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是關系到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存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一文中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極為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將其上升到基本國策和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國家也出臺許多相關政策措施,力度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增加,環境保護卓有成效。
審計部門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強化環境保護審計工作,推動環境保護審計上層次、上水平。
首先,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么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戰略。深刻認識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和戰略;深刻認識環境保護工作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生態環境惡化是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關系到民生的關鍵問題。其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認識到環境保護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審計作為國家經濟監督部門,要通過積極履行監督職責,積極、全面、有效地開展環境保護方面的審計監督,促進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到位,為促進和維護環境安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環境保護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因此,環境保護審計工作需要有相當高的專業性、技術性審計人員。工作難點多,面臨的困難很大。首先,要求審計人員不能被動地等靠要,必須努力掌握相關的環境保護技術與方法,并具有分析與判斷環境保護數據的能力與功力。其次,把握好環境保護審計的重點和難點。重點關注各地區各行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情況、環境保護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環境保護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況、審計關注涉及人民群眾的環境污染事件及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損失等關鍵點。再次,充分利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審計項目實際情況,創新審計思路、方法和技術,精準、高效地做好環境保護審計工作。
加強環境保護審計隊伍建設和審計人員的培養是開展環境保護審計工作、實現審計目標的前提與基礎,極其重要與緊迫。因此,必須在構建環境保護審計的整體工作格局與有效機制的基礎上,全力強化環境保護審計隊伍建設與培訓,努力打造一支專家型的審計隊伍。首先,各級審計機關必須優先招錄環境保護專業人才充實審計隊伍;其次,各級審計機關必須開展環境保護審計業務培訓,要求審計干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素質,迅速建立起一支適應環境保護審計工作要求的專業隊伍。再次,在審計工作中相互學習、交流、補充、提高,確保環境保護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