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紅
從去年年底到現階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由發生到蔓延,作為經濟運行中突發的不可抗力量,已經成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的客觀因素。在與病毒較量的過程中,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了有效應對突發疫情對企業的財務工作造成的影響,企業會計不僅要對財務體系進行重新構建;同時也應該對企業的現金流、預算投資等進行恰當管理,從而力爭最大限度地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甚至扭虧為盈,積極反彈。
這次疫情來得突然,究竟會對企業影響到什么程度,難以預測。但毫無疑問,就目前各方發布的統計數據看,消極影響是巨大的。面對市場的萎縮、企業停工停產的影響,諸多企業在積極拓展市場、做好復工復產的同時,一般都會調整預算。此時,企業會計應積極和企業負責人深度溝通,主動應對這一突發問題已經產生或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保證與疫情的發展實時協同,使企業在特殊時期仍舊可以維持正常運作??梢哉f,企業的會計對企業賬目管理的好壞,與企業的運營狀況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好的賬目管理是企業獲得良好發展的基礎性前提。
具體來說,企業的會計人員首先應該多方了解疫情影響下,社會經濟的總體走勢,并結合當前疫情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協助企業負責人對預算管理進行調整。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預算管理工作是對本企業在一個階段內的現金收支、財務指標以及經營成果的總體性反映,而疫情的突發,導致企業原有的財務計劃被打亂,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必然帶來許多的不利影響。因此,一方面,需要作為財務管理者的會計聯系企業負責人以疫情的發展現狀為根據,根據疫情對企業當前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影響對企業的財務預算做出適當調整,并在這一基礎上,力爭建立并完善可以使企業適應階段疫情的新型財務環境。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這次疫情,對企業預算管理中原有的缺陷進行修復,使得預算管理制度更具完善性、靈活性、前瞻性。
疫情當前,企業的存貨、應收賬款、現金三方面的管理工作是企業的主要流動資產管理。而這其中,現金管理可以對企業資金的流動方向形成直接影響,同時也與企業的盈利息息相關。因此,需要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特別會計在盈利與流動資金二者之間做好平衡、協調工作。
由于當前情況特殊,可能有些貨款收不回,而原料等資金購進、貸款等待償還、工人等待工資,這時需要企業加強對各部門資金的管控,有效提高企業現金的利用率。比如,在疫情期間的資金管理方面,企業應根據自身現金流狀況,對營運資金的管理措施進行優化、升級,并對應收、應付賬款管理工作時刻進行動態關注;同時,要更快地與企業合作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溝通,一方面力爭在上游層面爭取到更長的付款賬期,另一方面還應爭取在下游層面對應收賬款的收款時間進行縮短,旨在緩解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困難,以及降低企業的應收賬款項的規模。
此外,還應在特殊時期,對現金的流出進行優化、控制,甚至裁減、控制投資支出及成本費用,把資金用在重點的環節、關鍵的環節、急需的環節。如果疫情無可避免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企業財務部門應根據自身的訂單情況以及自身業務情況,對成本費用的控制手段進行更為慎重的考慮,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爭取對變動成本削減、降低,并對固定成本進行壓縮,以此確保企業在疫情階段的生產、銷售有充足的保穩現金流。
在突發疫情的影響下,企業之前與其他各方簽訂的合同必然存在能否按時履行的風險。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應該與業務部門進行配合,對本企業與相關客戶,或者相關客戶與本企業的違約風險進行全新審視、評估,做到提前預防、未雨綢繆,并且還應與供應商及客戶進行積極溝通,需要對相關的應對策略進行商榷、取得諒解、延期或提前履行。如果實在有必要,也應考慮對企業內部的資源進行協調、重新配置,并擬定出相關的補償措施,以便完善和執行財物制度,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機,為企業維護誠信。
毋庸置疑,受疫情的影響,企業各方面的財務關系必然會變得較為緊張,因此企業一旦發生財務沖突,則需要與債權人進行全面溝通,對利息的支付時間爭取暫緩延期,并對更多供應商的信用融資情況進行爭取;同時還應利用企業銷貨的特定百分比,對相應的賬款進行償還。此外,企業財務部門還應與多家股東進行協商,以期提高對方可以增資的可能性,從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
再者,企業財務部門還可以與委外加工企業進行友好協商,在促進良好合作關系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成本,并盡可能地增加企業利潤。這是由于,在特殊時期,如果企業每一個產品、零件都單獨開放車間進行生產、加工,勢必會較大的增加企業的成本支出負擔;在企業經營發展狀態穩定的時期,企業的各部門,包括財務部門對成本變動不具備相應的敏感性,而疫情當前,在企業經濟效益處于滑坡的階段,因此負責財物管理的會計人員應盡力盡責,積極主動幫助企業協調、理順各方關系,有效節省固定成本,并將其變為變動成本,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在疫情風險下的抗風險能力。
受此次疫情影響,許多國家或地區已經要求企業停工停產,并實施了相應的隔離限制措施,而上述措施在最大限度地阻擊疫情發展,并保證人們生活、生命安全的同時,對企業的經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諸多不利的影響,這對企業的會計等相關財務工作人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在疫情暴發以后,中央政府及地方層面,在出臺抗擊疫情政策、措施的同時,也相應出臺了一系列針對疫情現狀下的鼓勵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政策,比如一些延期納稅、稅費減免等政策,同時也對租金進行了適當降低,對社保的繳納也采取了延期政策,從多角度、多方面、多環節對企業進行幫扶,幫助企業減負,想方設法幫助企業積極恢復產能。
對于上述政府層面的政策傾斜,企業會計應充分學習、透徹了解,并結合本企業的現狀、遠景對其進行分析、利用,緊密結合本企業的運行狀況充分用足、用好,讓政策的優惠效應落到實處,從而盡量確保將疫情對企業的財務影響降到較低的程度,通過一定方式沖抵停產停工的損失。企業停產停工的損失,具體包括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場地租賃費用、工人的工資待遇等,會計人員可以對企業停工停產的稅務問題及時反饋、處理;盡管停工原因不同,會導致對損失的核算有不同,但上述費用都可以按照相關的政策在營業外支出中進行計入,從而可以對利潤進行沖減。
在對外支付的合同賠償金、違約金方面,也可以以財產損失的情況進行扣除。對于存在法律問題的違約金、賠償金,在具有終審判決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處理,并可以按照規定,在稅前進行扣除。
對于企業購買疫情防控品來說,企業會計可以將其在正常支出范圍內計入,對于在辦公用品當中計入的,可以在稅前進行扣除。而對于向員工發放的防疫預防保健用品,則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在企業的福利費中進行計入。對于受到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員工發放工資獎金的情況,其中的獎勵部分應在個人工資薪金收入中進行計入,這部分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因此,企業會計管理人員,應以疫情期間相關政策傾斜為依據,有效從各個方面為企業節約成本、增加利潤,從而確保企業可以順利渡過此次難關。
總之,在疫情狀態下,企業財務管理者應及時調整工作方向,并從整頓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入手,還應在這一基礎上,做好特殊階段的資金管理工作,并積極主動與企業上下游合作伙伴溝通,確保將企業的各項經營損失降到最低。此外,還應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種有利政策傾斜,盡到會計最大力量,發揮出會計的責任,最大限度使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舊可以保持平穩發展,在疫情期間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