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花
(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智慧旅游作為目前旅游行業最受關注的新形態,以旅游者體驗為出發點,通過引入云計算、大數據、數據挖掘技術等,利用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為旅游者提供一體化信息服務,輔助旅游者進行決策。在該模式下,旅游者可以快速掌握旅游地及相關消費信息,并享受基于旅游者個人偏好和行為分析結果的精準信息推送服務,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因此,目前該模式已逐漸成為未來旅游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設計也要做出相應調整,從而滿足新時代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
在“美麗中國——2018全域旅游年”的建設目標下,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旅游發展新模式正在創建之中。在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推進智慧旅游信息建設。在此情況下,智慧旅游發展受到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回顧從2011年智慧旅游發展戰略提出以來的建設與發展歷程,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支持下,各地智慧旅游項目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包括人們已經廣泛使用的在線購票支付系統、二維碼電子門票、智能導航、智能導覽等,智慧旅游建設正在不斷為人們的旅游出行提供方便[1]。
國家非常重視智慧旅游的發展,在2011年智慧旅游戰略提出時,旅游局計劃用10年實現初步實現智慧旅游,并提出全國性的旅游發展戰略計劃,致力于從粗放型旅游發展模式向比較集約型(2015~2020年)、較高集約型(2021~2030年)和高度集約型(2031~2040年)的轉變。其中,智慧旅游發展是旅游發展戰略的重點內容,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智慧旅游建設隊列中,在各地政府主導下,不斷提升旅游業智能化水平。新的旅游智能產品不斷涌現,為人們的旅游出行帶來許多便利。在此情況下,旅游業發展對旅游人才培養和高職旅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2]。
在智慧旅游發展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傳統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智慧旅游發展需要,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必須對課程內容和教育方法做出本質性創新,融入更多智慧旅游所需的專業知識,實現旅游、互聯網、通信技術等多專業知識內容的整合,從而滿足智慧旅游行業發展需要。
(2)對專業教學模式提出的新要求,為了盡快豐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內容,培養新型人才的實踐技能,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必然發展趨勢,需要同時發揮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和企業的技術優勢,讓學生在高職學習過程中提早接觸行業實際情況,在實訓過程中鍛煉應用技能,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實用人才。
(3)對先進信息化技術的引入需求,在智慧旅游發展背景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實現旅游專業與信息專業的整合,智慧旅游是依托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型旅游恒業形態,未來從業人員必須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理念進行足夠了解,并具備一定的應用能力[3]。
盡管當前智慧旅游發展迅速,但多數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仍然以傳統旅游人才培養為目標,培養方式和手段停留在“PPT+教材”的基礎上,無法滿足智慧旅游發展的客觀需要。
針對這一問題,在專業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明確課程改革方向以及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即以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獨立處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和辦公軟件,從事中英文導游、計調、出境領隊、線上線下旅游營銷、研學活動策劃與管理等工作,高素質技術技能新型旅游人才”為目標。與傳統旅游人才相比,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新型旅游專業人才目標,更強調信息化素養、信息化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培養目標決定了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特別是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對學生的多元化應用技能水平有較高要求。作為未來智慧旅游行業的主力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必須積極汲取新的知識技能。而高職院校則應站在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角度,加快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及時引入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才能為學生的職業技能成長提供有效支持。
智慧旅游人才不僅要全面掌握系統的旅游知識與技能,同時還要掌握信息化技術手段[4]。因此,在具體的課程內容設計和調整過程中,除了傳統實踐課程中的“導游帶團”“旅游產品設計”“旅游營銷”“旅行社業務操作”“旅游企業管理”“旅游景區服務與管理”等專業核心技能模塊課程之外,還應該增設智慧旅游發展需要的各項信息化技能課程。比如“旅游電子商務”“旅游信息系統操作”“辦公自動化”“大數據分析與運用”等;同時,需要優化、重構原有傳統專業課程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如在“旅游營銷”課程里融入“新媒體營銷技術”,在“旅游產品設計”中,增加“路書制作”等內容,在“旅行社業務操作”課程教學中,改變原來的“PPT+教材”的純理論教學,采用任務驅動的實訓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旅行社信息系統”完成項目任務,既能掌握旅行社業務操作流程方法,又能熟練操作信息系統,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信息化技能。通過課程體系內容的創新,引導學生關注于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對自身技能作出補充和完善,從而在畢業后更加順利的融入工作崗位。
旅游管理本身屬于服務型行業,而未來的旅游管理服務必將向個性化、智慧型方向發展。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將直接決定其個人職業競爭力。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必須關注于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整合,針對傳統課程模式實踐訓練不足的情況,通過積極推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習實訓機會。比如與旅行社、旅游景區合作、旅游電商公司開展合作,通過實施“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模式,開展“見習實訓”“假期體驗”“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和崗位上,將在學校學習期間掌握的各種新技術,切實應用到工作實踐之中,學會景區管理軟件、旅游電商平臺、旅行社管理軟件、企業辦公設備和軟件、抖音、直播等新媒體營銷手段的使用,對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素養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綜合適應能力,它涉及信息的意識、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應用。良好的信息素養不是通過一門或幾門課程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通過創設適當的教育環境、開展系統性教育活動,慢慢讓學生養成的一種思維和行為習慣。
高職院校首先要重視智慧環境建設,如建設智慧型教室、智慧型模擬實訓室,這是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和必備條件,也可以讓學生感受濃郁的信息化氛圍;要引導、鼓勵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如建設在線開放課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體會信息技術的進步,養成信息劃思維;同時要求教師將旅游行業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融入課程內容,通過任務驅動、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行業發展新動態,用信息化手段去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在當前的社會中,智慧旅游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這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根據智慧旅游發展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設計課程體系,營造濃郁的信息化環境,通過專業實踐教學和日常習慣養成,構建智慧旅游人才培養的CTT支撐體系:學校政策支撐(College support)、師 資力量支撐(Teachersupport)、智能虛擬技術支撐(Technical support),[5]在傳統專業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培養學生的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素養,才能為智慧旅游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