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興
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審計機關的重要職權,同為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開展預算審查監督工作,審計機關依法開展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監督工作。人大監督與審計監督都屬于“公權力監督”,審計監督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監督,人大監督促進審計監督工作深入開展,審計監督成果助力人大監督向縱深發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大監督與審計監督,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人大加強審計工作的監督和完善審計制度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部署,各地堅定貫徹和落實中央和全國人大有關意見。一是突顯制度引領。2014 年10 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推動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和有關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切實維護經濟秩序和促進廉政建設;2015 年8 月,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機制的意見》,推進審計整改工作制度化、長效化,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015 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提出實行審計全覆蓋,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審計職責保障機制等內容;2016 年12 月,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進一步加強審計工作監督的決定》,對監督內容、監督方式、監督要求進行了進一步明確,省市縣各級人大常委會、人民政府以及審計等相關部門對決定予以高度認可,并嚴格遵照執行;2020 年1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各級人大常委會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監督的意見》,從“深化拓展監督內容、用好監督方式方法、強化監督結果運用、緊密結合預算審查監督和國有資產監督、政府及其部門依法接受人大監督”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和提出具體要求。省人大常委會隨即于2020 年2 月將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意見轉發至全省市縣級人大并研究印發貫徹落實意見,與中央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突顯制度權威。人大要加強對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情況的監督,政府和審計機關要依法向人大報告審計工作和審計整改工作。法定性動作的進一步明確,有利于各級人大常委會以及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有理有據,體現監督的法律性和權威性。審計部門在開展審計監督和推動審計整改過程中,借助中央指導性意見和我省出臺的相關制度性決定以及有關落實性文件來推進各項工作有力有序且有效,成果顯著。三是突顯制度創新。審計監督屬于一線監督,審計機關依法依規依章依據開展審計工作,在實際操作中能夠驗證有關規章制度的實施效果、合理程序和有效范圍,可以發現相關法律法規在具體實施中是否存在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能夠及時向人大和有關機構提出完善和改進的意見建議,進而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創新和完善。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相關指導性意見,省級人大以作出決定和制定印發貫徹落實意見的形式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充分表明人大監督審計工作不僅僅是監督,更多的是支持和幫助,同時也在法律層面上為審計監督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審計監督是人大及其常委會深化和拓展預算審查監督的有效途徑。依法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監督和支持,有效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既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的具體舉措,也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預決算監督職責的客觀需要。一是監督效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審計機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主動作為,敢于擔當,逐步增強審計力量和加強審計力度,逐年擴大審計覆蓋面,高度關注和聚焦民生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審計成果豐碩,有效發揮了審計監督“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審計機關依法獨立開展審計工作,提出的審計結果報告具有法律效力,人大在開展監督過程中始終強調各被審計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置疑審計結果,必須全盤接收和嚴肅對待審計查出的有關問題。審計工作的效力在審計結果上得以充分體現,彰顯審計工作的責任與擔當和審計監督的法律性和權威性。二是監督方式不斷完善。每年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審計工作報告的同時,涉及的省級財稅管理、部門預算執行和有關專項資金的單項審計報告均以附件的形式一并提交常委會審議。人大將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轉請省政府研究處理的同時積極開展審計整改督辦,制定下發督辦方案,要求各被審計部門和有關責任單位按要求報送單項整改報告,經過初步督辦、重點督辦和召開督辦會等三個督辦環節后,常委會于年底召開會議聽取和審議審計整改報告的同時召開聯組會議對各被審計部門和有關責任單位提交的整改報告開展滿意度測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關聯式、閉環式、有效式的監督程序。三是監督效能不斷增強。省人大常委會近年來高度重視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整改的監督,堅持依法監督、科學監督和有效監督,連續9 年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督辦,連續3 年開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滿意度測評,截至2020 年9 月,累計對125 個省級部門單位進行督辦,對25 個省級部門單位和12 個專項資金項目進行重點督辦,累計對62 個省級部門單位、11 個設區市和12 個縣(市、區)進行滿意度測評。審計整改督辦和滿意度測評獲得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收效明顯,不僅解決了一些單位長期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制度性、歷史性難題,各整改單位的預算意識、法紀意識、約束意識、績效意識明顯增強,有效發揮了嚴肅財政紀律、規范預算行為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作用。江西人大審計整改監督工作經驗得到全國人大高度認可并在各省區市人大廣為推介,已經成為江西人大監督一塊亮麗的監督品牌。人大監督能夠獲得如此成效,與審計監督成果的高效利用是密不可分的。審計發現問題是關鍵,如何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以問題為導向促進審計整改,各個監督環節彰顯人大監督的嚴肅性、嚴謹性和嚴密性,審計工作報告和各單項審計報告,整改報告和各單項整改報告不僅是審計監督成果的充分展現,更是人大監督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依據。
審查批準預決算和監督預算執行是憲法和預算法、監督法等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要職權。2018 年3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意見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審計機關提出了重要要求。2018 年12 月,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印發《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實施意見》,同年,審計部門也出臺了相關落實意見。中央和省委意見明確提出,審計機關研究提出下一年度審計監督重點內容和重點項目時,應當征求本級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等工作機構意見建議,形成監督合力。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專項資金績效和政策執行的審計監督,并在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計工作時予以重點反映。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各級人大常委會對審計工作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的監督,是貫徹和落實中央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意見的重要舉措,能夠更好地發揮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作用和推動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由此可見,人大預算審查監督與審計監督同頻共振,目標一致。各級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與審計部門要協同配合、互相支持、積極作為,久久為功,按照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溝通協調機制、進一步深化和拓展監督的內容,用好和用足監督的方式方法,推動和強化監督結果的運用,保障在財政政策制定和實施中、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將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同時有效增強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主動依法接受人大監督的意識,為規范財經秩序、促進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財作出積極貢獻。
同向發力,相向而行,高效履行人大監督與審計監督法定職能是堅持黨的領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審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期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要求。只有充分發揮好展現好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在預算審查監督中的重要作用,人大監督和審計監督的成效才能競相迸發、相得益彰,國家財政資金才能夠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更好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