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張冬梅
(陜西省漢中市三二零一醫院新生兒科, 陜西 漢中 721000)
高膽紅素血癥為新生兒常見疾病,病因復雜,若未能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胃腸道、肝臟及神經系統多功能損傷,影響新生兒正常發育,導致腦癱、智力低下、聽力損害等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威脅其生命健康,故一直受到臨床新生兒科醫師高度重視[1]。目前臨床多根據血清膽紅素水平檢測指導臨床治療,但其血清水平與新生兒臟器損傷程度并不完全一致,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2]。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未結合膽紅素(UCB)是反映神經系統損傷的常用敏感指標,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是反映腎功能變化的常用敏感指標[3]。本研究選擇256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分析血清NSE、UCB、β2-MG及BUN水平變化與其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56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為觀察組,胎齡37~42周,日齡2~7d,出生體質量2500~4000g,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且排除出生有腦病癥狀、慢顱內出血、顱內感染、窒息史及先天畸形。另選取同期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兒1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新生兒的性別、分娩方式、胎齡、日齡及出生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情況比較
1.2分組方法:根據總膽紅素(TBIL)水平劃分病情嚴重程度,將256例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分為:輕度組(TBIL水平221.00~256.50μmoL/L)130例、中度組(TBIL水平256.50~342.00μmoL/L)92例、重度組(TBIL水平>342.00μmoL/L)34例。
1.3研究方法:采集新生兒清晨空腹靜脈血3mL,3000r/min離心10min,取上層血清,-7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NSE水平,釩酸鹽氧化法檢測血清UCB、TBIL水平,AU680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檢測血清β2-MG、BUN水平。

2.1兩組血清NSE、UCB、β2-MG、BUN以及TBIL水平比較:觀察組血清NSE、UCB、β2-MG、TBIL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BUN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NSE UCB β2-MG BUN以及TBIL水平比較
2.2病情嚴重程度血清NSE、UCB、β2-MG、BUN以及TBIL水平比較:經F方差檢驗分析及兩兩比較LSD-t檢驗分析顯示,輕度組血清NSE、UCB、β2-MG、TBIL水平<中度組<重度組(P<0.05),見表3。

表3 病情嚴重程度血清NSE UCB β2-MG BUN以及TBIL水平比較

表4 血清NSE UCB β2-MG及BUN水平與TBIL的相關性
2.3血清NSE、UCB、β2-MG及BUN水平與TBIL的相關性: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NSE、UCB、β2-MG與TBIL正相關(r=0.549,0.389,0.715,P<0.05),血清BUN水平與TBIL無顯著相關性(r=0.204,P>0.05),見表4。
高膽紅素血癥病因多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新生兒自身紅細胞數較多、缺氧、溶血、感染、先天性遺傳代謝病、酸中毒等[4]。正常生理狀況下,膽紅素有一定抗自由基氧化作用,可抵御多種氧化物危害。但血液中游離的高水平膽紅素可能具有潛在毒性,對富含脂類的神經細胞具有高度親和力,可導致神經系統及其他多器官損傷。臨床認為新生兒TBIL水平>221.00μmoL/L或TBIL水平每日增加≥85.00μmoL/L即存在高膽紅素血癥,但其對各器官的損傷情況尚無統一標準。臨床已證實,高膽紅素血癥不僅會對新生兒造成聽力障礙、視覺異常、智力發育遲緩及其他神經行為異常,甚至腦癱等較大危害,還會增加器官或組織損傷風險,嚴重影響患兒日后正常發育和生活質量[5]。
近年來血清學診斷得到較好的發展,檢測血清學標志物水平可對新生兒臟器功能進行診斷,輔助診療方案的制定。NSE是糖酵解途徑中的關鍵酶,特異性定位于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漿中,在腦組織細胞中活性最高,是神經系統損傷的特異性標志酶,其水平變化與神經元分化及活躍程度正相關。當機體神經系統受損后,NSE可經受損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和血液,從而造成血液中NSE水平明顯上升。血清中膽紅素主要以聯結白蛋白形式存在,與血清蛋白結合可減輕神經系統毒副作用。當神經細胞完整性受到損傷,細胞膜崩解,NSE、UCB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及血液循環[6]。由于其穩定性較高,故臨床多采用血清檢測。本研究觀察組血清NSE、UC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血清TBIL水平升高,血清NSE、UCB水平持續增加,二者呈正相關關系(r=0.549,0.389),由此提示即使是輕度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亦已經出現神經損傷,隨病情嚴重程度加重,神經損傷越重。
新生兒娩出時雖然已具有與成人數量相同的腎單位,但其組織學尚未發育成熟,腎小管較短,故新生兒時期腎臟在某些因素刺激下極易發生功能損傷,及時發現新生兒腎功能障礙對臨床及時救治至關重要。β2-MG是組織相融性抗原的一部分,以游離形式存在于血液、腦脊液、精液等細胞外液中,正常生理情況下生成與降解恒定。由于β2-MG分子量小(11800),正常時全部由腎小球濾過,99.9%被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因而血清β2-MG水平增加可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比BUN等常規腎功能指標更敏感。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血清β2-MG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隨血清TBIL水平升高,血清β2-MG水平持續增加,二者呈正相關關系(r=0.715),由此提示血清β2-MG水平可在早期更敏感的反映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存在腎功能損傷,與相關文獻[7]報道相符。因此,在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治療過程中應盡量不使用使用腎毒性藥物,避免與高膽紅素毒性疊加,導致腎臟不可逆性損害。綜上所述,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血清NSE、UCB、β2-MG水平異常升高,其水平可反映神經損傷及臟器損傷情況,作為評估病情嚴重程度的敏感指標,從而更有效的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