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南林業大學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普云春,柳 娥,楊振燕,孟小露
(西南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11月在湘西視察時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理念[1]。國務院根據全國脫貧工作,對脫貧攻堅戰做出了一系列戰略安排,從理論高度和戰略層面對精準扶貧的深刻內涵、幫扶目標、組織機制以及脫貧方略等進行了闡述[2]。高校除了承擔人才培養的作用,還肩負著社會服務職能。在精準扶貧中最大的閃光點就是能替貧困地區消除貧困的代際傳遞,能提升貧困人群的人力資本,實現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3]。
中國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國家相關部門結合高校和扶貧地的實際情況,下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高等院校定點扶貧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保障[4]。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大關縣農民獲得土地的經營權,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1980年通過設立“支持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的資金”,對隸屬烏蒙山區的大關縣進行扶持。2013年大關縣的扶貧工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農村貧困村向新農村、小康村轉變,實現了“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社會保障扶貧與特色農業產業的有機結合。西南林業大學自“十一五”幫扶大關縣以來,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了大關縣大力支持。主要采取的幫扶措施有如下。
大關縣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造成其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難度大、速度慢的特點。縣內貧困人口總數多,貧困戶生活區域較為集中,但貧困村社較為零散,村與村落間的距離較遠,這讓以自然村社為單位的通路、通電、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較大的難度,加上一些貧困村又位于地質災害點,經常面臨著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災害,大大提高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造成扶貧長期投入而無明顯效果的境況。在2018年大關縣天星鎮持續暴雨天氣中,西南林業大學駐村工作隊與當地貧困區村民主動將洪水沖毀了道路塌方進行修復,發動和組織黨員群眾,出資出力,帶領群眾完成近100 m3的道路塌方修復工程。
西南林業大學的扶貧開發模式從單一的農業生產,擴展到了旅游業、文化產業等多元化模式。西南林業大學利用大關縣的筇竹原材料優勢,以竹產業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引入杭州所氏竹業有限公司。以筇竹為核心,面向當地筇竹品牌進行設計創新,實現筇竹種植區脫貧人數共計3.16萬人。截至2019年末,舉辦76期培訓班,累計培訓7000人,完成了對筇竹退化原因、培育技術與筇竹開發的研究,研發并推廣了筇竹低效林改造等12項技術。使大關縣筇竹的竹筍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提升了貧困竹農的經濟收益水平,帶動了廣大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舒爾茨指出,造成貧窮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本的缺乏,而教育可以促進人的能力、素質形成,從而影響當前的經濟結構,促進本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教育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表現為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持續性[6]。西南林業大學幫扶大關縣的過程中,改變過去只向貧困地區派送人才的方法,轉為培養大關縣自己本土的科技人才,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校師生以不同的方式來改善大關縣的教育環境,學校投入安樂村的迎青小學共30余萬元,來改善其教育設施;校團委牽頭,地方配合,在校生為主體的大學生志愿活動,組織50人到安樂村開展“大手拉小手”活動,并發放價值6萬元的學習用品;駐村扶貧的工作小組幫助5名無戶口兒童進行戶口登記活動。通過發展教育助力脫貧攻堅。
人才扶貧是扶貧“攻堅戰”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領導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起著帶頭羊的作用,提高領導干部能力是扶貧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西南林業大學于2019年10月間,為加強扶貧工作中領導干部的工作能力、領導能力和創新能力,昭通市昭陽區委、綏江縣委、永善縣委組織部派出農村“三支”隊伍,由西南林業大學對其進行培訓,提升了基層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
針對貧困戶致貧原因開展調研,高校可將派出干部分成若干小組,每個組負責一個貧困村,將組號與貧困村建立權責制,按組進行數據調查。加強與當地村委會的聯系,通過村委會建立與貧困戶間溝通的“橋梁”,及時更新貧困戶信息。最后可將所搜集的信息匯總,存檔扶貧公共平臺,以備后用。對于已經脫貧的農戶,要定期回訪,防止出現返貧現象。
科研成果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提高科研成果向地方生產力轉化的概率,應積極參與地方農戶的生產實踐活動。高校方面,由高校人才指導村民操作高新技術設備,提高村民素質。農戶方面,逐步了解造成貧困因素,通過科技提升發展創新,使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成實際生產力。
面對高校定點扶貧工作的開展,國家財政部門應設立高校專項扶貧基金,鼓勵高校對貧困地區的扶貧應考慮長遠性、長效性和可持續性。高校充分發揮校友校企的力量,將各種社會力量帶入到精準扶貧工作中。高等院校應該簡化財政審批的申請流程,使高校和駐村干部更方便開展扶貧工作。
高校應適當提高派遣干部的待遇,建立一套統一的待遇和審核標準,同時對其家屬給予適當照顧,免除派遣干部的后顧之憂,使其安心進行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使一些政策方針得以持續實施。高校應從過去粗放式扶貧模式過渡到科學的精準扶貧模式中來,建立農村、農民和農業發展的長效扶貧機制,實現高校與地方企業、政府等多方主體在扶貧工作中的合力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