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超
(首鋼集團有限公司礦業公司,河北 遷安 064400)
非煤礦山企業作業場所主要包括地下采場、地上采場、排土場、尾礦庫,以及與之相關的油庫、變配電室、車輛運行道路等,具有作業范圍廣、周邊村鎮多等特點,且暴雨、暴雪、大風、大霧、雷電、高溫、道路結冰等極端氣象災害具有季節性、突發性、危害面廣等特點,一旦發生極端氣象災害引發的生產安全事故,將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因此非煤礦山企業亟需在內部建立健全極端氣象災害管理機制,及時獲取預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極端氣象災害安全風險。
對照中國氣象局極端氣象災害預警分類標準,與非煤礦山企業相關的涉及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森林火險13種。
(1)暴雨。一是尾礦庫因水位、浸潤線、位移、干灘長度、安全超高等技術參數不達標,排洪系統設計不合理、不暢通等,引發潰壩等事故。二是露天采場邊坡和排土場,因排水系統設計不合理、不暢通或邊坡檢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邊坡軟弱結構面在雨水沖刷作用下引發滾石、滑坡和塌方等。三是地下采場因地表徑流或暴雨大量滲入覆蓋層塌陷區、或洪水從主斜坡道口或井口進入井下,發生淹井等水災事故。四是變配電室、路燈檢修孔進水、采場高壓線桿被雨水沖刷傾倒,引發觸電事故。五是生活區地下水排水不暢,道路過橋淹沒堵塞交通等。
(2)雷電。一是在露天空曠點位或高處點位引發雷擊事故。二是雷擊引發油庫、加油站、液化天然氣儲罐火災事故。三是供電線路受雷擊引發瞬間過電壓,進而造成火災事故、罐籠等設備急停等。
(3)大風。一是因廠房建筑物、高大樹木、廣告牌、臨時搭建筑物倒塌或高處懸浮物墜落引發砸傷事故。二是6級以上大風天氣違規進行高處作業、吊裝作業、動火作業,引發的高處墜落、起重傷害、火災事故等。三是電氣線路被刮斷引發觸電。
(4)冰雹。冰雹引發砸傷事故。
(5)暴雪、道路結冰、霜凍、寒潮。一是氣溫驟降、道路結冰,引發車輛交通事故、人員滑倒摔傷事引發道路交通事故、車輛傷害事故和人員滑倒摔傷事故。二是因取暖設施使用不當引發觸電、火災事故。三是明火取暖爐子引發中毒窒息事故。四是露天平臺、梯子、道路因積雪清理不及時造成滑倒摔傷、高處墜落。
(6)大霧、沙塵暴、霾。一是車輛因視線不清引發車輛交通事故、人員滑倒摔傷事引發道路交通事故、車輛傷害事故。二是因視線不清造成聯系確認不到位引發事故。
(7)高溫。引發中暑事故或工業氣體氣瓶、儲罐受熱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8)森林火災。尾礦庫林區發生森林火災。
成立以公司行政一把手為總指揮的應急指揮部,明確相關專業部門職責分工,將生產調度系統作為生產組織、應急響應的執行機構,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公司、廠礦、車間三級值班人員落實24 h值守,為信息高效傳遞、極端氣象災害及時應對提供保障。
(1)在公司內部網頁、微信公眾號設置預警信息專屬模塊及浮窗,通過網頁鏈接,實時顯示屬地氣象局發布的極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進一步提升了獲取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及時性。
(2)按照“分類預警、分級響應”的原則,對應極端氣象災害預警種類和和級別,在公司、廠礦、車間、班組4個層面從事前預防、事中應對和事后恢復3個方面制定極端氣象災害防范措施,明確安全、技術、設備、生產等專業責任,各項措施到崗、到人,進一步提高防范措施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3)堅持“專業系統和調度系統”兩條線并行,責任專業和逐級調度部門搜集到極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通過早調會、專題會、調度平臺或微信工作群等第一時間向下級專業和調度部門傳遞預警信息和與之對應的防范措施,并強化防范措施落地執行。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標準體系和責任體系
(1)加強極端天氣生產組織管理。按照“超前控制、主動避災,及時調整、迅速恢復,全力保障、確保安全”的原則,將極端氣象災害預警作為生產經營計劃編制的考慮要素之一,強化生產組織管理,協調各部門超前采取避雨、避雷、避風、避雪等停機撤人措施。
(2)落實責任,加大重點部位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對照法規標準和行業規范,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露天采場、地下采場、尾礦庫、排土場、變配電等重點部位管理標準,明確逐級量化檢查頻次,及時發現、處置各類隱患問題,確保重點部位長周期安全穩定。
(3)結合季節特點,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堅持以“防”為主的管理理念,汛期前疏通各部排水溝渠、修整采排場道路,對露天采場、排土場繪制雨季匯水走向示意圖,合理疏水,定期分析采排場、尾礦庫位移、浸潤線監測數據,開展尾礦庫調洪演算和雨后數據復核,確保汛期安全;采取高處懸浮物清理、加固、危險區域封閉等措施,防范大風天氣高處落物傷人;定期對露天建筑物、變配電室、線路桿塔、油庫、加油站、液化天然氣儲罐防雷設施進行檢測,確保完好,嚴禁雷雨天在尾礦庫、排土場等露天高處進行打傘作業,防范雷擊安全風險;每年開展高溫崗位職業健康體檢,對高溫禁忌人員進行調離,及時發放防暑降溫藥品、飲品,確保防暑降溫設備設施完好,落實高溫時段錯時措施,杜絕高溫中暑。
4.3.2 研究采取本質安全措施
(1)路燈控制開關實施防觸電功能改造,源頭防控暴雨天氣路燈觸電安全風險。一是在路燈控制總開關處加裝遠程控制模塊,通過手機客戶端遠程控制路燈開閉,路燈管理部門在雨水水位超過檢修孔之前,及時關閉路燈電源總開關;二是在路燈控制總開關處加裝漏電保護器,即使第一種控制措施執行不到位,也不會引發觸電。
(2)推廣應用測風儀和開展高大樹木專項整治,降低大風天氣引發起重傷害、高處墜落、砸傷事故的安全風險。一方面在露天起重機、汽車吊、塔吊安裝智能風速報警儀,當風速達到預警風速時就會在駕駛室自動發出聲音報警,并延時進行聯鎖停機,徹底杜絕5級以上大風從事起重吊裝作業;另一方面在露天作業崗位配備手持風速報警儀,達到預警風速后停止室外高處作業,降低高處墜落安全風險。
(3)設置防火隔離帶,降低森林火災安全風險。在尾礦庫林區每隔50 m設置防火隔離帶并定期清理,指定專人負責林區防火巡查,防止閑雜人員進入林區,嚴密防范森林火災發生。
4.4.1 定期開展應急知識培訓
編發安全培訓教材,搜集典型警示案例,組織公司內部職工和尾礦庫、采排場等周邊村民宣講尾礦庫、排土場險情危害、應急逃生組織程序、逃生路線,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
4.4.2 做好應急物資儲備
對應急物資實施專人專庫管理,明確應急物資種類和數量,確保完好有效,具備隨時取用條件。
4.4.3 開展貼近實戰的應急演練
按照“演練前制定方案、演練后進行評估和總結、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的原則,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切實提升突發極端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1)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極端氣象災害預警機制,解決了企業預警“最后一公里”管理的難題,堵塞了管理漏洞,提升了預警信息獲取的準確性、全面性和及時性。
(2)通過制定完善企業內部極端氣象災害防范措施,實現分類預警、分級響應、責任明確、響應及時,大大降低了極端天氣對經營生產、設備設施、職工安全的影響,切實提升了非煤礦山企業防范滑坡、泥石流、塌方、觸電、高處墜落等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