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冰
南寧市武鳴區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南寧 540104
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個性化材料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而服裝本身又具有保暖、遮羞的基本功能,以及對審美自我的高要求一一實現。
中國在2020年將結束貧困的歷史。服裝設計專業的教育又將學生的設計價值觀和創新技能培養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新時期服裝行業的發展而言,中國的服裝行業是一個集時尚控制與科技支撐于一體的雙輪產業。不但時裝界的界限越來越寬,變化的規律越來越模糊,而且服裝行業在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材料行業時,消耗正在迅速改變。因此,需要重新構建和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在未來服裝設計培訓中的持續學習能力,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學習和評價時尚,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科技工具,迅速開發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中國服裝業在新時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國際大都市為核心的產業導向時尚呈現出向下擴張的趨勢,盡管中國不同地區服裝行業的發展情況不盡相同,但專業教學一定要教給學生更多關于國際流行趨勢的知識,分析國際流行趨勢,參與國際活動,開闊眼界,營造豐富氣氛,提高水平。
我國服裝設計培訓工作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為企業和地方政府、交通等部門培養了大批人才。學校的課程設置逐步達到國際標準,到了更重要的時候,要改革職業服裝設計專業的培養,以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從外向型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特別要重視四個方面的建設。
作為一個實用的藝術門類,服裝設計的本質在于藝術創作。服裝設計教育以培養藝術創新的本能為根本目標,而藝術性、人文性的培養是其基礎。強調藝術與心理教育是保證大學生創新潛能的重要因素;服飾設計專業培養藝術與思維能力不是當前課程體系的問題,而是要進一步明確價值創造的目標和創新本能文化的定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就服裝歷史教學而言,“閱讀教學法”已經成為深受學生們鄙視的教學方法。要從歷史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首先要讓歷史成為專業。研究不僅能從歷史中找到創作靈感和仿效對象,還因為歷史提供了當代時裝藝術的起源,創造經典圖案,預測未來趨勢,講述歷史服裝故事,分析歷史設計案例。再是豐富各種教學形式和方法。上課時可帶去博物館收集服裝,作業可為某一特定歷史主題的創意設計[1]。
企業家人才和職業培訓需求是衡量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針對服裝業中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企業對人才的不同需求,強調專業培養是為了培養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服裝設計人才。首先,選擇適合當前學校辦學方向和課程設置的合作企業,行業內最好的公司。舉例來說,東華大學的服裝創意設計課程選擇與智和合作,公司全球設計總監與教師和學生一起用英語完成課程。對于其它學生,應透過企業的窗口觀察社會的潮流與設計,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未來職業的走向。密切合作的課程應該是學校和企業雙向合作。透過這門課程,企業可以找到了解學校研究的人才,交流研究與判斷產業發展。
中國是個服裝大國不難看出,服裝在穿著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但多年前,我們就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利潤非常低的服裝生產大國,并一直在呼吁創新。但前不久有一則新聞報道提到,十大主題形成的背后,服裝時尚被列為現實的背后,是服裝專家信息的快速更新,人口周期短,職業教育困難,引導現實的形勢不能不讓教育者深思。
服裝業的專業性決定了它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有些老師可能會說,從學校到工廠實習沒有足夠的機會深入鉆研,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自身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精力和時間過多,造成了實踐教學環節的疏漏;同學們感到紙上談兵。對于服裝專業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要想找到一種多變的教學模式是不現實的。理論空洞太多,學生缺乏實際訓練,難以培養出優秀的設計人才。
因為服裝設計與時尚密切相關,對時尚的理解是教師首先具備的基本素質,針對這一現象,筆者談了個人看法。以信息整合為導向,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預測時尚趨勢,是服裝造型教學的一種前瞻性教育理念。
通過四年的培訓,如果我們能夠把符合研究生標準的畢業生送上大學,使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夠繼續學習,一部分能夠從事管理工作,高等教育畢業生在完成了與企業實際生產有關的職業培訓之后,就會有更多的學生進入所屬行業的下屬企業和企業的新鮮血液,所以,應該積極加強與教育領域的合作,使企業能招到合適的人才[2]。
服飾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繪畫與設計能力,更要考慮到設計如何轉化為服飾造型的層面。老師就是老師,他自身的學習和實踐技能是專業素質的關鍵,教師通過經常參加企業的實習訓練,掌握相關技能,以期為今后教學奠定基礎比如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中,例如,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具體操作可分為以下幾項:講授服裝結構的理論知識,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點;根據課程設置,明確本章課程要點,創設實踐內容,同時實施內容實踐的內容要與行業的發展相適應;要“復興”實踐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學生的實踐內容只能與教師的幾點重點相一致,學生沒有義務練習相同的風格和結構內容,也沒有義務引導學生學習。加強與行業以及國際標準接軌的最新步伐,以期得到大大提高。
綜上所述,國家長期以來都在加快服裝行業的調整步伐,這實際上對教師和學生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才能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橫向交流與縱向合作,完善服裝專業的創新教育,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增強服裝設計專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