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冰(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得到歷史性的發展,教育總體水平產生了質的飛躍,特別在高等教育方面,即將從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這對于建設教育強國、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教師作為高等教育事業中傳播知識與輸送人才的核心載體,具有極端重要性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教師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指出教師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在黨的十九大中,點明了建設教育強國是中 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建強教師隊伍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前提。這也標志著教師隊伍建設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機遇。在高等教育中,教師作為傳播知識與社會服務的中樞紐帶,必須不斷提升師德的修養和專業技能的素養,為國家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新技術專業型人才。
藝術設計類學科是由我國教育部于1997年設立的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來自于英譯Art and Design,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涵蓋了社會、經濟、文化、市場、建筑、科技等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并非一成不變的,其審美標準會隨著諸多因素的變化而產生改變。
藝術設計類學科成立至今已發展了22年,其研究方向隨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而不斷進化,現在主要分為視覺傳播與數字媒體設計專業、建筑室內與園林景觀類設計專業、影視剪輯與游戲動畫制作設計專業等,現在新興發展起來的VR虛擬現實技術和AR虛擬交互式技術也并屬于該專業研究對象,其衍生行業有平面設計師、網頁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原畫插畫師、美術編輯、室內設計師、園林景觀設計師、建筑設計師、游戲設計師、攝影師、特效師等。藝術設計已融入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這類學科將伴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進步。
在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類學科已成為絕大部分院校的必備專業,通常設有視覺傳達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商業攝影與后期制作專業、游戲動畫專業等,在學歷學位上分為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從專科的角度來說,藝術設計類專業側重于軟件技術的操作,而不重視藝術設計基礎理論的學習,所以導致學生缺少創新意識和審美高度,在社會市場競爭中處于普通“美工”的地位。
從本科的角度來說,藝術設計類專業偏向于理論的學習,軟件實操的比例相對較少,從而導致學生空有一番想法卻難以實現出來,在進入社會工作后,常會遇到“眼高手低”的問題。
從碩士研究生的角度來說,藝術設計類專業從橫向學習變為縱向學習,針對某一方向做專項研究,其優點是因其專業的深度和意識層面的見識,而能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其缺點是,由于專注于某一點上而導致專業視角被固定,很難跳出思維定式進行全視角考慮問題。
從博士研究生的角度來看,已脫離對技術層面的追求,而向人類社會文明精神建設上尋求發展,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追求與突破,但這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很難在大眾市場上進行產品化、量產化,很難達到直接的市場經濟產值。從知識傳播的角度來說,可以激發受眾的靈感,擴寬其眼界與思路,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軟實力增長。
綜上所述,目前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類學科仍處于不斷發展進化的過程中,其門類專業方向是活態流變的,具有深遠的學術前沿探索價值和廣闊多元的社會實踐價值。
每個高等院校都有其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培養方案,就藝術設計類教育教學來看,院校招聘專任教師的職業素養、招生對象的美術基礎、院校本身的實踐設備、院校與社會企業間的實踐合作等各有不同,所以導致學生畢業后在社會工作中面臨各樣境遇。
從招聘藝術設計類教師的來源來說,院??紤]更多的是其學歷的高低,就2019年高校招聘現狀而言,大部分院校門檻從碩士研究生提高至博士研究生,而且設置了年齡段,碩士研究生要求在30歲以下,博士研究生放寬至40歲。這意味著高等院校潛移默化中招聘到的教師是直接從學校畢業后進入教師崗位,而跳過了在該行業的企業中從普通職員成長為資深設計總監的過程,所以這其中存在許多漏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書本主義。由于缺乏社會經驗,所以教師的知識儲備大多來源于書本知識,按照已被規劃限制的步驟,亦步亦趨地重復操作。但實際上現實生活中甲方和市場的需求千變萬化,所涉及的方面遠超過書本可以提供的知識,設計師必須按雙方的條件不斷打磨,建立甲方與市場和諧交流的通道和具有社會市場經濟價值的產品,而這其中所要用到的藝術設計類概念型知識必須現實化,技術層面上必須做到控制成本、保障質量、方便流通,這些是必須通過實踐才能得到的知識,無法通過書本直接獲得。
二是有效溝通。溝通不僅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還存在于學生與社會之間。由于大多數教師缺乏完整的行業經驗,對設計師的角色停留于學生階段,所以對怎么與企業領導溝通、與團隊組員溝通、與甲方協商溝通、與銷售人員溝通、與消費者不同渠道溝通等缺乏應對手段,而這樣情況教育出來的學生,將很難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三是職業道德和自我保護意識。設計師的職業道德在于有效幫助客戶完成自己的產品及實現其市場經濟價值,并主動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但目前社會中存在“騙稿”“吞尾款”等惡劣現象,嚴重侵害了設計師的合法權益,這類問題在我國的勞動法和版權法中有詳細記載,但普遍課堂上很少被提及。
四是社會市場環境對設計行業的畸形認知。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平臺上各類技術指導型知識流通,導致從事設計專業的人數激增,設計類門檻下降,由于從職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藝術熏陶和設計思維的構建,導致審美的嚴重缺失,進一步引發市場對設計行業的不滿與偏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市場對設計的認知等同于產品的附屬品,這嚴重損害了從事設計行業者的權益。
教師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令人敬重的職業,代表著國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國力強盛的標志,教師強則教育強,教育強則國家強。作為高校教師,必須時刻把黨的建設放在首位,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擴展藝術情趣,為學生樹立三觀正直的楷模形象。同時不斷拓展自身的專業素質,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時刻深化和優化,追尋時代前沿的學術成果和科學技術,并反哺于自身的教學體系中,為學生設計更科學實用的教學知識,達到更高標準的教學效果。
書本知識是最基礎的教育方式,但社會市場更需要的是實踐型人才,所以需要深化發展校企合作,讓師生直接參與社會工作實踐中,以項目作業的形式將理論與實踐融合為一體,讓知識與技能與個人特征、市場需求形成“三位一體”的格局。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提高了標準,從“書本”教師提升為理論學科知識與社會工作實踐經濟“雙師”型人才。
信息多元化的現代社會,單靠一門技術很難爭取到足夠的發展空間,所以交叉型學科學習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拿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可以與心理學形成交叉學科,成立設計心理學、色彩心理學等科目,不但能豐滿教育教學體系,還能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具有多元化綜合素質的人才。
中國的教育事業一直在中共中央的鼎力支持下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高等院校一直為國家輸送著大量高端人才。時代在不斷向前發展,國際市場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調整變化,每一個新興信息的引爆點都可能引發一個新專業學科的誕生,在此時代大勢下的高等教育藝術設計方向的專業,必須時刻跟上時代潮流的步伐,保持其科學技術的前沿性與人文思想的引領性,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作為高等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必須在黨的指導下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為黨和國家培養出大量優秀的高端人才。從藝術設計的專業角度來說,專任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習設計行業的前沿知識,如新興的VR虛擬現實技術、AI智能制圖等,時刻保證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行業上層訴求接軌;必須在精神建設方面不斷沉淀,融合古今中外的藝術文化遺產,將創意思維與設計手段不斷錘煉;必須有強烈的行業危機感才能激發更多維的創新之路,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好地報效祖國。
作為高等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必須明白自己的根在中國,明白自己振興中華,文化復興的光榮使命。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上,不能局限于技術上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從思想精神上形成真我的認知,從人類文明藝術的起源到現代科技信息的發展,沉淀下難以計數的文化瑰寶,從事藝術設計在一定意義上也肩負著傳承與發展人類精神文明的使命。所以跨專業的學習是一名優秀的設計者必不可少的品質,如建筑室內設計和產品設計就與人體生物工程學息息相關,從人體的視覺效應、生理安全性、心理舒適度和健康環境等進行交融性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