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逢
(武漢市按摩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頭疼幾乎每個人都感受過,每次疼的位置,性質,程度,持續時間都不同。一些患者,痛點固定在后枕部連及乳突處并沿著頭頂穿過前額,耳部更甚者放射到眼眶。嚴重者頸項僵直不敢轉動[1]。這就是枕大神經痛,西醫稱之為偏頭痛[1]。筆者曾嘗試多種方法去治療,但是發現很多方法副作用大,唯有推拿配合腦循環治療儀見效快,方便,無副作用。
本組94 例均自2017 年12 月—2019 年3 月期間來我院門診部就診的枕大神經痛患者。采用平均分配法,分為對比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7 例。對比照:男15 例,女32 例。年齡18 ~56 歲,平均年齡34 歲左右;治療組:男13 例,女34 例。年齡17 ~58 歲平均年齡32 歲左右。經診斷篩查,排除高血壓頭痛,椎動脈病變,顱內病變等。
治療前完善相關檢查和個人資料,了解患者的病狀。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診療方案。對比照采用穴位注射療法,治療組采用推拿配合腦循環治療儀治療。治療后采取隨訪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治療前后感受,總結記錄兩組的治療結果。
①痛點,一側或者兩側枕后連及乳突,沿頭達前額及耳部,放射至眼眶;②性質,刀割樣痛,跳痛,放射性痛;③時間,持續性或間歇性均有;④或有頭頸部及肩關節的活動受限。⑤顱積液檢查正常,頭頸MRI 可正常。
使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各變量的不同分組進行差異性分析。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方法,用n(%)的形式表示,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治療與療效
①舒筋理肌;患者取俯臥位,醫者立其旁,運用推拿手法作用于頸背部僵硬的肌肉群。著重于施術在后枕部枕大神經的病變周圍的陽性反應物。②點按鎮痛;點按風馳,風府,失眠點,翳風等穴,以酸脹為宜,有得氣感最佳。③整理復位;調整C1-3 紊亂的小關節,松解周圍肌肉的緊張度。④患者仰臥位,醫者在其頭面部施術,掃散法,揉法輕柔的施術于兩側枕大神經走形的區域;點揉頭部兩側膽經,膀胱經,放松頭皮的緊張度,改善供血;點按角孫,頭維,絲竹空,印堂等穴位鎮痛。⑤推拿后給患者使用20 分鐘的腦循環治療儀加強鞏固療效。
2.2.1 療效標準 參照我國由中醫藥管理局在1994 年度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其中痊愈,表示癥狀以及體征消失,能夠正常的恢復生活工作;顯效,表示癥狀以及體征消失,由于勞累后還會復發復發;好轉,表示癥狀以及體征緩解,但仍存在有部分的癥狀;無效,癥狀以體征不但沒有改善,尚有加重的趨勢。
2.2.2 療效結果 主要采取隨訪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感受對比。兩組相對比,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7.87%)顯著高于對比組治療總有效率(87.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枕大神經是C2 神經后支的內側支發出,在乳突后穿出椎管,并沿枕骨下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肌腱深面緊貼項筋膜橫行,在斜方肌腱性索帶與真骨之間所形成的纖維孔道處穿出皮下,向外上方沿枕動脈隨行,抵于分布于上項線及顱頂部的皮膚[4]。引起枕大神經痛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外感風寒,徑行途中的物理性卡壓以及炎性滲出物刺激所觸發、在治療中就是通過推拿手法起到祛風散寒,舒筋通路,松解肌肉的緊張及矯正關節的紊亂,從而減輕對枕大神經的卡壓以緩解癥狀;據研究表明,推拿還能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加快炎性反應物的吸收,減輕對枕大神經的刺激以緩解疼痛。在治療過程中還發現,推拿治療后效果顯著,但是有時效果持續時間不久,后經上級主治醫師指導,采取推拿配合使用腦循環治療儀一起治療。腦循環治療儀的功能原理,用小電流刺激來影響頭部的神經,血管和腦部的循環,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功效。促進和激活腦功能的恢復[5]。腦循環治療儀在使用時不會給病人產生創傷,容易被接受,也容易操作。推拿跟腦循環治療儀配合治療一兩次就會見效,而且效果的持續時間久,簡單無副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