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萬雄 向燕
(忠縣中醫醫院 重慶 404300)
外感風寒型小兒咳嗽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由于風寒犯肺,肺氣失宣,津聚為痰,痰阻咽喉而致咳。我院采用加味半夏厚樸湯進行治療,臨床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11 月門診治療的233 例1 ~7 歲外感風寒型咳嗽患兒為臨床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93 例,采用“加味半夏厚樸湯”中藥免煎顆粒進行治療,其中男性43 例,女性50 例,年齡(4.1±3.01)歲;對照組140 例,采用“西藥化痰止咳為主”進行治療,其中男性72 例,女性68 例,年齡(4.3±2.89)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西醫診斷標準
癥狀: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之后以咳嗽為主要癥狀,開始為干咳,以后有痰。幼兒癥狀較重者,常有發熱、嘔吐及腹瀉等全身癥狀。
體征:雙肺部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濕啰音。幼兒有痰常不易咳出,可在咽喉部或肺部聞及痰鳴音。
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檢查一般白細胞正常或偏低,升高者可能繼發細菌感染。胸部X線檢查多陰性或僅見兩肺紋理增粗、紊亂。
(2)中醫診斷標準
風寒襲肺證:咳嗽頻作、聲重,咽癢,痰白清稀,惡寒無汗,發熱頭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
年齡在1 ~7 歲,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兒;
患兒能配合接受中醫治療,且其家長或監護人同意者;
患兒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療期間無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此次治療實施者。
不符合納入標準而被誤納入者;無任何觀察記錄者;觀察期間使用了本方案以外的藥物且影響療效判斷者;合并嚴重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有過敏史者。
對照組予以鹽酸氨溴索顆粒15mg×12 袋口服,2 歲以下7.5mg,bid,2 ~5 歲7.5mg,tid,6 ~7 歲15mg,bid-tid;復方愈酚噴托那敏糖漿100ml,口服,4 歲以下3ml,tid,4 ~7 歲5ml,tid;若患兒血象高者予以頭孢克洛顆粒0.125g×12袋口服,按體重20 ~40mg/kg,分三次服用,一日總量不超過1g;若患兒體溫超過38.5℃,予以布洛芬混懸液2g:100ml 口服,1 ~3 歲,體重10 ~15kg,一次服用4ml,4 ~6 歲,體重16 ~21kg,一次服用5ml,7 歲,體重22 ~27kg,一次服用8ml,若持續發熱,可間隔4 ~6 小時重復用藥一次,24 小時內不超過4 次。連續治療7 天。
治療組予以加味半夏厚樸湯的免煎顆粒治療,方藥組成:法半夏6g、厚樸3g、茯苓10g、紫蘇葉5g、桔梗6g、射干6g、蟬蛻6g、苦杏仁10g、紫菀6g、生姜3g、甘草3g,1 劑/天,開水沖服,分三次溫服,連續治療7 天。
主要觀察指標:對每個研究對象治療前、治療第3 天、治療第5 天、治療第7 天、第30 天5 個時間點隨訪,觀察患兒咳嗽、咯痰以及肺部聽診等情況,根據風寒襲肺證中醫證候分級量化標準進行評分記錄并評分;觀察患兒血常規、C 反應蛋白、胸片情況;
次要觀察指標:觀察以上5 個時間點患兒鼻塞、流涕、惡寒、咽部、舌脈、指紋等次要癥狀情況;觀察中醫證候特點(發病急、咳嗽頻、聲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咽不紅、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觀察治療期間患兒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記錄相應癥狀及處理方案。
痊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95%。
顯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積分減少≥70%且<95%。
有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好轉,其它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積分減少≥30%且<70%。
無效:咳嗽、咯痰及肺部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其它臨床癥狀多無改善或加重,積分減少不足30%。
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運用SPSS13.0 軟件對研究對象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3 天后,治療組患兒痊愈18 例,顯效27 例,有效39 例,無效9 例,總有效率為90.32%;對照組患兒痊愈12 例,顯效26 例,有效76 例,無效29 例,總有效率為79.72%。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987,P=0.030),見表1。

表1 第一次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5 天后,治療組患兒痊愈39 例,顯效23 例,有效26 例,無效5 例,總有效率為94.62%;對照組患兒痊愈40 例,顯效20 例,有效64 例,無效19 例,總有效率為86.71%。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062,P=0.049),見表2。

表2 第二次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療程結束后,治療組患兒痊愈70 例,顯效15 例,有效6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為97.85%;對照組患兒痊愈85 例,顯效25 例,有效18 例,無效15 例,總有效率為89.51%。治療組患兒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059,P=0.018),見表3。

表3 第三次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組出現10 例、對照組出現21 列患兒因合并食積,差異不顯著,P>0.05,選擇配合小兒推拿治療,因不影響本次療效判斷,故未中止本次研究。治療組2 例、對照組15 例治療無效患兒療程結束后住院治療。兩組患兒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合并癥發生率[n(%)]
小兒咳嗽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嬰幼兒多見。由于嬰幼兒鼻腔短小、沒有鼻毛,咽部狹窄且垂直,氣管、支氣管較狹窄,纖毛運動較差等解剖特點[1],決定了小兒時期抵抗力弱,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不易排痰。在諸多致病因素中,寒邪是導致咳嗽的重要因素[2],其病機不越乎肺氣升降功能失常[3];病理因素為痰,并且貫穿疾病的始終,治咳需治痰[4],治痰需理氣,治外感咳嗽貴在理氣化痰,而半夏厚樸湯降逆化痰止咳[5],且加味可以治療上氣道咳嗽綜合征[6]。
外感風寒型小兒咳嗽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治療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中醫運用杏蘇散[7]、三拗湯合止嗽散[8]、加味三子養親湯[9]、金佛草散[10]等方加減治療;西醫抗感染、化痰止咳等藥物治療;中醫外治法如推拿[11]、拔罐[12]、紅外止咳貼[13]等治療方法。
運用加味半夏厚樸湯中藥免煎顆粒治療風寒外感型小兒咳嗽,以期避免西藥耐藥的缺陷,最大限度提高患兒的依從性,以最經濟的方法達到最佳的療效。
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味,用于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型咳嗽,半夏下氣化痰;厚樸辛開苦降,理氣化痰;茯苓甘淡健脾滲濕,助半夏化痰;蘇葉理氣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化痰;射干、蟬蛻宣肺利咽;苦杏仁辛開苦泄,宣降肺氣,散寒止咳;紫菀散寒化痰止咳;生姜溫肺解表;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疏風散寒,理氣化痰止咳之效。劑型為中藥免煎顆粒,易于口服,避免差異。
綜上所述:加味半夏厚樸湯免煎劑治療外感風寒型小兒咳嗽療效確切,依賴性好,未發生不良反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