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小清
(羅田縣婦幼保健院 湖北 羅田 438600)
異位妊娠是臨床婦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主要是受精卵的發育發生在了子宮外,即宮外孕。該疾病發展迅速,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大量出血、休克等現象,直接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治療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治療的效果有著重要作用。為探究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負性情緒與治療效果的影響,我院選取80 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詳細報告如下。
80 例異位妊娠患者均選自本院接受治療的患者,所選時間區間為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間,以中心原則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參照組(n=40)與實驗組(n=40)。其中,參照組年齡在22 ~35 歲,平均年齡(27.28±5.79)歲;實驗組年齡在23 ~36 歲,平均年齡(28.65±4.16)歲,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包含常規的病情評估、疼痛處理、生活護理、環境護理、健康教育等。
實驗組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再給予心理護理干預,主要包括:(1)術前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及特征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同時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并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以成功的案例介紹治療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的同時,安撫、鼓勵患者,消除患者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提高治療的配合度。(2)術后護理:實時觀察患者的心率、體溫、呼吸、陰道情況等,防止患者出現不適或其他并發癥狀;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指導其用藥情況,及時進行術后的抗感染、補血等治療,并為其制定相應的營養飲食計劃,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早日康復。另外,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間的溝通,在生理及心理上給予患者支持、鼓勵,或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等,消除患者抑郁、焦慮等情緒;讓患者采取放松式的鍛煉,并為其塑造安靜、整潔、舒適的環境,定期進行消毒、清潔,防止患者出現感染或不適[2]。
統計并比較患者的抑郁與焦慮情況,若評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抑郁、焦慮越嚴重。
測評患者的其他并發癥狀,總并發癥率=(感染例數+切口出血例數+腹脹腹痛例數+尿潴留例數)/總例數×100%,若數值越大,則說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越高。
本次記錄的80 例異位妊娠患者數據核算用SPSS18.00 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形式,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與焦慮評分,并進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狀,執行卡方檢驗,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實驗組的抑郁與焦慮評分均比參照組低,P<0.05,組間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與焦慮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抑郁與焦慮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實驗組 40 31.42±1.63 32.18±1.59參照組 40 45.39±5.25 47.65±6.46 t-16.0725 14.7067 P-0.0001 0.0001
參照組出現其他并發癥狀的概率顯著高于實驗組,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現其他并發癥狀比較[n(%)]
一般情況下,妊娠主要是受精卵經輸卵管輸送至子宮腔內進行生命孕育,但由于在輸送的過程中常易受輸卵管炎癥等影響,導致受精卵無法正常輸送,而著床至宮外的其他地方,從而引發異位妊娠。而該癥狀直接關系著患者今后的生育,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安、焦慮等不良負性情緒,進而影響治療的有效性[3]。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從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屬及其社會的鼓勵、放松式鍛煉等方面,在提高患者疾病認知的同時能夠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促進治療的有效實施[4]。
由本次實驗可知,參照組患者的抑郁與焦慮狀態、總并發癥率均明顯高于實驗組,組間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由此可說明,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減輕患者不良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及自我護理能力,進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康復[5]。
綜上所述,在異位妊娠治療中應用心理護理干預,能有效消除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防止其他并發癥狀的發生,從而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