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書云
摘要:隨著會計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也將因此發生變化。針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意識淡薄、制度不完善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探索新經濟的資產規范管理路徑和措施,改善現有管理模式,讓固定資產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對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推動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經濟;固定資產管理;核算;策略
引言
固定資產是發展事業單位的基本物質保障,直接影響著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新經濟時代,國民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并駕齊驅,而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卻因國有資產的不斷擴大而面臨著新挑戰。雖然,當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因科技的進步,方法有所改善,效率也相應提高了。但由于受到長期以來傳統思維模式和工作慣性的影響,在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方面依然存在著管理和核算意識淡薄、管理制度機制不健全、信息傳達不及時溝通不暢、財會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些問題若不及時改善,將直接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和固定資產利用率的降低。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到位或者效率低下,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資源,而且也將對事業單位的健康運行和發展十分不利。因此,探索新經濟環境下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的改進措施和方法,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事業單位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內涵變化
固定資產管理分為賬面管理和實物管理,與單位的賬務管理關系密切。固定資產管理包括了固定資產的采購、登記、使用、分配和處置等內容。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定義做了略微調整:
其一,將內部的固定資產由事業單位持有變更為政府會計主體在開展業務或相關活動時,固定資產可以為其所用,并且能對其進行有效控制。這一提法闡明了政府會計主體為滿足自身需要,而控制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原因,也提高了其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如現行的會計制度將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增加到了1000元以上,而專用設備的價值標準則確定為1500元以上。滿足相關條件的設備即可納入固定資產中加以核算。此外,政府會計主體參與后,大量和固定資產相關的經濟利益有可能因政府主體而流入,但其與固定資產本身的確認,不會因此而產生直接的沖突;
其二,新會計準則將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方法簡單化,重新確定了固定資產核算的步驟,為其提供了有效的實施工具。舊會計準則體系中,對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成本確認內容闡述全面,對租賃價款、運輸保險費、稅費、調試費等對固定資產價值核算影響較大的因素都做了較為全面的概括和規定。新會計準則,則化繁為簡,明確其成本按照其他相關的政府準則來確定,以最大限度地簡化事業單位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
其三,增加了不計提折舊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和由政府會計主體確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時應考慮的相關因素。如,新會計準則將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列入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的范圍。而且規定,土地資產折舊的年限可以根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當前使用狀況和使用性質自行判斷。
此外,在新的會計準則中,對政府會計主體中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也做了明確的規定,服務、損耗、禮儀等因素成為確定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的重要依據,由此杜絕了各大事業單位同一類目下使用年限核算出現較大差距的情況。
二、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的現狀和問題
新經濟時期,技術革命和制度創新推動著經濟持續增長。新會計準則的導入與貫徹標志著我國事業單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維模式建立,也是事業單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會計準則體系的重要創新實踐。在新的會計準則引導和新興技術參與下,固定資產核管理和核算效率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但新的會計準則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意識較弱
一直以來,事業單位不太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在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中時常被忽視。相關的工作人員管理意識不強、責任心較低,沒有認識到自身工作對單位發展的重要性。在定期的固定資產核定工作中也敷衍了事,進而出現了許多占用、濫用、誤用固定資產的情況。資產的利用率較低,運營的成本和損失加大,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的效益和發展。
(二)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制度欠完善
制度是具有權威性、引領性和約束性的組織行動規范。財務制度的規范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性,決定了固定資產的運行效率,及其管理和核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但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運行效率較低,未對購置物品和報廢處理制定必要的、明確的標準,單位在制定購買計劃時,又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的成本控制。采購時出現重復購置、超標準購置的不合理情況,導致大量固定資產閑置,加之相關約束和協調機制缺失,管理薄弱,固定資產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進而造成嚴重的資產浪費。同時,由于控制流程不規范,在做固定資產管理清查時容易受主觀影響,形成內部人的控制局面,難以保證清查的真實性,進而難以獲得進一步處理的充分依據。
(三)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有待加強
在各大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編制不合理,缺乏招聘、培養計劃,在崗的財會人員素質往往達不到職位要求。財務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其所在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和服務工作質量。未經過全面而系統的財會學習,也缺乏對新制度的培訓,無法勝任難度較大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新經濟的發展,無論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是個人素質,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提升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才能做好事業單位的財務內部控制,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四)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
雖然大多數事業單位已經采用信息管理平臺對固定資產進行錄入和統計等的管理。但平臺不能動態展示固定資產管理的全過程,采購、日常維護、處置、報廢等環節的詳細信息缺失,平臺有待完善。同時,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和國資處的信息系統不能對口統一銜接,導致國資處也不能及時掌握預算的額度,信息難以查詢和分析,進而會發生超額度的固定資產購置。此外,事業單位內部溝通渠道不暢,各部門間的信息傳遞不及時、不對等,將大大降低經辦人的辦事效率,也容易滋生利用政策漏洞而“鉆空子”的腐敗、違規等現象,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核算難度。
三、新經濟時期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優化路徑
固定資產的管理作為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其管理效果與事業單位為社會提供服務能力也是相輔相成的。把握好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使之保值增值,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提高使用率是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新經濟時期,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意識
要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做好管理和核算工作,首先就應樹立管理意識。管理者要能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管理思維和方法,改變“重投入、輕管理”的做法,樹立大局意識,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要運用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成本意識和人本意識,認真的分析所在組織存在的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問題,并在管理的實踐中,用相關的財務管理理論去制定固定資產管理核算制度。同時,也要加強對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的宣傳和管理、核算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固定資產管理的參與意識,讓其真正認識到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工作。
(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工作,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健全固定資產的管理模式。固定資產的管理也才能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需要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會計準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等的相關規定。其次,需要明確單位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做到責權明晰、責任到人。再次,完善與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的各項制度,制度范圍和內容應涵蓋固定資產的購買、使用、維護和租賃等正規資產運行周期的各個方面。通過新制度來規范核查、清查固定資產,做到流程規范;建立健全閑置固定資產的共享機制,通過支付使用等方式提升閑置的固定資產的利用率,使之有效運行。同時,還應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或者團隊,提高內部的監督力度,以有效管控風險。
(三)提高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的宣傳和培訓。集中組織內外的優勢資源和師資力量,通過定期培訓、業務交流座談和管理實踐現場指導等方式,強化財會人員的道德業務水平和專業能力,提升財會部門的整體素質。人員的培訓首先需要制定行動指南和執行方案,并將其細化到每月、每周、每日,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連續性。增強事業單位財會人員在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的意識,提升其核算能力,以確保其在新的會計制度下能有效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做好組織的人才儲備工作。此外,還可以將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與財會人員的薪資直接掛鉤,以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在新經濟時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互聯網+”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連接事業單位各個部門,有效連接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和賬務管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溝通平臺和固定資產共享機制,通過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和信息傳達模式,保證固定資產事務同賬務資產一致。同時也可以將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信息及時傳達到相關部門。這既能提高各部門的工作效率,也能給各相關單位提供固定資產信息,共享閑置的設備,提升固定資產的利用率。
結語
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是保障日常經濟工作和經營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衡量該單位的經濟規模和經濟能力強弱的標準。高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工作能使事業單位適應新經濟時代的要求和新的會計準則的要求。加強內部管理水平需要樹立資產管理和核算的意識,需要構建全面、細致而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制度,需要提升財會人員專業水準和整體素質,需要加強內部的信息交流和溝通。這不僅是貫徹落實新準則,克服固定資產利用率低困難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財政資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事業單位競爭力,持續長效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印發《政府會計準則第 1 號——存貨》等四項具體準則答記者問[J].財務與會計,2016(16):6–9.
[2]黎紹凱.產業經濟理論與實證分析[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3]唐琳.科學化管理固定資產的相關探討[J].大科技,2020(8).
[4]宋小霞,王佳穎.關于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中國市場,2020(16):105–106.
[5]王秋英.事業單位對其固定資產在新制度下的管理及核算策略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20(8):116.
[6]樊寧霞.關于高校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7(34):39–40.
[7]章世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財經界,2019(2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