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賢
(十堰市太和醫院骨五科 湖北 十堰 442000)
護理持續改進措施是護理管理工作中逐漸興起的精髓方法,其要通過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進而建立一套科學以及完成的骨科護理管理體系,護理持續改進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強調患者的安全,并以此為基礎不斷的提高護理質量。我院骨科病房利用護理持續改進措施,逐漸完善和推進護理服務質量,現將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7 月骨科護理人員共50 人,根據職稱分為護士18 人,護師23 人,主管護師4 人,副主任護師4 人。年齡21 ~48 歲,平均26.75±10.63 歲。
①首先建立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框架,主要根據護理質量建立護理質量三級管理體系,包括主管院長-護理部-護士長-科室質控小組[1]。②制定專科護理質量標準,對專科護理體制、流程以及考核標準進行修訂,主要針對那些與實際工作不符的規定要及時進行修改,主要重視績效考核、消毒隔離制定、院感防控制度、崗位職責、健康教育等內容[2]。③完善護理人員培訓制定,建立骨科病區考核培訓制度,規范培訓內容以及考核措施,增強護理人員專科護理技能的培訓,著重培養優秀的護理學科帶教老師,對職稱低、工作年限低、資歷低的護士進行著重培養,進而提升整個護理團隊的業務水平以及職業素養。④護士長應定期對護理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主要是護理滿意度調查,護理文書的質量,健康教育的完成情況,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等內容都要做好記錄,并要求質控小組成員要認真完成安排的任務并及時將完成情況報告上級主管護士,最后匯總到護士長。并根據匯總的內容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改措施,并進行持續改進[3]。每周保證對每位護理人員都進行一次檢查,對發現的護理相關問題要總結并保存,每月都要根據發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并對效果跟蹤評估,最后由護士長匯總給護理部對相關問題進行匯總討論,并找出有特點以及針對性的重點問題進行書面報告,以月為單位,每季度進行一次季度總結,每半年進行一次半年總結,每一年進行一次年終總結。并在每次年終總結上對上一年的問題進行措施整改,并制定下一年的需要整改問題的整改目標。
對比2017 年1 月—6 月與2019 年7 月—12 月護理質量管理結果。
經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后各項護理指標較改進前顯著改善(P<0.05),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合格率結果[n(%)]
提前找出問題是護理持續質量改進的精髓,只有在問題發生前利用質控方法進行控制才能做到從根本上的質量持續改進,在護理工作當中注重預防并在預防的基礎上對護理質量進行持續改進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從而使得護理工作有跡可循,對護理各項護理操作規范以及指引進行完善,進而使得護理工作更為流程化、細節化,從而保證護理安全,而患者滿意度則是對實施護理工作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對護理持續改進措施實施后客觀有效的評價[4,5]。為了更好的落實護理持續改進措施,我們在研究中將護理工作做好做實,不斷深化護理工作內涵,使得護理工作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更為扎實,讓護理工作更為全面,讓護理服務更與臨床和患者靠近,充分發揮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充分發揮各級護士的潛能,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并使得護理質控常規化,調動起全院各科室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管能動性,發揮其護理服務上最大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將自我職業素養的提高發揮到最大,從而更有效的推動我院的護理質量服務發展。本次研究證明了在我院骨科病房實施護理持續改進措施有效、高效,也為向全院推廣提供良好的實踐依據。
護理持續改進措施的實施時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科室三級質控網作為專業化管理的主要框架,充分利用后可以有效的實現護理服務資源的有效調配,進而明確各個崗位職責并逐漸逐層的進行管理,從而使得人性化護理服務深入落實到每一名護理人員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