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峰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沙特阿拉伯住房部保障房項目群是沙特“2030愿景”框架下的重大項目之一,為滿足國民住房需求,維持社會穩定,沙特政府大力推動其保障房項目群建設,以期到2030年實現家庭住房擁有比達到70%,可以預見沙特未來的建筑市場空間機遇巨大。同時,沙特地處“一帶一路”沿線,其“2030愿景”計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因此走出去的中資企業能否抓住市場機遇,盡快適應市場要求站穩腳跟,值得深入探討。
沙特屬于君主制王國,政局穩定,禁止政黨活動,無憲法,《古蘭經》和穆罕默德的圣訓是國家執法的依據。沙特也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人待人熱情真誠,樂于助人,社會治安良好。
沙特宗教特色濃厚,伊斯蘭教是沙特阿拉伯的國教,在沙特阿拉伯,全民信仰伊斯蘭教。每周工作5 d,教徒1 d禱告5次,每次祈禱30 min,禱告時當地人都必須要去清真寺做禮拜。女人必須穿黑袍。因沙特氣候炎熱地廣人稀,社會福利好,長久以來養成了沙特當地人的惰性,因此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依靠第三國勞務來解決,從整體來看其工作效率低下。
隨著“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出臺,基建規模開始大規模增長,加之國家整體政局穩定,資金充裕,屬于全球為數不多的現匯市場,因此參與企業眾多,高度市場化,競爭激烈。沙特多是歐美標準以及當地標準混用,因為是現匯項目,業主強勢變更隨意性很強,項目管理不夠規范。
保障房項目是沙特“2030愿景”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沙特住房部委托國家住房公司(NHC)負責具體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建設130萬套保障住房,任務具體分解到2020年前需完成保障住房30萬套。因數量眾多,因此分批次陸續開發,根據各個地方政府的需求和規劃,分批次進行招標,保障房項目總體來說布置分散,單體套數少。
以某中資企業簽署的某一期保障房項目為例,保障房項目由多個地塊組成,分布于沙特5個省份12個不同的地區,為“交鑰匙工程”,主要為一層的別墅,戶型為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及四居室,建筑面積90~160 m2不等,地塊數量由100~500套不等,合同工期根據套數來確定,最短工期180 d,最長工期270 d。
本項目為常規的低層住房項目,需要大量的施工建造及裝修裝飾材料,工藝成熟技術簡單,屬于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項目。其重難點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施工組織難度大:項目點多面廣十分分散,各個地塊所處位置對外交通條件、氣候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當地資源情況迥異,而要這些零散的地塊,在極其有限的工期內按照合同規定的嚴苛要求交付使用,項目的整個施工組織水平決定項目的成敗。
審批程序耗時耗力:本項目為精裝修項目,裝修材料必須全部提交給業主材料工程師查驗,各方面性能滿足業主要求并通過后才能投入使用。
工期緊迫:本工程工期緊,合同規定工作時間為7:00~16:00,無業主批準,不能在其他時段、夜晚、公共節假日開展工作。炎炎夏日午后,溫度超過45 ℃以上,有效施工時間短,施工強度大。
外部工作環境差、質量要求高:沙特氣候酷熱干燥,在高溫條件下,難以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高溫條件下混凝土的成品保護、防開裂要求高,如何避免集成施工空鼓現象和混凝土的養護質量是項目成敗的關鍵。
基礎建材:項目周邊水泥、砂石、混凝土、鋼筋主要材料基本可以供應,交通便利,但各類主材加工廠總體來說生產規模都比較小,年產量有限,如碰到需求高峰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漲價的可能性很大。
當地分包商資源及勞動力情況:當地工程公司為數不多,且對利潤率要求高,同時由于沙特本地勞動力的低工效,造成其整體的承包價格極高。
裝修材料:因沙特為石油王國,依托石油資源,附屬的石化類材料如管材、線纜等量大且價廉,當地采購便利。機電材料門窗、櫥柜等加工類材料,電氣材料如燈具、線纜、開關、配電箱等,暖通設備如空調、排風扇等。當地生產成本較高,部分依賴進口,價格相對較高。
設備情況:機械設備沙特并無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所有大型機械設備大都依賴進口。隨著沙特基建市場的不斷發展,設備租賃市場資源比較豐富,但價格相對較高。
中資企業的優勢突出,同時其劣勢也十分明顯,簡要分析如下。
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資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非常好,金融及保險政策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堅實保障,中信保的口號“伴您風雨同舟,助您走遍全球”就是一個保障實例。中資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央企普遍屬于資源集中性,資產規模大整合能力強,通常實力都較為雄厚,另外國內工業體系健全,各行各業資源眾多,尤其是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之一高度發達,配套的上下游產業門類眾多,各種層次產品一應俱全,加之高度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及發達的物流業,且中國人口眾多勞工成本相對較小,中企整體優勢較為突出,但近年人工成本逐年增高,其優勢已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劣勢:華夏文明歷史悠久,中華文化相較其他文化缺乏對外擴張性,同時也幾乎是僅存的從古至今沒有被外來文化完全統治過的文化,因此,同全球的文化交融度不如西方文化同世界文化交融和影響密切,加之中企走出去相對較晚,長期在國內形成的項目管理習慣,導致中資企業普遍按照國內慣性思維來履約項目,合同意識相對淡薄,對分包商、供應商、第三方勞務等管控相對粗放;此外,因為中資企業缺乏復合型核心骨干人才,導致技術管理人員過于龐雜,缺乏核心團隊,一方面不利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容易給業主造成一種水平不行的印象,導致后期工作溝通中的被質疑和刁難,以及報批報審工作的反復和被動等;同時,因為對國際標準或規范認知不夠,對國際慣例了解不夠深入,對當地法律、稅務等不夠熟悉,導致項目發生合同、法律或稅務糾紛時被動應對,造成項目的虧損。
基于此,針對中資企業如何盡快適應沙特保障房市場要求,抓住市場機遇,揚長避短來適應市場迅速站穩腳跟,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措施。
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高度發達,近年來國內工業體系愈發健全,從建筑材料、裝修裝飾材料、機械設備、監測試驗、物流運輸,涉及建筑領域的各行各業資源眾多,門類齊全,中高低檔產品一應俱全,因此非常利于中資企業貨比三家,獲取物美價廉的供應鏈,提高自身的商務報價能力;此外,中資企業尤其是大型國企資源集中,資產規模大,整合能力強,融資渠道多樣,在里程碑支付的情況下,可以獲得較大的金融支持力度。綜合下來可以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中企員工技術功底扎實,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喜歡鉆研,經過國內房建及大土建領域多年的鍛煉,其施工水平無論是建造還是安裝領域,都具備了相當高的能力,作為一個土建施工承包商或者設備供應安裝承包商問題不大,但是如果作為EPC總包方,往往面臨較多困難。沙特保障房項目相對于國內項目,復雜性要大很多,主要表現為合同條款苛刻、工期緊、業主隨意性強,需要在極短的時間批量建成大量的住房;采用的質量標準及技術標準高;合同為阿文及英文雙語,如有偏差以阿文為準;咨詢工程師多為歐美公司對中國設計方要求近乎于嚴苛,設計及材料報批報審程序繁雜,工效低下等。因此,需要綜合能力極強的國際工程公司才能勝任,然而中企員工普遍面臨英文水平有限,對業主要求及合同理解不到位、合同變更及索賠能力弱、風險識別及應對能力不足、國際慣例不熟悉、歐美及沙特標準理解不充分等問題,缺乏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現狀。
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適應市場,從企業層面應高度重視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并將此項工作作為戰略目標來抓;從人才自身能力建設層面,則需著力提高人員在阿語和英語、招投標、合同談判及變更索賠、風險控制、當地規范標準的學習應用、國際項目履約、適應和溝通和QHSE等關鍵環節的能力,有針對性“補短板”、“練內功”,才能彌補激烈競爭及高質量發展要求之間的差距。
履約經營相輔相成,選擇最合理的項目組織模式,決定了項目履約的成敗,履約的好壞也決定了市場是否可持續。因此組織模式的設置和搭建至關重要,它同項目的工期、質量、安全等目標息息相關,針對沙特保障房項目,需要結合項目各個地塊所在地的資源配置情況,在對不同地塊所在地的資源情況進行仔細調研的前提下,分析項目的重難點及關鍵點,結合承包商自身管理模式和技術管理等優勢,揚長避短,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匹配組建最適合項目實際情況的項目組織模式。在履約好項目的同時,通過項目的鍛煉、分包隊伍的選擇、合作伙伴的甄別等,選擇配置一套適應沙特本地的履約經營團隊,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國際化程度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沙特房建市場雖大,企業走出去固然重要,但是絕不能盲目冒進,故廣大從事國際工程的企業及人員,除了苦練自身內功之外,還應多學習借鑒中東國家類似項目的成敗經驗,穩步推進,依托項目的鍛煉不斷提高、不斷進步,員工盡快成長為懂專業、會語言、熟悉規則、商務能力出色的復合型國際人才,企業逐步發展成為可以對標國際主流的國際性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