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蕾
(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急診科 江蘇 南京 210046)
品管圈是人們按照特定的科學程序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遇到的問題而組成的團體。2017 歐洲心臟病學會《治療ST 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指南》及《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1]要求入醫院大門到第一次球囊擴張時間(door-to-balloon,D2B)<90min[2],胸痛中心能整合院前院內資源,為患者提供快速診療通道,我院胸痛中心將品管圈應用于改進急救治療流程,效果顯著,現將過程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三級老年醫院胸痛中心2018 年1 月—12 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20 例為活動前對象,男13 例,女7 例,年齡49 ~79 歲,平均(55.16±10.19)歲。②2019 年1 月—12 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 24 例為活動后對象,男15 例,女9 例,年齡51 ~82 歲,平均(58.78±9.87)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現況調查 我院2019 年1 月成立“Heart 圈”,寓意時間就是心肌,處理胸痛爭分奪秒。圈員5名,急診科醫護4名,心血管科醫生1 名,運用頭腦風暴法,選定以“提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D2B 時間達標率”為本次活動主題。根據《胸痛中心建設與實踐》[3-5]時間節段要求,提取我科“胸痛中心急性STEMI 患者的全程時間管理”的數據,發現3 個時間節段需要改善,見表1。

表1 胸痛中心急性STMEI 患者的全程時間管理
1.2.2 原因分析及真因驗證 參照《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改善目標設定為D2B <90min。根據現況調查的資料,圈成員運用頭腦風暴法,分析3 個時間節段不達標的原因,與醫護人員分診不足、綠色通道管理缺陷;醫生心電圖判斷不準確,給藥時間過長、會診醫師到達較晚;會診醫師欠缺談話技巧、患者經濟因素及導管室因素。通過現場討論并結合實際,患者的經濟及導管室因素,非我科能夠獨立解決,故排除此項真因。
1.2.3 制定對策,落實實施 對全體醫護進行胸痛救治流程的培訓;制訂并實施急性胸痛、急性STEMI 病例處理流程。綠色通道制度加以完善,指引病人迅速進入救治通道。明確胸痛患者10min 內心電圖檢查要求,醫師快速識別高危心電圖,心電圖機保持備用狀態。建立胸痛救治全程時間節點管理;完善急會診制度;實行床旁胸痛百寶箱快速給藥。邀請經驗豐富的醫生分享溝通技巧,借用輔助工具縮短知情同意時間,如心臟血管介入模型及心肌梗死掛圖。落實急診PCI 先救治后收費制度。
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 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品管圈活動前后,患者D2B 時間縮短,達標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品管圈活動前后三個時間節段所花時間和各自達標率比較
將品管圈的方法運用于急診胸痛中心,通過比較實施前后D2B 時間、入醫院大門到完成首份心電圖時間、確診到介入治療術前談話前時間、簽署介入知情同意書到通知導管室啟動時間;比較各時間節段的達標率,使醫護人員認識到了患者的生命與STMEI 患者救治時間成正比,有效的縮短了急性STMEI 患者D2B時間,增強團隊整個凝聚力從而更好的救治患者。本研究還發現,簽署介入知情同意書到通知導管室啟動時間以及達標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下一步,將加強與心血管科與導管室聯系,合理設計改進環節,進一步提高D2B 時間達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