲;急性起病,有明確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且超過24h 癥狀和體征無緩解,并均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證實均為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排除標準:既往有房顫病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者家屬均知悉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參與本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病因調查
(1)詢問病人或家屬采集病史,包括:家族史,現狀史,既往史。①高血壓;②糖尿病;③高血脂;④飲酒:持續半年以上每周酒精攝入量≥210g;⑤吸煙:持續1 年以上每天抽煙超過10 支。
(2)常規體檢:觀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的常規檢查等結果,對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進行評價。
(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臟彩超等檢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
1.2.2 對兩組對象的各項因素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危險因素。
對照組大量飲酒占比24.38%、高血壓占比42.50%、糖尿病占比23.72%、吸煙占比28.13%、高血脂占比30.63%,均低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腦卒中危險因素[n(%)]
腦卒中患者中,63.75%的患者為靜態發病,36.25%的患者為活動中發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以運動障礙、意識障礙為主,見表2。

表2 腦卒中臨床表現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極度危險的疾病,只有了解青年人腦卒中的發病原因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本文中,與健康人群相比,腦卒中組在大量飲酒、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這些是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
大量飲酒誘發者占腦卒中首位,好發年齡為18 ~45 歲,飲酒量在200mL 以上最為多見[1]。酒精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可引起血壓突然升高,并可引起血液流變學變化,促進腦動脈纖維素壞死,玻璃樣變及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從而降低腦血流量或改變腦代謝,誘發腦卒中。
一項22 個國家參與的病例對照研究證實高血壓是腦卒中復發的高危因素, 基線收縮壓每增加10mmHg,卒中發病風險相對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卒中危險增加46%[2]。過快的血壓下降導致灌注不足,易造成腦部梗死灶擴大,加重病情。
胰島素抵抗是已知的卒中危險因子,它通過大量的起中介作用的血管病變危險因子起作用。入院時血糖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重,預后越差[3]。
長期吸煙對人體動脈危害較大,煙草中的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經,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引起腦部缺氧,吸煙量越大,吸煙時間越長,缺血性中風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越高,而且長期被動吸煙也可增加腦卒中的發病危險[4]。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TC、TG、LDI-C 和HDL—C 等脂質成份含量異常,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5]。最常見的原因是高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飲食,明顯的血脂異常多數是遺傳因素所致。
通過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發現初次發病的患者占比例最高,運動障礙的患者次之 ,表現為靜態發病患者位居第三。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青年人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機制,掌握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針對性治療,對患者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及預防方案。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重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等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對青年人腦卒中的發病進行全方位的預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青年人的生存質量。同時,篩選出早期復發的高危人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地健康教育,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積極進行二級預防,減少缺血性腦卒中的復發,盡可能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