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均亮
(茂名市電白區羅坑鎮衛生院 廣東 茂名 525431)
高血壓是目前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腦內科疾病,若控制不合理,很容易損傷多種器官,對人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據有關資料顯示[2],我國每年因為高血壓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并呈上升趨勢[3-4]。本文主要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取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治療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將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本院接收的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20 例收入本試驗中,基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 例,對照組中,男、女例數比是32:28;年齡最小與最大分別是32 歲和80 歲,均值(51.46±2.25)歲;患病時間:1年至10 年,平均患病時間(3.36±0.65)年;觀察組中,男、女例數比是34:26;年齡最小與最大分別是30 歲和79 歲,均值(51.58±2.32)歲;患病時間:1 年至9 年,平均患病時間(3.41±0.58)年;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治療前,停止其他降壓類藥物的服用。對照組:硝苯地平(上海市康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47;10mg*100s),日用1 次,每次服用劑量設定為20mg。觀察組:苯磺酸氨氯地平(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24;5mg*7s),日用1 次,每次服用劑量設定為5mg。2 組均進行為期4 周的治療,治療過程中,每日對血壓檢測1 次。
對兩組血壓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狀況進行觀察。
本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和率(%)表示,分別以t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血壓水平對比(±s,mmHg)

表1 血壓水平對比(±s,mmHg)
分組 例數 SBP DBP觀察組 60 122.36±9.02 72.15±5.06對照組 60 135.84±8.25 90.23±5.46 t-8.542 18.813 P-0.000 0.000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以機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指的是機體處于靜息狀態下,動脈壓/舒張壓在140/90mmHg 以上。原發性高血壓患病人群以老年人為主,在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原發性高血壓患病人數越來越多,并以上升趨勢呈現,其已經發展成為近年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
本文中,氨氯地平及硝苯地平均屬于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拮抗藥物。硝苯地平屬于第1 代鈣離子拮抗劑,其可以將血液中鈣超負荷阻止,保護心肌細胞,同時可對心肌細胞膜鈣內流有限抑制,使冠狀動脈和血管擴張,從而將機體內鈉離子-鉀離子-ATP 酶,對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使心肌耗氧量和收縮力降低。盡管硝苯地平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效果,但是作用時間短,很容易導致患者血壓水平大幅度變化,再加之具有較高的副作用,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5]。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種硝苯地平類鈣離子拮抗劑,在藥理機理方面,與硝苯地平具有較高的相似度,但是在主動脈收縮抑制方面效果更為明顯,與此同時,其可使冠狀動脈流量和心輸出量增加,使心肌缺氧狀況進一步改善,同時促進抗動脈硬化作用增強。由試驗結果分析,觀察組血壓水平及不良反應均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
綜上所述,氨氯地平在原發性高血壓疾病治療中效果優于硝苯地平,可合理控制血壓水平,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